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右腹痛、排便改變...小心「大腸憩室炎」嚴重恐休克
▲大腸憩室炎患者會有腹部疼痛、嘔吐等症狀。(圖/達志示意圖,下同)
大腸癌是國人健康殺手,越來越多人都會自主去做大腸鏡檢查,而不少人在檢查完後,被告知有「大腸憩室症」,究竟什麼是大腸憩室症?醫師指出,大腸憩室是因爲大腸管壁薄弱加上腸內壓力增加,產生從管壁向外膨出的小型囊狀構造,若進展到發炎,嚴重可能導致膿瘍、腸穿孔、腸阻塞、廔管或敗血性休克。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邱宏治指出,一般來說,大腸憩室症在亞洲人的盛行率約15-25%,隨年紀增加到60歲以上可能會超過5成,但還好超過8成的大腸憩室症患者,終其一生都沒有特別症狀,剩下1成多的人可能偶有腹痛,只有5-10%的人可能會發展成憩室炎。
一旦發生大腸憩室炎,常見症狀有「右下腹痛、發燒、噁心、嘔吐及排便情況改變(便秘或腹瀉)」,若嚴重發炎,病患可能會有腹部反彈壓痛、腹部肌肉緊繃以及血壓低心跳快等休克現象。邱宏治也特別提到,急性發炎期間,不建議做大腸鏡檢查,以免增加腸穿孔,不過在症狀緩解的6-8周後,則建議作完整大腸鏡檢查,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
▲排便情況改變要小心是「大腸憩室炎」在作怪。
在治療上,症狀輕微可採取居家口服抗生素、流質飲食以及症狀治療;若病患爲老年人、無法進食或免疫力較差,則建議住院注射抗生素和點滴補充水分營養;若病情嚴重到膿瘍、穿孔、廔管或敗血性休克,則需要視情況進行引流或開刀處理。
邱宏治提醒,大腸憩室症和基因遺傳、大腸蠕動異常和腸內微生菌等有關,根據目前最新研究指出,高纖維飲食、適當運動、減重、戒菸以及避免服用止痛藥和類固醇,都可減少憩室炎的發生機會,此外,若有右下腹痛、排便情況突然改變等問題,則建議儘快就醫檢查。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