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陸》外賣平臺更貴,大陸年輕人生氣了!

外賣平臺更貴!大陸年輕人不用了!圖爲同一家炸串店、相同的產品 在到店和外賣平臺上的價格差異。(圖片來源/牛牛提供)

奔着線上方便且便宜而來的年輕人,突然發現,同一商家、同一商品,反而線下更划算。

「我一直都知道外賣要收平臺費和配送費,所以商家爲了保障收入,會將線上的價格定得比線下高20%。」但當牛牛真實看到線上與線下的價差時,還是震驚了。

「同一家店的鮮花餅,線上售價8元(人民幣,下同)一個,店裡只要6元。同一家奶茶店,線上21元一杯,線下只要19元。」牛牛驚訝道。

除了牛牛,琦琦最近也在網上購入一雙309元的品牌涼鞋後,在逛街時無意間看到,同一家品牌門店、同一雙鞋,價格低了40元。

今年國慶前,還有報道顯示,浙江麗水某民宿老闆爆料,自己680元一晚的客房,在平臺顯示價格爲2780元一晚。而這一情況民宿並不知情,在民宿渠道,價格仍爲680元一晚。

在線上比線下價格更高背後,可能是分攤線上成本,以及線下有優惠、促銷活動等原因。但此種種經歷也讓年輕人開始重視線下,甚至「迴歸線下」。

「我現在買吃的和飲料,如果會路過店舖,都會選擇到店裡買,而不是點外賣。」牛牛表示。

經歷了線上訂酒店,到店後卻發現店裡價格便宜三四十元的嬈嬈也直言,「現在訂酒店之前,都會給店裡打電話問一下價格。」

本期小酒館,就有幾位經歷了類似情況的消費者,他們之中,有的被外賣價格比門店貴「教育」了一番;也有人在這個國慶,線上訂的酒店,到店卻發現價格高了三四十元;還有人發現,開盒馬會員,線下得到的優惠更多……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消費者都想獲得最划算的選擇。只是在線上逐漸霸佔年輕人選擇的同時,也不妨看看線下,或許能得到更佳的體驗。

●外賣拚命湊滿減,還比店裡貴幾元

牛牛28歲 廣告人

那是一個工作日的傍晚,回家路上我思考「今晚吃什麼」,然後想起日常吃的一家雲南菜,它家的鮮花餅。於是我習慣性地打開了外賣App。

結果打開外賣一看,起送價20元,而鮮花餅8元一個,我得買3個鮮花餅才能下單,到了下單界面,雖然免了配送費,但還有1.5元打包費。一氣之下,我決定多走幾步路到店購買,這才發現店裡的鮮花餅售價是6元一個,而且同樣是打包帶走,店裡並不收打包費。

後來我又留意了幾次,發現這個情況普遍存在,比如我常吃的炸串店,店裡素菜是1元一串、酥肉和臘腸是5元一份,到了外賣平臺就成了素菜1.5元一串、酥肉和臘腸7.9元一份;還有某奶茶店,某款奶茶店裡的價格是大杯19元,外賣平臺上的價格卻是大杯21元。

炸串店員工也跟我說,「其實到店是最便宜的。」他們也知道外賣平臺的價格比店裡貴,畢竟平臺抽成、騎手配送都是成本,「不過價格不是我們設置的,我們是連鎖品牌,可能是品牌和平臺溝通的結果。」

奶茶店員工還吐槽,「雖然外賣平臺價格比到店貴,但通過外賣平臺我們實際收到的錢,比店裡還低2元。」至於門店,「我們沒有更改外賣平臺價格的權力。」

我特意對比了一下,那家炸串店,當天我在店裡購買的商品實付價23元,如果通過外賣平臺應收價格在32.2元,如果疊加我到處蒐羅的優惠券,優惠後價格是23.2元。雖然疊加優惠後價格差異不大,但每個人手中優惠券的情況是不同的。

其實我理解通過外賣平臺之後,會有另外的平臺費用、配送費用,商家需要收支平衡。但通過調高價格這樣來暗地裡保障收入,還是覺得挺膈應的。

轉念一想,在中國的市場環境,以及此前各平臺以低價、免費爭奪市場的影響下,要消費者明面上爲平臺服務、騎手服務付費,確實也是難題。畢竟我自己點外賣的時候,遇到配送費過高的店舖都會選擇跳過。

●到店訂房,比我精挑細選的OTA還便宜

嬈嬈35歲 公司職員

經過一次國慶出行,我徹底對在線旅遊酒店平臺(OTA)「去魅」了。

作爲互聯網相關從業者,我早已習慣了旅遊出行前,通過各大宣稱「更便宜、更高效」的在線旅遊App預定酒店。

而今年國慶,App上的酒店價格水漲船高,但爲了好不容易的假期出行,我們一家人也只能忍了。甚至我還暗暗慶幸,由於線上下單時間早,價格還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但沒想到,等到了酒店,在前臺辦入住時,暗暗「肉疼」的我,順嘴詢問了老闆,入住的房間價格當晚多少錢。

沒成想,老闆嘴裡單個房間的價格,竟然比我們在網上預定的價格還低30-40元錢,算算我們兩個房間,一晚上就多掏了近百元。

這一問,留下我愣在了原地。

我一直以爲,線上的App是單純的「酒店搬運工」,卻沒想到直接在線下下單,纔是真正的「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隨後老闆更是覈對了我手機上的預定界面,並表示他也不知道平臺把他的酒店價格提高了。

考慮到平臺運營抽成,再加上假日「溢價」,我還安慰自己,國慶節酒店價格水漲船高,或許有其理由。

不過面對三四十元的低價衝擊,我還是不甘心,想着能不能退掉平臺訂單,改爲從店裡直接訂房,也可以避免損失。

但沒成想當天時間已經超過了晚上八點,按照平臺規定,已經無法取消訂單。

看到我們的失落,老闆主動提出2個房間總共返四張早餐券(價值20元一張),以早餐券的形式爲我們補上差價。

而有了這次體驗,我也從此不再盲信線上App的報價了,以後的家庭出遊,我在線上看好酒店後,也會打電話給酒店確認價格,防止被徵收「線上稅」。

●線上開會員送10元券,線下「搬走」水果架

Olu29歲 公司職員

我是盒馬的忠實愛好者,在家附近不到兩公里就有一家盒馬門店,每週大概都會在盒馬買上一兩次。

不過我大多數時候都是線上購買,因爲可以送上門,不用提重物走兩公里回家,對比簡直太輕鬆。對於盒馬的會員,我一直有看到,但沒購入,因爲感覺258元一年的會員卡,價格有點高、吸引力也不是很大。

後來在一個工作日的晚上,我下班回家路上想去盒馬買點水果,於是走進了盒馬門店。在我一番精心挑選,準備去結賬時,有個店員攔住我問,「姑娘,你是X會員麼?」

考慮到盒馬會員價格高,而且我本身也不太愛辦卡,所以當時我並沒有打算和這位店員細聊,但她接着說了一句,「今天辦卡的話,你車筐裡的水果都能送你,這邊的果切你隨便拿。」

聽到這句話,我頓時來了興趣,感覺憑自己的消費次數,258元的卡也可以爲我帶來不少實惠。在我表達了「可以考慮辦卡」的意願後,店員大姐更來勁兒了,在我購物車裝滿了一些我平時捨不得買的貴价水果。

於是當天,我「負重前行」,帶走了兩大包水果,第二天讓部門同事來了場「水果盛宴」。雖然有同事「潑冷水」說,那些果切不送出去,當天也就都處理掉了。

但我還是很開心的,當時我對比了一下,如果從線上開卡,能送的就只有一些抵扣紅包,而在線下,不僅享受紅包以及線上開卡附帶的所有會員權益,送我的那幾盒果切加起來也都要100多元了。

後面,我又繼續了此種「套路」。第二年會員卡到期,我選擇了去線下續卡,並在享受線上紅包優惠的同時,又被贈送了零食和牛奶,我也確認過都不是臨期產品。

第三年也一樣,店員本來只答應續卡就送我幾瓶酸奶和兩個杯子,後來我有意多問了一句,「去年還送了牛奶呢,今年沒有了麼?」店員遲疑了一秒後說,「我給你拿一箱吧。」就這樣,我又滿載而歸。

據我所知,應該是各個門店、店員都有會員開卡指標,爲了完成指標,店員們也樂意用一些優惠來做「抓手」。

再過一週,我的會員卡又要到期了,我注意到App上續卡只送10元紅包,到時候我估計還會繼續去線下看看,當場開卡,不僅能享受線上紅包福利,線下或許又有什麼額外的驚喜等着我呢。

●線下的鞋更便宜,我果斷退了網購貨

琦琦28歲 新媒體運營

今年夏天,我在一家以「正品折扣」著稱的平臺上花了309元買了一雙品牌涼鞋。

結果新買的涼鞋還沒來得及穿,一週不到的一個週末,我約了朋友一起逛街,正好路過我買鞋的那家品牌實體店,心想拉朋友看看我新買的鞋,結果卻發現,同樣的鞋,當天店內售價僅269元。

這令我頗受打擊。因爲一般來說,線上的價格會比品牌門店低,更何況我還是在以「正品折扣」著稱的某平臺買的。

難以接受的我,便在店裡詢問了銷售人員,對方也很耐心地給我解釋,因爲商場生意不太好,品牌參與了商場的聯合促銷活動,所以價格比較優惠。

當天在店裡,我還仔細地看了下那雙鞋,感覺鞋子雖然款式一模一樣,但也有點不一樣,這個不一樣是偏正面的,因爲我自己感覺,線下門店裡這雙鞋似乎皮質更好。

當時銷售人員也貼心地告訴我,很多品牌線上和線下的工廠是不一樣的,線下的品質和品控通常會更好一點。

這一點我也有所耳聞。但我畢竟不是專家,並不確定線下的皮質是否更好,銷售人員所說的「線上線下工廠不同」是真是假無從查證,品質不同也可能是我的主觀感受。

但唯一能確定的是「我買的同一款產品,線下比線上更便宜」,於是我絲毫沒有猶豫,選擇了退掉網購買的鞋,轉而在店裡買下了這雙鞋。還好線上買的那雙鞋還滿足「7天無理由退換」的條件,使我免受損失。

這次經歷也讓我體會到,線下購物「真香」。

從那以後,我也不再全然相信「線上一定比線下便宜」,跟朋友在商場約飯的時候也會逛逛服飾區,有時遇到打折促銷的情況真的能撿到比線上更便宜的「漏兒」。

我日常也會在家裡做飯,所以有買菜的需求。而線上買菜只要消費到一定額度就能免配送費,還有專人送貨上門,很方便,所以大多數時候,我買菜都是通過各類線上平臺,包括一些生鮮電商平臺,也包括線下超市的線上App渠道。

但有時候也會面臨想買某樣東西卻湊不夠「免配送」額度的情況,帶來麻煩。

正是在這種「麻煩」的場景促使下,在某一天的晚上八點鐘,我走進了超市,超市裡此起彼伏的打折促賣聲使我應接不暇。尤其是蔬菜區,5元一份的蔬菜在此刻就可能變成5元任選3份蔬菜,這樣的打折力度遠超我此前在線上所感受到的。

爲了驗證同一家超市線上和線下的價格是否一致,我當時還打開了這家超市的線上App,發現同樣的產品,線上還在原價銷售。而且雖然這家超市的線上App也經常有滿減和促銷活動,但實在沒辦法跟晚八點後到處充斥着「叫賣聲」的大賣場相提並論。

以前除了買菜軟件外,這家超市的線上App也是我常用的買菜渠道之一,但一是湊單麻煩,二是因爲無法看到產品品相,有時候也會踩雷。自從我感受過晚間超市的折扣力度後,我經常會在下班後到超市轉一圈,順便買點菜。

從那以後,我不用爲了「免配送」一次買一堆東西,不用爲了湊單絞盡腦汁。下班後逛逛超市,不僅能夠買到當天的新鮮食材,還能順便鍛鍊下身體,一舉兩得。(張琳、謝中秀、馬舒葉、李欣/鏡觀臺工作室)

(本文來源:【鏡觀臺】公衆號ID:JINGGUANT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