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檢疫不是萬靈丹
最近臺灣的邊界非常熱鬧,先是到9月分爲止臺灣共輸出了19名病例到國外,巧的都是別國驗錯,沒一個是來自臺灣,臺灣真是福地。到了11月那些只會造出陽性結果的國家,開始改行造陰性資料了,10天內逾60名移工被篩出陽性,而他們入境都持有國家給的陰性證明。
這樣的報告被認爲是「僞陰性」,這也是抗原檢查的通病,不能立刻反射到是別國造假。抗原檢驗必須要採到感染部位送檢,各人的採檢技術優劣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這60名僞陰性的移工只能表達該國家的採檢不夠到位,說人造假可能並不完全合適。
這些僞陰性病例,剛好被衛福部長陳時中先前否定以核酸爲入境普篩的言論說中,僞陰性確實會造成公共衛生及醫療上沉重的負擔。臺灣爲了遷就檢驗能力的匱乏,竟將關口普篩的國家任務交給國外的報告及國內的居家檢疫。這14天居檢不但要花旅客的時間,還要花國家的錢去供膳、關懷,若要採檢還需動用醫護協助。居檢14日後如果像這60人採檢陽性者,還必須進醫療院所執行醫療至陰轉。這些僞陰性的病例估計要花1億元,全民買單,這也是臺灣因爲沒法建立關口普篩制度,所須付出的社會成本。
臺灣既然能夠在居檢14日後推翻他國的僞陰性報告,顯示臺灣的檢驗水平還是可以的。如果我們認爲移工持有的陰性報告有誤,爲何不在關口就給篩出來。關口刻意不篩查,非要14天的居家檢疫等待,是在等待足夠的病毒長出的作法,不是主動爲邊界把關的政策。
臺灣沒有動員檢驗量能在關口執行普篩,使得每個入境旅客都必須花錢花時間居家檢疫14天。居檢結束除非是高風險國家或本人有症狀,政府爲了省錢一律不篩查全部放行,移工的僱主若是害怕感染後政府秋後算帳,會要求自費篩查,又讓政府將費用輕鬆轉嫁到業者。如果一名無症狀感染旅客,拿着僞陰性報告,也沒有僱主端的擔心,就可能長驅直入臺灣,不受到14天居檢的阻攔,成爲社區感染爆發的破口。
14天居家檢疫如果不配上篩查,根本是門戶洞開。如果配上檢疫結束篩查,是浪費公共衛生資源及忽視旅客人權。唯有居檢前或居檢同時篩查才能保障人權,守住邊境,及減少公衛支出。先前的重要人士入境就是如此,爲何就不能普及到民衆。居檢不是萬靈丹,是不優雅的野蠻防疫行爲,如果能有更優雅的作爲,爲什麼不去試試呢?
臺灣在新冠疫苗政策荒腔走板之後,唯一還能做到即時邊境解封的方法就是出入境及時普篩。我們不是沒有檢驗技術,而是領導人無心將技術動員到位,入境普篩是如此,疫苗政策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作者爲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