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再逼我吃飯了!
▲家長都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逼小孩把飯菜吃光。(圖/Jaguar小姐提供,請勿翻拍)
文/Jaguar小姐
十月中的某個早晨,我們準備從加州往大峽谷移動,我與先生忙亂地收拾露營車,媽媽則帶着女兒先上車等。當一切就緒準備出發時,我看到媽媽站在女兒汽座前,左手拿着早餐吃剩的優格杯子,右手的湯匙咄咄逼人地朝女兒嘴裡前進。被綁在汽座上的女兒大聲抗議,喊着「我不要吃了!我不要吃了!」,但媽媽還是不放棄地想把最後一口優格塞進她嘴裡,女兒開始揮手想把優格推掉,千鈞一髮之際讓我看到了。「她不想吃就不要逼她了!」,我直白地對媽說。每次只要媽媽在,這一類逼吃東西的劇碼就經常上演,而每次我說「別逼她吃了」,媽媽也總是會碎念我很浪費寵壞孩子云雲。我不是在寵孩子,我只是不逼孩子吃東西。爲什麼?讓我說個小時候的故事。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非常討厭吃白米飯。 一幕童年記憶在我腦海印象十分鮮明:餐桌前我孤伶伶地坐着,一個瓷碗裝着滿滿的白飯在眼前,媽媽在廚房裡喊着:「把飯全部吃完!沒吃完不準下桌!」,完全吃不下的我,盯着那碗白飯發呆。客廳傳來我最愛的卡通主題曲,心急的我勉強吞下幾口白飯,一邊把椅子向後傾想偷看卡通,不料椅子碰一聲倒地,摔成四腳朝天的我大哭起來。然而媽媽完全沒有安慰我,反而更堅持要我把那碗白飯吃完,吃不下又摔倒的我邊哭邊咬,最後把肚子裡的東西全吐回碗裡成了嘔吐物蓋飯,狼狽不堪。從那時起,我看到白飯就心生畏懼,一直到現在,白飯都還是我不太喜歡的食物。這「討厭」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媽媽常喜歡笑我:「妳從小吃飯就很慢,一口飯含在嘴裡含到睡着,睡醒了,飯還在嘴巴里!」,由此可見她從小就逼着我吃飯(逼到我睡着了還不罷休)。即便我已成年,如果讓她看到我碗裡的飯沒吃完,她還是會在旁邊碎碎念。我是個從小就被逼着吃飯的小孩,深深瞭解被逼着吃東西的感受。好不容易(脫離媽媽的魔掌)長大了,看到媽媽又重演緊迫盯人催促吃東西,整個不舒服的感覺一涌而上。我完全理解媽媽的出發點。第一,她怕孩子餓,第二,她不容許浪費。然而,在全然不同的現今世界,這樣的思維必須改變。以前是糧食不足,現在是營養過剩 父母那一代,成長環境大多捉襟見肘,孩子多的家庭,資源更是不夠。那個時代吃蕃薯粥,久久才能吃到肉或海鮮,水果、甜食都是奢侈品,只有節慶時才能嚐個一兩口。由於食物的短缺,人們只能靠相對便宜的穀類充飢,那個時代的長輩們(包括我媽媽)都認爲:「不吃白飯不會飽」(但其實白米飯在當時也是有錢人才吃得起的)。在普遍不富裕的環境下長大,每個孩子多少都嘗過餓肚子的滋味,因此長大後,他們深怕孩子受一樣的苦,特別擔心孩子吃不夠。
▲白飯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然而,女兒這一代的飲食環境是這樣的:畜牧工業化,牛肉豬肉雞肉海鮮,要吃什麼有什麼;農業工業化,米飯麪條青菜水果,可以無限量供應。在要什麼有什麼的環境下,現代小孩幾乎沒嘗過肚子餓的滋味(除了某些特例),他們餐餐吃得到青菜、肉類、碳水化合物及水果,想吃多少有多少。在過去物資不足的時代,沒有人需要逼迫孩子吃東西,孩子餓了就會吃了。而現代人在食物來源上根本無憂無慮,甚至餐餐大魚大肉,我們吃的遠多於我們身體需要的,在這個食物唾手可得、大家都吃太多的時代,爲何我們卻因爲擔心孩子餓,而必須逼孩子吃飯?以前最忌諱浪費食物,現在則充斥垃圾食品除了擔心孩子餓,另外一個強逼孩子吃的思維是「不準浪費食物」。原始人時代,男人們必須冒着生命危險去打獵才能讓大家吃到肉(外出三天、一星期還不見得獵到動物)、女人們必須辛苦採集纔能有青菜水果(每天外出到處採集辛苦揹回,還不是四季都有);農業時代,豢養豬隻家禽好長一段時間才能殺來吃(一隻豬從頭吃到尾,物盡其用)、青菜穀類必須辛苦種植纔有收穫。過去農村時代人們必須辛苦種田,長期大量的工作才能換取甜美的米飯,由於這種「誰之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印象太過深刻,導致那一輩的人特別不能容忍碗裡殘留飯粒(小時候經常被恐嚇飯粒沒吃完會嫁給貓仔ㄤ)。然而前面說過,在農業及畜牧都工業化的現代,機器取代人力,美國的小麥田、玉米田、黃豆田、稻米田等,面積大到必須用飛機低空噴灑農藥,開車三天三夜都開不出工業田。穀類生產過剩到去餵豬喂牛作堆肥,玉米甚至拿來提煉廉價果糖及生質燃料當汽油用,而大量生產的穀類,提供食品工業製造廉價的人造食品,甚至利用香料及各種添加物大量製造各種餅乾、零食、果汁、飲料,幾個零錢隨時買得到,現在的超市裡,人造食品貨架面積遠大於新鮮蔬菜及肉品。懷着「深怕孩子餓」及「不準浪費」的心情,在充斥垃圾食品的時代,造成嚴重的問題。許多孩子慣性吃人造零食,味覺被扭曲爲只想吃人工食品、不吃天然食物,大人們看到孩子不吃正餐,便強逼孩子吃,導致孩子更厭惡吃,而長輩們看到孩子不吃正餐,擔心孩子餓,又拿零食餅乾甜飲給孩子,更可怕的是,在「嚴禁浪費」的教條下,他們連垃圾食品都逼着孩子要吃完(我媽媽連爆米花、餅乾、薯片等零食,都會逼着女兒吃完,如果我可樂沒喝完,她也會碎念)。這樣惡性循環,讓孩子們越來越厭惡吃正餐,也越來越瘦弱(或越來越肥胖)、越來越不健康,而大人們卻還不懂,爲什麼孩子不吃?爲什麼孩子不懂珍惜?我們已經遠離糧食匱乏的時代,但思想仍停留在上一代;我們忽略現在的孩子要吃什麼有什麼,卻仍擔心着孩子吃不夠;我們太擔心孩子吃不飽餓着了,卻沒想過逼着孩子吃,最終將造成反效果。在這營養過剩、充斥垃圾食品的時代,我們不應擔心孩子吃得不夠,而應該擔心孩子吃得不對!換句話說,我們應重視孩子吃的「質」,而不是吃的「量」!
關於孩子的飲食應該要有的思維其實有了小孩後,我也曾操過同樣的心。我擔心孩子吃不夠長不大,每餐盯着看她是否吃得足夠且營養均衡,在她還不會發言的時代,我還可以控制她的餐食(但她會把臉別開或用手推開湯匙表示吃飽了),然而當她大到可以發表意見時,她開始有自己的喜好(也會直接說「我不想吃了」)。我發現,有時她吃得很多,有時卻吃得很少;有時只吃青菜,有時又可以吃下一大塊肉;有時她早上要喝兩瓶羊奶,有時卻喝半瓶就說喝不下了。當我看到她吃很多時,心裡會很欣慰,而當我看到她吃得少或不吃肉不吃菜時,我就擔心她營養不夠,不知不覺就想逼她吃下我認爲她應該吃的分量或種類。直到我看了「法國爸媽這樣教,孩子健康不挑食」這本書後,我才改變心態,該書作者從教養書上學到,營養是否均衡不應以一餐爲基準,而是拉長到一星期甚至數星期爲一段時間來評估孩子攝取食物的質量。於是,我開始仔細觀察女兒的飲食狀況,發現的確是這樣,雖然女兒平常不太喜歡吃肉,但每隔幾天的某餐她會突然吃很多肉;而若幾餐下來吃的青菜不夠,她便會主動要求吃青菜;至於食量大小差別不大,但偶爾她的食量會變得比平常小,若有一餐吃得很少,下一餐就會吃很多。如果以一星期來看,她其實吃得很均衡,正如書上所說:「孩子會自行調節一整天下來所攝取的卡路里總額」,一點都不需要擔心啊!
▲家長都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逼小孩把飯菜吃光。(圖/達志/示意圖)然而,要孩子有自行調節飲食需求的能力,還必須有一個前提,就是「不給孩子吃零食,尤其是餐前一小時內不提供任何食物、零食或甜飲」,每次我在餐前一小時內給女兒吃東西(無論是天然或人造),那一餐她就會喊着不想吃,屢試不爽。而錯過一頓正餐的她,在肚子裡的食物消化完後,又會喊肚子餓,這時正餐已經收拾完了,我還能給她吃甚麼?最後只能給她喝瓶羊奶或其他能快速提供的食物,而這樣的救急品絕對比不上營養的正餐。至於強逼孩子吃東西的控制專斷式作法,我也十分認同該書所提醒的:「強迫孩子要吃光餐盤裡的食物,會干擾孩子內在對飢餓感和飽足感所發出的信號與迴應-等於是教孩子吃過量」。即便是大人,我們每天每餐的食量都不同,我們憑甚麼決定孩子這一餐應該吃下多少量,拼命餵食直到孩子肚子鼓鼓才罷休呢?更何況,逼孩子吃飯,把吃食視爲一種義務,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討厭吃飯,這是我從小的夢靨,換成是大人,在已經吃飽的情況下還被「勸菜」,換誰都會不舒服地想吐吧!因此,在孩子的飲食上,我這樣處理:第一,父母負責提供天然營養健康均衡的餐食給孩子,但吃多少則由孩子做主;第二,正餐以外不給零食,特別是飯前一小時,不吃正餐,則沒有任何替代品。最重要的,我不逼孩子吃,因爲所有動物都以「吃」目的,沒有動物會把自己餓死。至於長輩們最不能接受的「浪費食物」,我也認爲浪費食物絕對不可取。但與其替孩子決定吃多少、吃不完又罵她浪費再逼她吃完造成反效果,不如讓孩子自己決定吃多少,自己取用的份量鼓勵她吃完,慢慢引導她學習察覺所需的食量。這跟我們去吃到飽餐廳所作的學習一樣,吃多少拿多少,拿了就要吃完(不然要罰錢)。然而要察覺食量並不容易,必須長時間的學習及引導才能體會,如果小孩吃不完,心平氣和地撤走就好,毋需勉強,但必須提醒她下次先拿少量,要吃再拿,沒有人喜歡被逼吃飯。女兒知道我是個不會逼吃飯的媽媽,因此我們的吃飯時間很少劍拔弩張,但她也知道如果不吃,之後也不會有別的零食可吃,因此她會正常吃三餐,很少要零食(午覺醒來或外出遊玩時,她可以吃點零食,但絕對不會在飯前一小時內吃,如果她堅持要吃,就必須答應等下會好好吃正餐)。我負責提供均衡的菜色給她,但份量由她決定,如果要多了吃不完,我也會念她,但她真的吃不下,我也不會勉強(下次給她少一點就好)。女兒已經習慣「不逼吃模式」,因此當我媽媽後來又在布萊斯峽谷野餐時,追着她硬是要把保溫罐裡的飯喂完,女兒被追到摀着嘴巴躲到我旁邊的椅子下時,我邊笑邊拍下主圖的照片,這逼飯畫面真是太經典了啊!隔天晚上,晚餐還剩下很多高麗菜嬰,大家都吃不下了,我開玩笑地叫女兒督促媽媽吃完別浪費,女兒立馬很配合地一直拿高麗菜嬰塞到阿嬤嘴裡,已經吃不下卻又不服輸的媽媽雖然硬是把剩下的菜都吃下去,但表情看起來很痛苦,最後飽到幾乎站不起來。
從此以後,她再也不逼女兒吃飯了。
●作者Jaguar小姐,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from 2014年2月),座右銘「不求完美只求不後悔」,部落格「Jaguar小姐」。文章已獲得本人授權使用。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示意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