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洗腦廣告+講故事”上位,奶酪之王饞哭蒙牛伊利?(妙可藍多)

說 到奶酪,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它就是漢堡中間那塊黃色的方塊狀食物。 愛它的人高呼芝士就是力量,不愛它的人則是聞到味道就想yue。

比起歪果仁對奶酪的鐘愛,國內大部分觀衆對奶酪的態度還是愛不起來。這也是爲什麼奶酪很早就進入了中國,但始終未能大流行的原因。

不過最近兩年,奶酪市場似乎開始熱鬧起來,新品牌層出不窮,連蒙牛伊利都坐不住了。而這一切,都是妙可藍多“先動的手”。

2018年,妙可藍多以一根小小的奶酪棒切入中國奶酪市場,只用短短四年時間,就成功將奶酪棒送上兒童零食c位,順便還打敗了百吉福、安佳等外資奶酪品牌,躍居行業第一。

所以今天這期內容,我們就來聊聊妙可藍多,也順便聊聊中國奶酪市場的發展。

01

不知道大家對於奶酪的第一印象來自哪裡,是《貓和老鼠》中Jerry爲了它大費周章的黃色塊狀物,還是二十多年前風靡國內的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事實上,中國奶酪市場的開局並不晚。

1985年,北京三元生產出第一塊國產奶酪,號稱「北京乾酪」。憑藉着本地生產的供應鏈優勢,三元很快成爲了麥當勞和肯德基中國區的奶酪片供應商。大部分中國人也是在這個時候,第一次接觸到這種夾在漢堡中間、酸酸鹹鹹還帶點奶味的食材。

隨着麥當勞、肯德基還有必勝客在內地的瘋狂擴張,奶酪帶着“芝士“這個音譯名,逐漸在中國生根發芽。

1997年前後,法國奶酪製造商Savencia集團進駐中國市場,並在天津開出一條生產線,第一家外商獨資的奶酪生產企業由此落定,旗下品牌「百吉福」也自此開始了在中國奶酪市場的稱霸之路。

只是往後二十年左右的時間,中國奶酪市場的發展並未有多大突破,受衆僅限於有國外求學或生活經歷的年輕人,以及在一二線城市喜歡西式餐飲的消費者。外資品牌的經營也比較佛系,幾乎沒有任何推廣。

加之當時國內頭部乳企都在忙於液態奶廝殺,奶酪這一小衆市場成了鮮有人煙的真空地帶。

但處於忽視下的中國奶酪市場,卻在慢慢長大。數據顯示,自2014年開始,中國奶酪市場的需求量便逐年增長,從14年的10萬噸攀升到2021年的32.93萬噸。

與之相對的是,2021年中國人均奶酪消費量僅爲0.2kg,與美國11.1kg,法國16.4kg相比差距較大,即便對標飲食習慣相近的日韓來看,尚有10倍左右的提升空間。

這就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即中國奶酪市場潛力大,且以增量市場爲主。

最先嗅到這個信號,並做出反應的是妙可藍多。妙可藍多前身叫廣澤乳業,是東北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乳企。

衆所周知,中國乳業雙寡頭格局明顯,有伊利、蒙牛的壓制,區域乳企的發展要麼偏安一隅,要麼只能面對消亡的困境。得益於一次歐洲之行,讓廣澤乳業創始人柴琇看到了轉機。

2007年,柴琇到法國參加世界食品博覽會,在乳品展廳看到了上千個品種的奶酪。她意識到或許可以從奶酪入手,解開公司未來發展的命題。

回國後,她敲定了與法國保健然集團的合作,開始發展奶酪業務,並逐步收購了生產餐飲類奶酪的公司妙可藍多(天津)食品和達能上海工廠。

2016年廣澤乳業借殼上市,成爲“中國奶酪第一股”,並在2019年正式更名爲妙可藍多。

到了2022年,妙可藍多的奶酪營業收入已經從2016年的1.38億元增長至38.69億元。

沉寂許久的中國奶酪市場,似乎就這樣復甦了。但事實並非如此。

數據顯示,妙可藍多的奶酪業務在很長一段時間並不突出,2018年市場佔有率僅爲3.9%,遠低於百吉福、樂芝牛等國外品牌。

直到2019年之後,曲線出現明顯上揚,到2021年,妙可藍多的市場佔有率已達到27.7%,成爲市場第一。

02

那麼,是什麼造就了妙可藍多一發不可收拾的增長態勢?

答案很簡單,就是祭出了奶酪棒這個大單品。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薩伊定律”,意思是需求是由供給創造出來的。這一定律在中國奶酪市場表現得極爲明顯。

前面我們說過,奶酪在中國市場發展十幾年都不溫不火。究其根本是沒有消費習慣。除了遊牧民族外,我國自古以來就很少將奶製品當作日常主食;另外,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調查顯示,亞洲人普遍乳糖不耐受,喝完純奶就鬧肚子,讓不少人對鮮奶敬而遠之。

於是,從佈局奶酪業務開始,妙可藍多就決定要做“更適合中國人口味的奶酪”。那什麼是更適合中國人口味的奶酪?

這裡我們需要釐清兩個概念:原制奶酪和再製乾酪。原制奶酪由生鮮乳經過發酵、凝乳、切割、成熟等工藝製作而成,營養價值高,但口味偏咸和苦。

再製奶酪則是原制奶酪再加工的產物,加上其它原料和添加劑,口感得到改善,更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因此國內市面上的奶酪大多以再製奶酪爲主,奶酪棒就是典型代表。

解決了口味問題,接來下的問題是賣給誰。

品牌營銷有個屢試不爽的營銷對象,就是兒童。這一招,娃哈哈用過,小霸王用過,小天才兒童手錶更是用的爐火純青。

妙可藍多也算師出有門,將目標瞄準兒童,不斷在營銷中強調奶酪棒高鈣、高蛋白的特點,打造“完美兒童營養零食”的概念,並與熱門動畫片《汪汪隊立大功》合作推出聯名包裝,悄無聲息爲家長們製造出消費熱點的同時,順便也俘獲了小孩子們的心。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喬治·米勒曾指出,多數人的短期記憶侷限於7個信息組塊。換言之,對於品牌來說,同一產品類別,用戶最多隻能記住7個品牌。

定位之父傑克·特勞特則更直截了當,他認爲用戶最多隻能記住2個品牌。顯然,妙可藍多也是這樣想的。

2019年,妙可藍多開啓了瘋狂營銷的副本。

這一年,妙可藍多廣告上線央視及多個地方衛視的黃金時段,並在全國16個城市數十萬個樓宇廣告的電梯內,以每天15秒、480次的高頻率滾動播放由《兩隻老虎》改變而成的洗腦廣告歌,最終讓“奶酪就選妙可藍多”slogan成功佔領用戶心智。

實際上,奶酪棒這個單品並不新鮮,百吉福早在2004年就上線了這款單品,只是沒有將其成功推廣出去。

沒想到十五年後,妙可藍多一套“產品+營銷”的組合拳,讓奶酪棒終於一炮而紅,成爲撕開國內奶酪市場的利刃。

而這也與如今絕大部分新消費品牌崛起的路徑頗爲相似,找到細分品類,再大力推廣營銷。

紮紮實實嚐到了營銷快樂的妙可藍多,在2020年繼續發力,一方面邀請明星孫儷爲其代言,一方面將投放渠道擴展至電商、高鐵、網紅直播、新媒體等。在鈔能力的加持下,妙可藍多確實譜寫出了奶酪賽道中的增長神話:2020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速高達63.20%,淨利潤同比增速達208.16%,創下了自身上市以來的最高記錄。

如今,妙可藍多以超過30%的市場佔有率成爲奶酪市場的絕對王者。

至此,可以毫不猶豫的說,是妙可藍多推開了國內奶酪市場的大門,完成了人們對於奶酪的初級教育。

而也正是妙可藍多的攪動,讓原本如一潭死水般的奶酪市場開始熱鬧起來。老巨頭新品牌紛紛入局,資本也開始下場,表示當中國人開始愛上奶酪,一定會吃出下一個巨頭。

03

但事情或許並沒有那麼簡單。妙可藍多也還有很多挑戰。

首先是市場容量問題。妙可藍多靠奶酪棒起家,奶酪棒雖火,但市場認知僅僅是小朋友的零食。這一認知屬性的差異,足以改變一個賽道成長的上限。

畢竟作爲兒童零食,其受衆羣體總歸有限,比不上奶粉、液態奶等所具有的全民屬性和剛性需求。如果遇上經濟不行,父母沒錢,砍掉這筆零食預算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動輒五六十一袋的奶酪棒可真是一點都不便宜。

而且,前面我們也說過,奶酪棒是再製奶酪,初入市場時,打的是高營養、高蛋白、高鈣的旗號。

可實際上,奶酪棒並沒有那麼營養。爲了迎合兒童口味,奶酪棒常常會添加諸多物質,如糖、鈉、果膠、食物香精等,翻看兒童奶酪棒的配料表你也會發現,乾酪多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後面跟着數不清的科技與狠活。

等大多數父母明白過來奶酪棒並不健康後,如何用新的產品拴住他們的心,也是妙可藍多要面對的難題。

加之奶酪賽道又是低門檻、易複製,入局的品牌層出不窮:從伊利、蒙牛、光明等乳業巨頭,到妙飛、奶酪博士、吉士汀等新銳品牌,甚至永輝、盒馬等零售渠道也跨界攪局。

此情此景,只能引用周迅女士的一句話:好多人啊。

狹窄的賽道、擁擠的玩家,反映在妙可藍多的數據上就是營收增速放緩和利潤下滑。對比近兩年的財報,很容易發現妙可藍多困境已現。

除此之外奶酪在國內的飲食場景,還是太單一了。除了用來煮泡麪、夾麪包,想不到什麼其它的吃法,況且還有很多人不喜歡奶酪的口味。

反觀隔壁日韓,日本早在70年代就將奶酪列入小學生“學校給食”食譜,培養中小學生食用奶酪的習慣。韓國人則酷愛芝士年糕、芝士火鍋等餐飲。

相較之下,我們大部分人每年的芝士攝入,應該也就是漢堡中間的那一小塊吧。哪怕妙可藍多“營養早餐加一片、麪包牛奶加一片……”的洗腦廣告循環播放,面對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鍋貼、包子、油條、辣糊湯……,你會選哪個。

最後,有很多品牌在面對增長問題時,會想到去開拓下沉市場,畢竟下沉市場的神話有很多。

可是當妙可藍多決定進軍奶酪賽道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條路已經被堵死了。畢竟在城市普及奶酪都還任長而道遠,又談何下沉呢?所以整個奶酪市場都沒法在下沉市場玩耍,大家只能在中高端市場上廝殺。運氣好的話,或許可以參考牛油果,把奶酪營銷成中產階級的下一個完美營養補給。

總之,對於奶酪來說,在馴服中國人口味和習慣上,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對於妙可藍多們來說,想要僅靠一根奶酪棒撐起千億以上的奶酪市場,也是遠遠不夠的。前景誘人,市場廣闊,妙可藍多們也需要新的故事來講。

參考資料:

1、《解碼妙可藍多:在巨頭看不上的地方找“黃金”》

2、《蒙牛和伊利之間,殺出了個33億的黑馬》

3、《妙可藍多的崛起之路與未來隱憂》

4、《解析妙可藍多年報:傳統與重塑,奶酪行業走向“岔路口”?》

5、《抓不住00後,奶酪棒也失寵了》

6、《爲啥風靡全球的奶酪,就是在中國混不開呢?》

7、《三十年,終於等來奶酪江湖的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