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桑植縣副縣長朱愛民:桑植好山好水好地方

本站旅遊:朱縣長您好,大家都知道張家界,但桑植縣可能大家會稍微不是那麼熟悉,這次參加展會給大家帶來一些什麼樣的特色呢?

愛民:我們桑植縣賀龍元帥故里中國民歌之鄉,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桑植是一個山清水秀地方,要說我們的王牌景點現在有國家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八大公山,這是我們除了張家界山水風光以外的一塊休閒式的、產業化的旅遊產品,也是個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本站旅遊:我們每年都會參加旅交會,今年可能會有一些什麼不一樣?

朱愛民:因爲今年我們全國的旅遊形勢有了很大的變化,這次我們參加2013中國旅交會,目的就是把張家界、把桑植,主要是推向我們最基層民衆,讓他們瞭解張家界,感受張家界,來張家界旅遊,是這樣的目的。

本站旅遊:我們大家都非常關注生態旅遊,在生態旅遊開發這方面,有沒有什麼景點是比較得意的,向大家推薦?

朱愛民:在張家界除了自然風光以外,也有很多民俗文化。桑植是一個47萬人民民族大縣,其中95%都是少數民族,特別是土家族、白族。桑植最有特色的就是白族,它是中國第二大白族聚居地,首先我們桑植白族的先民是700多年前從雲南大理遷徙過來的,因爲桑植和雲南大理的山水差不多,他們就在桑植留下了,當然說到這個還有一段故事,南宋末年,宋末元初,當時忽必烈把大理國滅了之後,徵了一個大理的軍隊叫爨僰軍,就從雲南、廣西湖南,在還沒有打到南宋杭州的時候,杭州已經被北邊的軍隊滅了,所以他們就地解散,回來的路上就在桑植定居下來,一看桑植的山水和雲南的大理的山水一模一樣,所以就在這裡繁衍生息,現在已經有700多年了。

現在桑植有15萬白族,是中國第二大白族聚居區。現在我們桑植的白族在經過700多年的發展,創造了很多優秀的白族文化,把雲南大理的白族文化也發揚光大,比如說桑植白族仗鼓就是被命名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在大理那邊是沒有的。我們的民族文化非常豐富,特別是我們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桑植民歌,就是桑植的一個名片。2008年,桑植被國家命名爲中國民歌之鄉,我們也每年舉辦中國桑植民歌節,主要是以民歌的形式來促進旅遊,文化搭臺、文化唱戲,把這個深度融合

現在我們桑植的旅遊產品主要是深度的休閒旅遊產品,和張家界自然風光遊有所區別。進入桑植,可以感受桑植民歌,聽桑植民歌,參與最原生態對歌。桑植民歌主要有愛情歌曲勞動歌曲,可以說是土地裡長出來的歌,河裡流出來的歌。另外,因爲桑植的澧水是湖南四大水系的澧水之源,所以在那裡可以體驗桑植的風土人情,感受我們土家族、白族的這種風俗習慣,特別是那種農耕文化,那有一系列的我們土家和白族先民留下的一些優秀的東西,比如說仗鼓舞、遊神,還有白族的三月街等等一系列的東西,這都是我們的民族文化品牌

本站旅遊:我們這次的採訪也是希望尋找最後的桃花源,桃花源是一個非常純淨,讓人嚮往的地方,您覺得在桑植這個地方有哪個景區,或者哪個地方是您覺得最符合桃花源這個概念的?

朱愛民:桑植山清水秀,是澧水之源,也是我們的紅色蘇區。因爲在革命時代,桑植當時的人口不足10萬人,就有2萬多人蔘加紅軍,參加自衛隊,跟賀龍元帥鬧革命。桑植也是湘鄂邊、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中心地,賀龍將軍就是從桑植走出去的,從桑植劉家坪長征。桑植也算是紅色老區,山水很好,你們要說的那種桃花源就在桑植,所謂有山有水,好山好水。

關注更多2013中國國內旅交會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