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宇專欄-2022臺股主軸 半導體日不落

這樣的看法,或許與現在市場上主流看法有些差異。市場主要考量在經歷兩年疫情之後,3C產業消費動能即將趨緩,相關產業半導體庫存偏高,短期會有修正的風險。事實上,短線上我們也部分認同這樣的看法,然「風物長宜放眼量」。不論從整個科技景氣循環,新應用帶來的半導體基本面質變,資金面的調整,長線臺灣半導體產業仍大有可爲。

本波景氣循環將會是美國1991年之後的第四波科技創新帶動的景氣循環。綜觀過去三次美國景氣循環,持續時間分別長達120個月(1991/3~2001/3)、78個月(2001/11~2007/12)、128個月(2009/6~2020/2)。之所以如此穩定而長久,受益於推動景氣週期的要動能來自於科技創新。

90年代週期受益於Wintel創新體制的大型電腦微縮,電腦開始進入家庭。2001~2007年的週期則受益於筆記型電腦的興起,2009年則是3G+4G時代帶起Smart Phone的創新。這一次受惠於5G高速傳輸/AI的興起,預期科技載體將會逆轉。前三次科技創新的科技載體是越來越小(電腦轉向筆記型電腦,再轉向手機)。但本次受限於AI算力與5G傳輸的高耗能,最有可能成爲本次科技創新的新興載體將會是電動車與元宇宙的眼鏡。這些新的科技載體對於半導體的需求,只有更多不會更少。

因此斷定半導體產業正在複製1970年代石化產業的成長軌跡。以前人類生命三要素:陽光、空氣、水。1970年石油產業崛起後,人類生活開始跟石油產業產生強烈鍵結,生活中的「衣、住、行」都離不開石油。人類生活變成四大要素:陽光、空氣、水和石油。而5G/AI興起後,生活中的輔具,從手機、手錶、電動車、萬物聯網都離不開半導體,生活也開始跟半導體產業產生強烈鍵結。

半導體需求以等比級數增加,但供給以等差級數增加,幾乎跟石化產業在1970年初期崛起的態勢相仿。人類生活將從三要素變成五要素:陽光、空氣、水、石油與半導體。連近期最熱門元宇宙也離不開半導體,事實上都建構在晶片算力之上,而算力的基礎就是半導體。

從資金流的角度來看。2020外資全年賣超臺股4,432億臺幣,其中賣超半導體類股1,300億。今年至12月中,外資賣超臺股5,080億,賣超半導體類股3,342億;但半導體類股不但沒有下跌,有些個股反而持續走強,證明市場資金持續看好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前景,這也是爲什麼持續有臺灣半導體公司大老闆出來駁斥外資看不懂半導體產業。

其實差異點在於,外資只用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半導體產業,但是我們想強調的是,很多半導體的新運用都會持續出現。甚至大家看到COVID的疫苗可以在短短的65天做出來,開始進行人體測試,遠遠短於過去一般疫苗開發需耗時10年以上,也是因爲算力進步,讓基因定序加速,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疫苗開發。半導體的運用無遠弗屆,將與各個不同產業進行接軌,開發出新的運用,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