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 /都更難 柯P何時繳「公辦都更」成績單
Q:臺北市李先生問:10多年前,我在東區巷弄內買房子,屋主賣的便宜,我以爲「賺到了」,沒想到事後才發現竟然是「海砂屋」,最後透過法律解決,讓屋主吐出100多萬元;但海砂屋不更新不行,前市長郝龍斌提出「一坪換一坪,不出錢,再加一個停車位」,讓我心中竊喜,社區的住戶也都按贊,主要原因在於房子一更新,房價增值必然很「可觀」。但「文林苑事件」卻讓所有的都更案退回原點,原本有意整合的建商也都打退堂鼓,不少住戶想住新房子,脫離舊建築,同時享受一下房價上漲的快感,卻一夕之間「夢醒時分」,一拖又是二、三年。
最近,不知該高興,還是暫時壓抑一下內心的「小雀喜」,因爲不能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不幸上。情況是,0206臺南大地震,讓現今的政府及未來的小英政府,都不得不正視「都更」的急迫性,這似乎能讓一些停滯不前的都更案重現生機,並促使臺北市政府在審議都更的各種程序能「快速」進行,這也許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不過我還是希望我家社區的都更也可以快一點見到曙光! A:最近看到臺北市長柯文哲以一天的時間,成功挑戰從臺灣最北端的新北市石門富貴角燈塔,一路騎單車到臺灣南端的屏東鵝鑾鼻燈塔,長達520公里「一日雙塔」的拚勁。
而媒體也一再報導,柯文哲認爲,要成功,就是想到就要去做,而且要「pre-prepare」,最重要的是,戰略上務必往前跨一步。相信作爲臺北市民,且居住於老舊社區,尤其是四、五層樓老舊公寓的人來說,非常希望他在促進都市更新方面,也同樣拿出這種拚命三郎的決心,早日落實其公辦都更的政見。根據內政部所公佈2015Q3的調查報告,全臺屋齡50年以上老舊住宅高達55萬戶,而臺北市之住宅存量共計942,523戶,其中30年以上老舊住宅542,882戶,佔57.6%,40年以上203,899戶,佔21.63%,50年以上40,296戶,佔4.28%。
隨着經濟部在3月14日公佈土壤液化潛勢區,位於危險區的民衆,內心恐慌是難以避免的,政府要拿出甚麼樣的配套措施以安民心,是一大關鍵;而更重要的是,大家更期待「防災型都更」能早日推動,生命財產能獲得充分保障。不過,從媒體的報導時點來看,柯P去(2015)年3月,上任百日時,曾拋出「1357計劃」,也就是1年內中繼宅動工,整合居民意願,第3年中繼宅完工民衆進駐,5年後都更基地改建,7年內居民搬回都更新宅,原有的中繼宅轉型成公共宅。如今,1年過去了,似乎中繼宅仍未啓動。針對地震及震災問題,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曾在各種演講場合不斷提到,如果臺北市發生6級地震,將有4千多棟房子倒塌;此一論述於0206臺南大地震後,又再度廣爲媒體重複報導提起。
而2月9日自由時報報導,柯文哲市長認爲,臺北市都更必須用更大的決心去執行,並表示已經在準備臺北市都更的「臺北市都更戰略方案」,一個月內會公佈,惟至今仍未見戰略方案公佈,由此可見臺北市都更推動之困難程度。
也許,柯文哲認爲,支持他的選民,會給他兩任8年的機會,讓他的「1357計劃」有機會落實,就像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所提出的8年蓋20萬戶社會住宅的政見般,因爲他們都知道,包括蓋社會住宅或是都市更新案,都不是短短的一任4年可完成,需要兩任8年時間,問題是住在窳陋老舊社區,擔心6級地震的震央若真的發生在臺北市的居民,他們的生命安全如何獲得保障?
對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來說,她的挑戰要從今年的520纔開始,但對柯文哲來說,他的任期卻已過了四分之一,如果關於多數市民所一致期待的社會住宅或是都市更新,四年任期繳不出成績單,是否會影響到他的連任之路?在此,不是要評斷主政者的行事風格,即便根據TVBS民調中心在2月的最新調查結果指出,柯文哲的施政滿意度從上任百日時最高點的70%,一路下滑至目前只剩47%,我們還是衷心期待柯市長這一任期就有亮眼的好成績。但若從他一上任所主打的5大弊案,包括遠雄大巨蛋、美河市、雙子星、松煙文創、三創園區五大開發案如今還無法快速解決,甚至還因爲外界幫他扣上「反商」情結,以致他上任後,釋出包括市議會舊址及中山設計產業園區等6大招商案,而去年9月先登場的中山設計產業園區開發案,卻無廠商投票而以流標收場,可真讓人擔心日後重大建設該如何推動?
於今,民衆給他的蜜月期已結束,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日益嚴格的層層檢驗,且將從地震震災及土壤液化問題的解決來打分數,而雖然臺北市副市長林欽榮表示,市府研議3年內爲3層樓以上共7.4萬棟老屋健檢,首年將動支第二預備金6000萬元,檢測7500棟,並將在3周內公佈「北市防災精進方案」6大面向相關細節,真希望臺北市政府能夠真正展現魄力,確實爲臺北市民的身家安全好好的把關。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812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