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不畏Google 夕陽產業老闆把「紙本地圖」變限量搶手貨

圖、文/今週刊

在GPS(全球定位系統)暢行的年代,只要有手機,就能帶上山下海,你還記得上次打開地圖,翻閱找路是什麼時候嗎?但有人就是敢在這個年頭還賣地圖書,分上下兩冊,一本就要近2000元。

今年7月出版,五萬分之一比例尺的《臺灣全圖百科事典》真的有人買嗎?國內第一家,也是規模最大的旅遊資訊出版機構「戶外生活圖書」創辦人陳遠建,一點都不擔心,因爲5年前出版兩萬五千分之一比例尺的《全覽百科地圖》,印製8000本,2年內就全部售罄。

「我這一生,只做過出版這件事。」陳遠建說。精確來說,他一生只做「出版地圖」這件事,賣了超過500種地圖書,銷售量近200萬本,從汽機環島旅遊、臺灣百嶽全集到各種比例尺的臺灣全圖百科,陳遠建用40年,把講究實用性工具書,做成收藏家搶購的精品。

鑽進古董店蒐集老地圖意外挖掘市場藍海

「任何事只要做到一個量,就會有它的價值。」陳遠建稱自己是「瘋子」:耗盡一生,就爲圓一個夢,一個完成「臺灣地圖資料庫」的夢。

67歲的他已經滿頭白髮,談起年輕時的創業夢,嘴角微微上揚,笑談過往辛酸與風光。即使地圖這種生意,早已因時代變遷成了夕陽產業,也不後悔。營業額從10多年前的1億5000萬,下滑至去年只剩1500萬,他微笑說:「還是有人需要這些地圖啊!」

身爲臺中龍井海埔農家子弟,小時候發現父親與家中壯丁送農作物到臺中市區販賣,父親總是第一個回到家。他一直以爲父親就是「腳程」比較快,直到發現父親自制的地圖,一張畫滿路線圖的泛黃紙,他從此對地圖「着迷」。

田野調查就爲「圖文並茂」開創旅遊書新局

大學時,陳遠建被推派擔任政大露營社社長,每次出營隊,得先繪製詳盡的路線圖給輔導教官審覈,偏偏當時市面上根本沒有郊野山區的地圖,他只能跑去牯嶺街古董店中尋找古老的日治時期地圖,開啓他蒐集地圖的嗜好,也讓他發現了地圖市場的空白地帶。

當時,他也替雜誌野外》撰寫露營稿,獲得專營登山露營用品的山野公司創辦人吳萬興賞識。兩人計劃合作出版新型雜誌《山野生活》,沒想到雜誌出刊前1個月,32歲的吳萬興竟然肝硬化辭世,努力化成灰燼

「準備這麼久,我想把它做完。」受吳萬興年紀輕輕就創業成功的事激勵,陳遠建決定獨自完成那個「地圖夢」。

「我要以雜誌爲計劃,叢書爲主幹,最後再總集於生活地圖。」他稱此爲「地毯計劃」,先讓記者踩遍全臺景點,預計花6年時間蒐集所有景點資訊,最後再將雜誌內容結集成叢書和地圖百科。

他回鄉下向父親借了50萬元,成立了戶外生活雜誌社。「我找的行業根本是錢坑!」陳遠建沒算到的是,辦雜誌有多燒錢,員工薪水、上山下海的花費,竟然2個月就把錢燒光,「我每天都在跑三點半(借錢)。

「我目標是做地圖,但是當時爬山人也不多,要做一般人用的,像是旅遊用地圖。」陳遠建計劃要做「圖文並茂」的旅遊參考工具書,不但圖片要彩色,還要聚焦「大衆」客羣,內容要是遊客會關心的事情,除了地圖路線、附近店家,甚至連歷史背景都介紹。

現任香港翰墨軒臺灣區負責人的李錦季曾是《戶外生活》的創刊員工,她回憶,當年能參考的資料少,編輯同仁還得從《臺灣通史》找景點,再派人去拍照、採訪,「以前只有少數雜誌是實地採訪,很多都是複製國外文章,我們這種田野式調查很花錢。」

但是出刊的第一本雜誌出版就告捷,「當時一般雜誌一期最多賣個3000到5000本,我就賣了3800本。」好的開始,讓陳遠建有了繼續做的動力,後來的每一期銷量都高達5、6000本。(閱讀全文…)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1095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品牌打響國際!漁港邊小工廠將攜車架賣進30國  《時代雜誌》母公司易主:又一個出版巨擘東家  實體書賣不動? 日本蔦屋書店用三招逆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