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牆/中央預算達平衡 那潛藏的債務窟窿呢?

李沃牆/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及兩岸金融中心副主任,亦爲富華創投及兆豐第一創投董事、品豐投顧榮譽顧問。

預算赤字」在全球各國早已司空見慣,不足爲奇;但要達「預算平衡」就顯得極爲罕見。行政院院會於8月15日通過109年度中央政府預算案歲出歲入皆爲2兆1,022億元(新臺幣,以下同),收支無差短,是睽違22年來再次達到的預算平衡。管見以爲,若非選前刻意調整,誇大施政績效愚弄百姓;那真的令人嘖嘖稱奇,歎爲觀止。然而,即便年度預算達平衡,臺灣債務窟窿能夠填平?還是與日俱增,債留子孫?臺灣的內外債務有多少,本文將帶你一窺究竟。

臺灣外債總額相對低 全球第5大淨債權國

「外債」系一國居民對非居民之債務,可區分爲長短期的「公共外債」與「民間外債」。「公共外債」爲一國公共部門有義務直接負擔償還或爲付款保證之外債;而「民間外債」則爲不含公共部門付款保證之外債。持平而論,適度的外債規模俾利於國家經濟建設及經濟成長,對國家主權債信評級也有相當大助益;但超出國力承受極限的外債則可能因還本付息而降低所能運用的資源,最終影響經濟成長及國家主權債信評等遭降級;嚴重者則造成國家債務危機;如2008年韓國因無法償還債臺高築的外債,差點走向破產一途;在危急存亡之際,只得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申請援助;2009年的爆發的「歐債危機事件」亦歷歷在目;其中,希臘外債更曾高達GDP 的132%。2011年8月5日標準普爾(Standard and Poor’s)將美國長期債信評等由「AAA」調降爲「AA+」,債信展望「負面」,亦與其高債務息息相關。

臺灣不對外發債,外債自然很低;截至今年第1季,外債總額爲1,950.3億美元,較去年底的1,911.6億美元微幅增加;換算國家每年用於償還外債本息外匯支出對當年商品及勞務輸出外匯所得之「債負比率」僅爲2.292%;另外債佔GDP比率則爲32.4%,在全球各國中算是低負債模範生。另據央行統計,2018年底臺灣對外資產總額與負債相抵後,蟬聯全球第5大淨債權國;僅次於日本、德國、中國及香港。

內債與外債大相逕庭 潛藏性債務深如窟窿

政府舉債有一定的規範,按《公共債務法》第5條:中央、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在其總預算、特別預算及在營業基金、信託基金以外之特種基金預算內,所舉借之一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預算數,合計不得超過行政院主計總處發佈之前3年度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數之50%;其分配如下:一、中央爲40.6%。二、直轄市爲7.65%。三、縣(市)爲1.63%。四、鄉(鎮、市)爲0.12%。截至今年8月9日統計,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共計5兆4,016億,平均每人負擔債務爲22.9萬元;若加上地方政府負債8,768億元,則高達6兆3,434億元;換算下來,平均每人需負擔26.98萬。此總債務佔去(2018)年GDP(17兆7,931億)的35.6%,尚低於上述的50%法定值。但是,目前各類退休金的潛藏性債務預估至少爲17兆至18兆元;若按此累計總債務計算,則超過GDP的一倍。此外,四大退休基金(軍、公、教退輔及勞保瀕臨破產也是不爭的事實,卻看不出執政當局有解決良方。還有,臺灣目前最大的特別預算項目前瞻計劃8,825億,難道不是政府未來的債務?

家庭債務總額呈成長 資產負債比逐年攀升

德國安聯金融集團所出版的「全球財富報告」特別指出,近幾年臺灣家庭負債金額不斷增加,從2014年的14.18兆,成長到2016年的15.16兆元,平均每戶家庭負債達168.5萬。若以2016年其佔GDP之比重達到87.5%來看,超過全球平均值的64.6%,在亞洲僅次於南韓。2017年由於GDP成長較低,導致臺灣家戶的「資產負債比」也勁揚至89.4%的新高點。此外,依據聯合徵信中心資料統計顯示,臺灣「個人貸款總金額」在2012年1月爲10兆4,314億、貸款人數達到474萬2543人、人均貸款金額爲219.954萬;今年4月則分別達14兆8,512億元、466萬7125人及318.209萬元;雖貸款總人數稍減少,但貸款總金額及人均貸款金額皆顯著增加。其中,貸款總額較大的「個人房貸」總金額由6兆4,913億,增加至8兆2,124億元、平均每人房貸由309萬提高至408.8萬元。「個人信用貸款」總金額亦由4,849.3億,增加至6625.3億;平均每人信貸金額由37.18萬提高至50.76萬元;由此數據顯示,大部分指標均不斷創新高。

再者,從內政部營建署2018年第2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統計中發現,目前民衆「貸款負擔率」(房貸負擔佔其月可支配所得之比重)達到36.9%;相當於每月要拿可支配所得的三分之一繳房貸,確實是相當大的負擔。另學生貸款也是年輕人一筆債務負擔;學生貸款項目包括,留學生就學貸款、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就學貸款。依據聯合徵信中心資料統計顯示,「學生貸款總金額」在2012年1月爲1,835.77億元、貸款人數達到93萬4,447人、人均貸款19.6456萬元;今年4月則分別1,760.592億元、84萬3496人及20.8726萬元;雖然學貸總金額及貸款人數減少,但人均貸款金額卻增加。尤有進者,透過各式地下金融管道,如地下錢莊借貸者更不知凡幾。

有道是,「冷在風中,窮在債中」、「理財先理債,無債一身輕」。政府若真的達預算平衡固然可喜,但巨大的潛藏性債務豈可等閒視之;家庭債務不斷成長其來有自,薪資成長停滯與房價居高不下難辭其咎。債務雖是財務槓桿操作,有其正面功能;但稍有不慎,則易落萬丈深淵;個人及家庭如此,政府又何嘗不是?

熱門推薦》

►美中匯率戰山雨欲來 全球股匯上演大屠殺

►Fed逾十年首「鷹式降息」打預防針 透露什麼警訊

►看更多【李沃牆】專欄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