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化工整治:化工園區壓減未定 確保優勢產能
(原標題:江蘇化工如何整治: 化工園區壓減未定 確保優勢產能持續)
從所在地的主城區出發,行程30-40千米,就可以趕至臨河、臨江或臨海的化工園區。
這是當前江蘇省政府(蘇政辦發〔2019〕15號)公佈的全省53個化工園區(集中區)的大致地理位置。不過,這一格局在從“十三五”進入“十四五”的期間內或將要發生大變革。
直接的誘因是江蘇設區市鹽城響水縣的“3·21”化工廠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國務院調查組將這一爆炸事故定性爲“特別重大”。
這並非是響水第一次發生化工廠爆炸事件。約10年前,響水的一次化工廠爆炸同樣震驚全國,引發江蘇全省化工產業的第一次大整治。隨後,江蘇的化工園區和化工企業進入調整期,並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省“二六三”環保行動計劃和中央環保督查中進入高潮期。
“3·21”事件後至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定期調研了蘇南、蘇中和蘇北的多個化工園區。在諸多化工園區,除了一些大中型的項目和基礎化工外,其他的如精細化工等基本處於“半停產”狀態。一方面,政府監管空前加強,持續補短板;另一方面化工企業對照最新的技術、環保等要求進行自檢自修。
“不破不立,我們希望省級這次能夠一杆到底,徹底整治,提升全行業的水平。”鹽城射陽縣化工業者z先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因爲藉助化工上市公司的資源,z先生企業的脂肪酸產品有望躋身全國前列。
業界人士均認爲,在省級宏調的基礎上,應當藉助市場力量,由行業龍頭與產業退出者自行商談優化重組。
陳家港化工園區永久關閉
事故發生後,鹽城市及江蘇省決定永久性關閉爆炸發生地陳家港化工集中區,並將陳家港鎮列入全市改善農民羣衆住房條件“十鎮百村”試點,加快實現鄉村振興。
江蘇省委常委會就“3·21”爆炸事件從“靈魂深處”進行反思的同時,也特別指出,要歷史全面辯證地看待化工產業,系統推進化工行業整治提升工作。對不符合要求的企業、園區必須關閉(關停),對落後低端企業必須淘汰;對符合安全生產、環保標準的企業要支持技術改造、支持配套產業、支持完善產業鏈。
江蘇省委常委會指出,這次特大爆炸事故,是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未有效落實造成的惡果,是監管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釀成的苦果,是發展理念出現偏差帶來的後果。
有江蘇省應急管理部門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經過多年的整治,江蘇化工園區建設“過密過熱”問題已基本得到妥善解決。在2011年底,江蘇共設立、建成化工園區(集中區)70家,總規劃面積達到787.76平方公里,其中國家級園區11家。目前,已縮減到53家。
上述人士表示,按中央精神和省委常委會要求,企業數量龐大,各種所有制都有,在下一步的管理中,化工產業第一責任是嚴格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
5月初正式出臺的化工整治方案已對此進行了明確。提出企業法定代表人和第一大股東、技術負責人等都要參加應急管理部門、生態環境部門及其授權機構執業能力培訓考覈,持證上崗。
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該承擔的監管責任也同樣重要。目前,“3-21”爆炸事故現場指揮部仍在響水縣保持運作,短時間內不會撤銷,鹽城市主要領導“分批進駐”,職能部門各司其職。江蘇省委常委會要求在整治中保持政策的穩定性。
之前很多化工園區企業都是按消防安全距離建廠,但自2019年6月1日要執行《危險化學品生產裝置和存儲設施外部安全防護距離確定方法》規定,即根據化學品危險等級、負荷量等計算出安全距離。對此,上述江蘇省應急管理部門人士表示,這只是一個推薦標準,並不強制,只對新建項目嚴格執行。
參與過爆炸現場環境方案制定的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一位研究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環境預警和治理方案都已完成,但對產業調整和具體企業情況的把控則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
有當地知情人士透露,當前現場指揮部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對陳家港化工集中區所有企業的產品、生產技術、倉儲、物流、上下游客戶等情況信息進行地毯式調查,爲下一步更好的監管提供經驗。
“自爆炸後企業生產已停下來了,正進行新一輪技術改造,並上了超低排放的環保設備。”與響水接壤的連雲港灌南縣化工園區企業主x先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百名工人暫時解散,每個月發3000-3500元的基本保證款,在等園區管委會驗收同意生產,因爲現在工人尤其是熟練工很難找。
某證券公司化工板塊研究員對記者表示,江蘇農業產值約佔全國一半,以農藥板塊爲例,化工板塊本來有環保政策退出導致的供給增加和盈利下行壓力,在“3·21”爆炸後市場對供給收縮預期上升,股價上漲較快。隨後,因不再明確壓縮園區數量後,供給收縮預期下降,同時產品價格未很快啓動,板塊回調。
2018年1-8月,江蘇重點監測的21種(類)主要化工產品總產量爲4228.30萬噸,同比增長2.76%,增速同比回落約1.47個百分點。其中,產量同比下降的有13種(類),佔61.90%。
全省化工園區變數未定
陳家港化工園區關停,江蘇全省的化工園區數量是否會有調整?
根據2019年4月初下發的《江蘇省化工行業整治提升方案(徵求意見稿)》,在未來幾年內,江蘇全省擬大幅減少化工企業數量,化工園區將從50個縮減到20個,到2022年,江蘇省內化工企業將減少到1000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此後在徵求意見稿基礎上下發的《江蘇省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對園區和企業數量的調整採取了更加謹慎的態度。
《方案》提出,將對化工園區(集中區)開展再評價。對規模化生產、產業鏈完備、基礎設施齊全、綜合管理水平高的確定爲化工園區;對具有一定規模、形成一定產業集聚效應、產業層次較高、管理基礎較好但產業鏈不夠明晰的確定爲化工集中區;對規模小、產業關聯度低、基礎設施不完善、安全環境問題突出和周邊敏感目標分佈密集的取消化工園區定位。
《方案》還明確要壓減沿江地區化工生產企業數量,並將新建化工項目投資額提升到不低於10億元(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的項目除外)。
“我們是按照北上廣的超低排放值要求化工企業的,園區內有的企業雖然符合安全生產和環保等要求,但依然被下達停工令,那是因爲其創造的價值空間有限,達不到我們的畝產標準。”無錫江陰市某化工園區管委會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我們當年創業是30萬元起步,現在有100家左右的企業,年產值約300億元。”南通市如東縣洋口化學工業園區一位官員告訴記者,在2018年江蘇省商務廳組織的一輪開發區考覈中,洋口化工區還獲得了綜合成績評分第一名。在全省現有的53個化工園區(集中區)中,洋口化工區規模並不佔優,但安全生產、環保等符合國家和省級要求,並處於海邊灘塗地,遠離生活區。
多個化工園區管委會經管局人士向記者透露,“3·21”爆炸後,他們會同有關領導第一時間趕到省級有關職能部門瞭解化工園區關停信息,但並沒有得到準確的答覆。園區和企業數量的調整,涉及政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化工整治方法論,關誰停誰並非簡單“一刀切”,要實事求是講法制。
從《方案(徵求意見稿)》到正式《方案》,多個利益涉及方經過了較長時間的博弈。江蘇省化工行業協會會長秦志強指出,經過反覆研討,修改後的《方案》核心目標是重塑江蘇化工產業新格局。不是不要發展化工,而是不能發展低端落後化工,要建設符合產業發展規律、循環發展和產業鏈完善的綠色安全、現代高端化工產業。
多個信源向記者透露,從《方案》看,對於排查出來問題較多的、綜合排名較低、效益較差的化工園區,以及沿長江江蘇段較近地區或其它位置較爲敏感的化工園區,取消其功能的可能性極大。
“我們提出的建議是,如果園區固廢處理功能不足就關閉。”南京工業大學的一位教授認爲,因成本和技術要求高,當前固廢處理是化工區未來發展提升中的重要難題。
“從我們和市級層面的溝通看,化工園區和化工企業的進退已經有了準備。目前難在外資化工企業,不過外資企業的環保等普遍水平高於國內。”蘇州某縣級市發改委人士告訴記者,正在和外資企業集團進行初步對接,對於龍頭企業,可與控股方商議其他的產業項目,但這需要省級給予支持和特定的優惠政策。
目前,江蘇經濟第一重鎮蘇州已從歷史上17家化工園與集中區減少到9家,但仍爲全省13個設區市中最多。
產業提升仍需時間空間
按照《方案》,江蘇化工產業的產能等優勢不會得到本質的損傷。秦志強表示,江蘇仍是化工發展熱土。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在江蘇53家化工園區(集中區)內外的數千家化工廠的整體制造能力、裝備水平和技術經濟水平在全國均排名靠前,可以生產20多個大門類、3萬多個品種規格的產品,20多種主要產品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規模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化工貢獻的產值、稅收等,成爲省域和多個縣域的支柱,也極大地考驗所在地的環境承載力。
到2018年底,江蘇省共有化工企業4280家,其中規模以上2642家,規模以下1638家,規模以下企業數量佔比高達38.3%,產業組織結構有待提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8月,江蘇石油和化學工業3670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966.93億元,同比增長11.60%;主營業務利潤率爲6.72%,同比提升0.74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670.19億元,同比增長25.45%。
整體計算,2018年1-8月,江蘇石化工業主營業務收入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爲11.59%,同比提高0.33個百分點;而利潤總額佔全省工業的比重則同比提高1.74個百分點,擴大至12.57%。
此外,江蘇化工企業約70%仍分佈在沿江地區,其中有288家企業位於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岸線一千米範圍內。沿江建有31家化工園區或集中區,而沿海三市化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只佔全省化工行業的23.9%,區域分佈也不合理。
目前,江蘇仍有55%的化工生產企業散佈在園區(集中區)外,其中沿江地區未入園企業佔比達68.2%,蘇北地區未入園企業佔比39.2%,沿海地區未入園企業有38.1%。
《方案》指出,沿長江干支流兩側1公里範圍內且在化工園區外的企業原則上2020年底之前全部退出或搬遷;對園區內企業,無關產業鏈、安全和環保隱患大的企業2020年底前依法關閉退出。
數據顯示,2018年1-8月,江蘇化學原料與化學制品製造業3292家規模以上企業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342.55億元,同比增長11.16%;實現利潤總額607.95億元,同比增長20.05%;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爲7.29%,同比提升0.54個百分點。
不過,對比全國,江蘇的上述各項指標全面落後。其中,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增速分別落後全國平均2.88個、20.78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低於全國0.74個百分點。
多家化工上市公司的高管受訪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時表示,針對“3·21”之後的行業變革,會擇機選擇一些受到影響較大的化工產品進行研發和擴產,並想趁此機遇多引進一些技術研發人員和產業熟練工人。
“現在江蘇各地有很多化工企業負責人主動來找我們談併購的事情。我們很樂意按照市場方式進行商談,以切合江蘇省對化工產業調整的要求,增加在當地的投資,實現價值鏈、供應鏈、業務鏈的三融合。”某化工上市公司高級副總裁w先生對記者分析,但實踐中不會進行大量收購。
w先生表示,一是需要溝通和協調的部門、層級多;二是比較擔心潛在問題和漏洞,特別是如果廠區關停土地的使用和手續問題。
據瞭解,在對如東縣某化工企業的併購中,地方政府未能支持其收購標的法人代表變更事宜。目前,標的的5名董事中,已有3人同意,1人辭職,1人反對。雙方都以“法律沒有明文規定”作爲理由。
諸多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化工生產企業而言,整頓期一般不能超過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