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復興澎湖空難 永生難忘
振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鍾子超。(鍾子超提供/李柏澔臺北傳真)
「大我20多歲的堂哥是耳鼻喉科醫師,家人生病時可以幫忙解決不舒服感,成爲醫師在我看來很有意義。」振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鍾子超說到,病人的身心不舒服感自己最清楚,當時決定走這條路,辛苦,但值得。
鍾子超說,澎湖是他經歷很多的地方,當時在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擔任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時,竟然就碰到2014年的復興航空222號班機空難,那天印象深刻,通常颱風天的澎湖只是風強,但那天雨下得很大,後來得知有一臺復興班機墜毀在鄰近的湖西鄉西溪村,有多名傷者被送到醫院,自己那時救治了2人,「這些人幸運在該班機爆炸前離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澎湖醫療缺乏,雖然全縣人數才10萬出頭,但是年齡層偏高,僅有的兩家大醫院都在主要島上,其他小離島得靠衛生所巡迴,「以往是病患主動來醫院,在澎湖卻是醫師出門找病患,是很不同的經歷。」
「同理心應該是我從醫以來學習最多的」,鍾子超說,醫院是社會的小縮影,有看到家人不離不棄,但也看到有些人必須努力工作才籌得出醫藥費,醫療必須站在病人和家屬的角度來想,家屬往往希望自己的親人躺着進去站着出來,但有時救起來和家屬期望有很大落差,腦神經受傷救到底很可能變成植物人,這對患者與家人都很辛苦。
「醫療沒有所謂100%,突發狀況和後遺症都可能會讓病情走下坡,這是雙方都要有的心理準備。」他說,「面對那些對醫師態度不友善的病人及家屬,作爲醫師其實都可以理解他們的苦處,畢竟人性本善,這也是支持自己下去的動力,不過有些病人寧願相信Google然後質疑醫師,也令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