面對死亡才能更謹慎! 登山家呂忠翰守護探險精神
當被問到,若因爲從事戶外探險的死亡,「阿果」呂忠翰說他是可以接受的。他心裡總是爲這些朋友們預留一個空間,因爲人都要面對死亡,而方式不一樣。阿果說這些人是用自己喜歡的路上去飛翔了!
這是一種幸福,也許會讓人感到意外與嘆息,但這會讓他更謹慎面對死亡,因爲生命對他來說還很長,或許他可以繼續帶着這些朋友對冒險的精神、對探險的美前進。
阿果不希望太快面對死亡,因爲臺灣絕大部份的戶外探險纔剛起步,還無法去承擔後果及成熟看待,更不想讓家人或外界去擔心,或是讓輿論去扼殺臺灣的戶外冒險精神!
阿果說:「希望臺灣能建立正確的觀念,冒險一定有危險,不斷冒險並真誠面對風險,反省錯誤,接受受傷、死亡纔有健康的身心,從中不斷的累積經驗,去建立臺灣人需要的探險文化,才能培養出有創造力及有能量的下一代!」
無氧攀登是目前極具困難的攀登方式,因爲8000公尺的高度,空氣的含氧量是平地的三到四分之一,所以在高海拔超過7000公尺後,身體的機能大部分都受到缺氧的狀態,開始產生變化。
氧的供應不足,大部分從口中吸入的氧氣只會提供給肌肉運作、心肺功能、及腦部運作,人體會變得沒有食慾,不太想上廁所,甚至難以入睡!阿果說:「身體的消耗熱量與體能是來不及也不會再回恢復,通常要超過7000公尺後,就要趕快迅速攀登到頂峰而快速的下撤到基地營,才能夠真正的安全,絕不能浪費時間在這樣的高度上多做停留,這樣是會越來越有危險!」
這些年都是攀登臺灣人不曾到過的地方,及無氧的極限,對阿果來說意義非凡,所以他更能堅定的去踏上山頂,讓國人們看到探險的新領域,真的非常不容易辦到,但是卻是他每一次登頂時心中的驕傲!
山頂對阿果的意義來說,是成功的一半,這是每當我在往山頂攀爬時,總是告訴自己,往前邁進是離家越來越遙遠,是需要勇氣的,是需要步步小心,只有站在山頂後,才能代表着準備回家,在山頂上把設定好要做的事情完成後,就迅速往回了!
時時擔心下一座8000在哪?2019 三座8000米考驗,盼望能有更多支助
談到下一座八千公尺高山計劃,阿果預計攀登3座以上的8000公尺高山,從三月就會準備進入尼泊爾,先攀登第五高峰馬卡魯當做熱身,看看資金足不足夠,再前往聖母峰,有機會再登洛子峰,預計五月底回來整備一個月,再前往巴基斯坦嘗試攀登大魔王K2!阿果知道自己很有機會完成一季兩座的可能性,希望在攀登時程上,能加快速度,看看自己能否有機會完成14座8000公尺高峰,逐步幫助臺灣的海外攀登推向更大的視野!
但阿果也坦言:「壓力很大,總是要擔心下一座8000在那邊?」2017年阿果因爲沒有企業贊助,開始了浪人登山的身份,所幸有許多好朋友幫忙,才能籌劃攀登計劃,並專注體能訓練。回顧這些年阿果的海外攀登資歷中,都必須揹負工作賺錢,往往無法顧全,常常很匆促整備出發,備受煎熬,他也不知道還有多少貴人及機會能繼續完成這個夢想。
就明年的攀登計劃來說,阿果許多裝備必須換掉及汰舊換新。阿果也提到,一座八千高峰預計都需要五十萬臺幣,才能夠放心去攀登,而聖母峰經費更是驚人,可能需要兩百萬臺幣,這些數目非常大,阿果希望不用一直擔心年年不找資源,如果可以獲得企業的認同,阿果願意一起爲臺灣打開視野,留下一些紀錄!
談到國內的海外攀登技術,看過國際隊伍純熟與精密分工的阿果來說,臺灣在國際上太缺乏經驗,還有從這些經驗下有沒有去做累積的紀錄,可供給後人去參考,國內沒有建立這樣的文化,整個臺灣就是各立門戶,重的是互相攻擊,輕的是疲於奔命。阿果看出問題,還是希望透過觀念與教育,讓環境觀念更正確,好的攀登,需要膽識的結合。
談到膽識教育,阿果說可以分爲有膽、有識兩部分:「臺灣沒有在培養孩子有膽,總是不希望孩子去危險的地方,擔心那個擔心這個!怎麼培養膽,必須從小就要開始,不斷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並陪伴的討論去感受探險中的危險樂趣。臺灣沒有累積經驗,也還沒有足夠的數據,去建立登山文化,甚至連運動文化都走偏了,其實從日本人早就對臺灣留下許多足跡還有很多歷史故事,而沒有去重視或讓更多人去認識自己的國家,而自然而然沒有自己的根,甚至都不認識自己的土地國家這片土壤裡有多少歷史故事在其中!這就是我們落後別人的地方,我們要認真去看待,去向下紮根,才能厚實基礎,臺灣人才能跟上國際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