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打破成見,不懼冒險

圖爲郎朗北京東苑戲樓活動現場,爲北京遠郊區的孩子進行演奏輔導本報記者 方非

“今天的天氣可能預示着要颳起‘郎朗風暴’”,著名鋼琴家郎朗的開場白帶着一貫的幽默。3月15日下午,在北京東苑戲樓,郎朗公佈了即將於長沙常州鄭州等15個城市保利院線開展巡演的計劃

巡演的曲目巴赫哥德堡變奏曲》是郎朗這兩年音樂歷程中的高頻詞彙。去年三月,自妻子吉娜家鄉威斯巴登開始,郎朗帶着《哥德堡變奏曲》開啓了全球巡演。疫情之下,巡演歷經波折,但郎朗依然去了巴赫長眠萊比錫聖托馬斯教堂以及深圳、北京等國內城市。九月,郎朗正式發行了《哥德堡變奏曲》專輯,收錄有現場實況錄音師兩個版本

對於《哥德堡變奏曲》,郎朗的“敬畏”始終流露在字裡行間。這部作品誕生於巴赫晚年,全曲共32段,包含首尾呼應的“詠歎調主題”和30段變幻莫測的“變奏曲”,結構恢弘,有人將它稱爲“音樂的珠穆朗瑪峰”。

但這份敬畏之情,來得有些後知後覺。年幼時,郎朗更偏愛肖邦、柴可夫斯基等以旋律性聞名的作曲家,直到看了古爾德大師彈奏的《哥德堡變奏曲》,才意識到巴赫的偉大。“什麼時候我也能彈《哥德堡變奏曲》呢?”郎朗暢想着。

1999年,17歲的郎朗迎來了成名之夜。在芝加哥“拉維尼亞音樂節明星演奏會上,他戲劇性地替補安德魯·瓦茲,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了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轟動了整個樂壇。當晚,餘興未盡的人們離開聚會回到音樂廳,在斯特恩艾森巴赫等大師的見證下,“有點飄了”的郎朗沒多做準備,從頭到尾彈了一遍《哥德堡變奏曲》,九十多分鐘下來,竟然一個錯沒出,驚訝的大師們紛紛給予他肯定,“那一瞬間,我就告訴自己,將來一定要錄製《哥德堡變奏曲》。”但此後,從十幾歲到步入而立之年,錄製計劃卻多次擱淺。

2017年,因爲練琴強度過大,郎朗的左手患上腱鞘炎,他不得不暫停演出,休息了一年零三個月。如今,快三年過去,這依舊是他不太願意回想的一段往事。《哥德堡變奏曲》第25變奏“黑珍珠”是郎朗認爲最難演繹的一段,“一直向下墜,直到‘至暗時刻’。”在低谷中走過一遭後,郎朗的演繹顯然更加自如。他也想借《哥德堡變奏曲》突破演奏家風格的成見:“很理性的鋼琴家,就不能很感性;巴赫彈得很好的人,拉赫瑪尼諾夫就彈不好。”郎朗不願被約束,“藝術家就是要有冒險精神,35歲不是中年危機,不是瓶頸時代,我希望自己每年都有新的提升。”

成功舉辦了去年的幾場巡演後,郎朗對接下來的行程有了更多信心,而之所以選擇這15個城市,也是想把純粹的、“只用鋼琴說話”的獨奏音樂會帶給更多需要它的人。《哥德堡變奏曲》原本是巴赫爲飽受失眠困擾的開賽林克伯爵而作的,疫情還未完全結束的當下,它的療愈作用將撫慰更多的心靈。(本報記者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