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爲什麼重返故鄉台州

摘要:不發新車,不打廣告,一身休閒白襯衣的他低調現身

金九銀十,中國汽車行業迎來了罕見的新車上市旺季。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9月,國內至少有40款或全新或改款或年款的新車型推向市場。你方唱罷我登場,除了各路文體明星助陣宣發,雷軍、李斌、餘承東、何小鵬等知名網紅企業家近期也紛紛親自爲自家產品站臺吆喝。許多業內人士感嘆眼下的新車發佈會已經到了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的地步。

然而,近日在東海之濱的浙江台州,筆者卻見到了已經很少在公衆場合露面的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不發新車,不打廣告,一身休閒白襯衣的他低調現身,在2024年臺州國際汽車工業博覽會展臺參觀,用地道的家鄉話和現場來賓打招呼。

“李書福就是一農民。”已經有9家上市公司的李書福現在還是習慣這般自嘲。作爲中國民營造車第一人,被譽爲“汽車狂人”的李書福出生於台州路橋,高中畢業後,開過照相館,先後經營過電冰箱、鋁塑板和摩托車等生意。1997年,面對各方質疑,李書福毅然決定跨界造汽車。他曾放出豪言:“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兩張沙發,誰都能造!”

“其實說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兩張沙發是我當時的氣話,沒想到大家這麼多年就對這句話印象最深。”李書福感嘆。回顧創業之路,異常艱辛,面對企業低谷,李書福好幾次都是咬牙堅持下來。風雨過後見彩虹,2023年,吉利控股集團汽車總銷量已經達到279萬輛,營收4981億元,位列世界500強第185位。

不過,隨着企業發展,中國汽車業的傳奇人物李書福卻逐漸淡出人們視線。目前,吉利控股集團旗下有吉利、領克、極氪、沃爾沃、極星、路特斯等多個國際化汽車品牌,但這些品牌的重要活動基本都由職業經理人拋頭露面,李書福也沒有出現在路特斯、極氪等公司的美股上市公開儀式照上。

重返故鄉台州是爲了什麼?李書福透露,就在這個月,他帶着集團全體管理層來到了吉利第一座工廠,來到吉利出發的地方,進行交流學習,重溫吉利的發展歷程,凝聚發展共識。李書福還專程去了吉利興辦的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並客串授課老師,給學生代表們上了一堂書福公開課。

500強車企老闆變身職業技術學院老師,李書福坦言此次重返臺州最看重的就是發展教育。目前,吉利旗下已經有六所學校: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三亞理工職業學院、湘潭理工學院、三亞學院、吉利學院、湖南吉利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我本人近些年有大約20%的時間精力都是投入教育事業的。”李書福介紹,除了時間精力,吉利還投入大量資金。和一些成功企業家大手筆爲名校甚至國際名校捐款不同,李書福願意花錢花精力辦的是和產業實踐密切結合的職業教育。

“你們總是捧着一本書,然後就考試。過去十幾年,你們考試考得不少了!學習不是爲考試而學,你們以後不能這樣。在吉利的學校,考試不重要了。吉利體系的大學要培養有真本事、硬功夫的學生。”李書福此番在課堂上對臺州學生們講了這樣一番話。

在很多人眼裡,李書福對於教育的看法頗爲執拗,其實這也和他本人經歷以及吉利企業創業歷程有關。根據他的回憶,吉利開始在臺州造車,幾乎是一張白紙,缺資金、缺生產許可,什麼都缺,但最缺的就是實用型人才。

“萬事在於人,成敗在於人。”缺人的李書福決定在造車的同時,自己辦學校,培養人才,吉利的第一所學校,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由此誕生。同時,大批學生也被吉利直接招聘消化,學校早期畢業生如今已有多人成爲吉利的高管。李書福近日帶着這些高管回到事業出發的地方,除了交流學習,還推進吉利旗下學校線上課程建設和產學研結合工作。李書福放言,未來學生在吉利學校享受的學習資源並不亞於知名大學,能學到真本領。

放眼世界,作爲汽車、機械等製造業傳統強國的德國,素以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著稱。德國不乏海德堡大學、慕尼黑大學等世界知名大學,但是據調查,德國青年技能投資意願較高,在普職分流過程中,選擇職業教育通道的德國青年達到60%左右。而根據德國聯邦勞動局統計,2023年年中,青年失業率爲4.6%,遠低於歐盟其他國家,也低於全球青年平均失業率水平。德國通過職業教育培訓儲備專業技術工人,以合格的專業技術工人隊伍支撐企業生產與發展,取得了全球認可的成績。

但是在中國,汽車等先進製造業近年來蓬勃發展,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同時,我們的教育卻還沒有能及時跟上。一方面,在很多地方,學生家庭不願意選擇職業教育,“三校生”成爲一個孩子教育失敗的標籤。先考重點高中再考重點大學,本科讀完要讀碩士甚至博士,是衆多家長們心中替子女追求的教育方向和人生規劃路徑。但另一方面,我們高校的不少專業近年就業率並不理想,很多普通家庭越來越感受到子女大學畢業求職的壓力,甚至已經有部分大學生畢業後選擇“反向”入讀職校,完成從“動腦”到“動手”的切換,原因就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他們對於現實就業市場的水土不服、力不從心。

七山二水一分田,歷史上受制於自然條件等影響,浙江台州人行事的一大特點就是務實肯幹。李書福從台州出發,經歷艱苦創業一步步走上世界汽車業舞臺,他能夠理解“學以致用”的意義,也在身體力行堅持發展職業教育,加強產教融合。這對於教育高質量發展,或許也是一個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