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中、美央行緊縮流動性 大盤險阻重重
文/高 越
過去兩週,A股表現乏善可陳,上證指數從五月十二日至二十六日的變化不大,從2835點小跌至2822點。然而,在這看似波瀾不驚的11天交易日中,還是隱藏了國家隊的斧鑿之痕;五月十二日、十八日及二十六日這3天盤中出現近2%大跌時,上證指數分別在2781.24點、2781.42點和2780.76點反彈收高,巧合的是,這3個數字,四捨五入後都是2781點。
四月分銀行信貸資料出爐,證實了央行在第一季度大水漫灌後,於第二季度收緊流動性,原本股市理應繼續探底,但國家隊不時出手護底,造成指數窄幅震盪,成交量不斷收低,閒置資金觀望,滿手股票的國家隊也只能小買小賣,上證成交量連續14天低於1500億元人民幣(以下同),滬深兩市成交量維持在5000億元規模,較去年五月下降了近70%。
A股指數表現雖然躑躅不前,中國監管單位依然動作不斷。第一是監管層變動,五月二十日,吳清被任命爲上交所黨委書記、理事長,吳清在證監會任內,曾鐵腕主導券商重整及基金業清理。二○○一至○五年,中國券商行業連續虧損,資金缺口巨大,挪用客戶資產、坐莊等違規問題普遍,○五年吳清領軍的風險辦推動26家公司進入司法破產程序,五家被合併;○九年任職基金監管部主任,加強基金公司稽查,處罰14名從業人員,包括兩名總經理。
由於去年底證監會提出保留處罰權,將部分執法權力下放到交易所,代表上交所未來監管權力增強,比證監會較貼近市場變化、及時掌握行業違法違規問題。中國國家機器龐大,金融機構運作常有陽奉陰違的情形,過去監管政策鬆散,監管人員帶頭人謀不臧,吳清重返監管體系,彰顯高層對清理中國資本市場亂象的重視與決心。
第二,監管風向從股票交易向上追溯到資產管理及理財產品。從一二年中國理財市場蓬勃發展後,不少金融風險已從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延伸到影子銀行。一五年,中國理財市場規模達81兆元,是68兆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20%。銀行、信託、基金、券商和保險各佔了29%、20.5%、20%、15%、15%的市佔率。這些包裝成資產管理及理財產品常打着固定收益名號,內容是銀行表外的借貸行爲,或者利用資金池概念把優劣質資產混合,增加風險監控難度。
過去許多報酬率非常高的債券、股票及期貨基金產品,不少來自銀行向個人客戶發行理財產品,而銀行再將資金以槓桿提供給基金及券商。「銀行永遠不會倒」的道德風險,讓政府永遠必須爲金融機構過度投機的銷售及投資行爲埋單;過去兩週,銀監會及證監會陸續要求股票增資產品、資管計劃的槓桿比率,以及基金子公司、期貨子公司的資本限制,都是進一步管理快速增長的理財資管市場,清理金融亂象、防範金融風暴…(本文截自財訊504期,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