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霞專欄-2025臺股佈局 科技、金融雙主軸
臺灣廠商因應國際貿易政策與地緣政治風險變動,積極強化供應鏈韌性,根據投審會資料,對照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前後5年,臺商對東協投資金額增加40.9%,在美國的投資金額更是大幅躍增277.1%,相對地,在中國的投資金額下降40.3%,三邊的此消彼漲鮮明;就產業來看,生產據點分散的需求從傳統產業如基本金屬、紡織、化學等,轉向資訊電子業包括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制品。
可預期在川普2.0時代將同時替市場帶來潛在不確定性與投資契機,全球金融市場也將因應新政策、利率與地緣政治動向而波動。整體來說,2025年全球經濟前景仍可維持穩定,美國經濟軟着陸仍是普遍共識,金融市場大多可維持多頭格局,惟各國或不同產業將因施政重心而異,預期美國的金融監理鬆綁、降息利多有望激勵金融類股評價,反之,潛在關稅上揚以及通膨控制成效,將攸關消費類股營運與獲利表現。
根據高盛預測,在利率下行環境中,資料中心和AI技術硬體設備的投資,將爲明年整體資本支出帶來0.5個百分點的成長效果,儘管美國今年第四季資本支出持平,在川普支持美國優先政策下,包括新廠房設備支出增加、AI相關支出、資金成本走低、商業信心改善,以及稅收優惠政策重啓等多重推動因素下,預期2025年四季度資本支出年成長可達到略超過5%的穩健水準。
除美國外,臺灣同樣爲AI發展的受益市場,眼見AI趨勢依舊呈現高速發展趨勢,可以預期電子類股仍將爲2025年企業獲利成長主力。統計第三季臺股上市公司獲利突破1兆元,季增11.6%,年增23.7%,正是主要受惠於AI需求帶動相關上中下游供應鏈出貨增加,以及零組件規格升級帶來單價提升、毛利率優化等,抵銷電費上漲與匯率升值等負面因素。
展望2025年儘管因爲基期墊高,使得年度獲利成長幅度較今年放緩,不過受惠於輝達AI伺服器GB系列進入大量出貨期,新平臺也提前發表,預期AI相關供應鏈獲利表現可望優於其他類股,並出現外溢效應,支持獲利成長仍可維持年增27.5%的高幅度。
科技產業已連續數年爲引領市場的指標,從臺股市值消長來看,掌握AI晶片生產關鍵技術的晶圓龍頭大廠,不僅攸關全球AI發展進程,對臺股指數影響權重也來到近37%,與AI關係密切的科技權值股亦同樣雨露均沾,成爲市值增加的主要贏家;而在非電族羣方面,金融類股受惠於投資收益激增,獲利上修,帶動市值上揚,但另一方面,受到中國經濟不振拖累的景氣循環相關傳產股,則成爲最大輸家。
針對2025年的臺股佈局方向,看好經濟基本面保持殷實,惟宏觀政策將牽動市場估值變化,指數震幅變寬,可以優質成長股與金融股做爲核心配置,科技股首重半導體產業的技術升級,帶動相關產業供應鏈持續受益,包括晶圓代工、AI、高速運算將能首要受惠,非電族羣則可關注基礎建設升級題材,預期智慧電網建置、大型機械、自動化、機器人相關產業將可受惠,另看好金融監理鬆綁、貨幣政策傾向寬鬆,對於金融業獲利表現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