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發展成困局 范姜肱:管太嚴、管太多
相較於中國大陸在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和運用,臺灣保險業似乎還在緩步前進,實踐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范姜肱表示,會有這樣的差異,主要在於主管機關對於金融科技的因應,還停留在過去採取管太嚴及管太多的舊有模式。而他也擔心,若持續未能有所調整,將會失去對創新發展的機會,讓臺灣保險業的競爭力永遠落後其他市場。
范姜肱指出,金融科技的去中心化特色,因網路科技如區塊鏈技術和P2P網路平臺的運用,都能讓資訊的蒐集更加完整與正確,也使得民衆接觸或購買保險商品,開始從實體的保險公司,轉變至網路平臺就能完成交易。這樣的模式,會讓保險公司在未來只需要致力於商品的開發與創新,而銷售和認證身分的動作可藉由網路平臺完成,整體能降低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而有獲利契機。
即便已是趨勢,范姜肱對臺灣在金融科技的發展感動憂心,原因在於主管機關在監理心態、做法仍跟不上時代,還是用舊有模式在面對金融科技所帶來的變化。他認爲,其實保險公司比主管機關還怕出事,但在目前社會瀰漫着民粹氛圍,以及消費者意識擡頭,讓官員做任何政策決定都深怕出錯,影響到消費者權益,所以主管機關就什麼都管、什麼都嚴,採取高度嚴謹的立場。而這也間接讓保險公司長期的經營方式趨於保守,對一些可能產生的機會畏首畏尾,不太敢嘗試與突破。
以區塊鏈技術來說,保險公司還必須打破一定要與大型科技公司合作的迷思。范姜肱認爲,區塊鏈是屬於創造式的破壞,一些需要身分認證的「挖礦技術」,其實很多新創小型公司已都有專業能力勝任,且費用也比較便宜,對比大型公司,保險公司可考量不必負擔較貴的成本,就能開始佈局區塊鏈應用。
「就金融科技發展,速度決定一切,中國大陸強調先行先試,臺灣保險公司卻還在觀望中。」范姜肱說,這部分臺灣再不加速追趕,與競爭對手的距離將會愈拉愈遠。另外他也強調P2P網路平臺的發展,但多數人對其模式有些誤解甚至污名化,尤其主管機關擔心P2P網路平臺會有資金累積,如收取大量保費後會捲款而逃的道德風險,因此還在嚴格限制中。范姜肱指出,P2P網路平臺有很多種型態,與區塊鏈、物聯網、AI人工智慧都有很深程度的關聯性,主管機關其實可從監理角色轉換至參與者,適度在法規上鬆綁,更可加速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創造出更多保險需求。
范姜肱分析,臺灣保險市場現已成高度競爭的紅海局面,近年來所有保險公司的經營都在計較於費率數字上的微幅差距,而臺灣相較於其他市場,仍擁有人才及專業,在面對金融科技浪潮,誠心建議主管機關要翻轉舊有思維,善用科技的力量,去滿足未開發的保險市場,才能突破現有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