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時晚託老師不夠? 上海師大千名黨員師範生“帶課補位”
近日,上海師範大學志願者教小學生做脊柱保健操。上海師範大學供圖
“小朋友們,想不想讓機器人跳舞呀?”“登陸的火星車沒有人開,爲什麼會動?”“脊椎健康可以讓我們有挺拔的身姿”……
這不是樂高探索中心,也不是少年宮的課堂,而是上海師範大學“我爲羣衆辦實事”愛心晚託黨員志願服務現場,黨員學生們爲上海小學生帶去的“愛心晚托特色課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瞭解到,上海師大愛心晚託總共有88門特色課程,涵蓋德育、語文、數學、英語、歷史、美術、音樂、科技等不同學科,來自該校12個師範專業的近1000名師生黨員志願者參與其中,預計將有7000名小學生受益。
愛心晚託看似事小,但在上海中小學生家長心中卻極爲重要。此前,上海市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本市小學生校內課後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免費延時晚託服務的要求,小學免費課後服務將延時至下午6點。並且,爲了響應教育部提出的“作業不帶回家”要求,上海已在多所中小學校開始試點“晚託完成作業再回家”,這一舉措,受到上海學生家長的好評。
但是,這項針對民生痛點的惠民之舉,也面臨着師資不夠、內容質量有待提升等客觀挑戰:一方面,要求教師在本就繁忙的工作之餘加班、加點提供晚託服務,本身存在難度;另一方面,晚託期間除了完成作業外,教師們也無暇顧及拓展其他素質提升教學。
以上海師大所在的徐彙區、奉賢區爲例,兩個小區周邊有櫻花園小學、求知小學、星火學校、光明學校、海灣學校、拓林學校、海灣小學等多所學校。這些學校對志願者師資需求迫切。
奉賢區海灣小學校長丁蓮娟表示:“特別感謝師範院校提供的支持與幫助,不然靠我們自己的師資,很多課程根本不可能開設出來。”
上海師大信息機電學院“樂享編程”課程團隊的學生黨員,以中國自主研製的“祝融火星車”第一次登上火星爲導入,準備帶領小學生們初步瞭解機器人的“大腦”智能集線器、機器人的“手”“腳”電機;美術學院“創意軟陶”課程團隊的學生黨員,在視頻互動學習中帶領小學生探索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山泥人“大阿福”身上的寶貝,啓發學生進行“新時代大阿福”創作;音樂學院“2020好兒女”課程團隊的學生黨員,一邊啓發小學生講述身邊的抗疫故事,一邊教孩子們演唱原創校園歌舞劇《2020好兒女》主題曲《相信》;體育學院“脊柱健康”課程團隊則把“教師黨員”推上了前線,青年教師帶着小學生開展了一堂“挺直生命的脊樑,從我做起――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預防”的課程,還研發了虛擬仿真、社會實踐課程,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確姿勢、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
今年正值建黨100週年,上海師大的師生們還開發了“革命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如“經典誦讀”,帶領學生誦讀《可愛的中國》《祖國贊》《黨旗飄飄》等紅色經典詩歌;”走進我們的中國共產黨(雙語課程)“,通過紅色小故事和紅色英雄事蹟的講述,激發小小少年心向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不能少。“扎染”課上,大學生以民間扎染作品的製作爲課程目標,介紹傳統扎染工藝並進行實踐體驗;“武術”課上,大學生帶領小學生了解武術基本知識,學習“少年連環拳”等。
此外,大學生們還開發了生命教育、勞動教育、科普教育的課程,如“舌尖上的化學”,通過介紹奶茶和碳酸飲料製法、成分,讓小學生們初步認識化學;“地星引力”,通過趣味實驗探究,初步瞭解地球運動;“遇‘稻’一粒米”,講解水稻種植加工過程,宣傳愛糧節糧。
上海師大黨委書記林在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愛心晚託”項目不僅是學校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把“我爲羣衆辦實事”作爲師生黨員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的實際行動,更是上海師大系統推進師範生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舉措。“讓學生在見習和實習之前就進入到小學、提前感受小學生的‘模樣’,檢驗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交流溝通等能力。”林在勇說,這一志願服務行動在增強學生服務社會的意識與責任心等方面意義重大。
不僅學生報名踊躍,上海師大的老師們也在這項惠民行動中躍躍欲試。這所學校初等教育系的小學教育專業是教育部認定的首批本科特色專業,在探索小學教師培養模式和專業課程教材建設方面處於全國領先地位,爲上海市及其他地區培養了一大批高學歷、高素質的小學教師。此次愛心晚託羣衆實事發布後,初等教育系的教師黨員也主動報名,積極投入到課程開發和指導活動中。
“我們也很期待和小學教師一起,在愛心晚託班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共同探索新時代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該校初等教育系教師李霞說。
據悉,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上海師大聚焦師生“急難愁盼”問題,研究制訂了“我爲羣衆辦實事”工作清單,重點實施開展“組織黨員學生開展小學生校內課後愛心晚託服務”等民生和發展項目,紮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取得實效。(記者 王燁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