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1911學堂爲家校共育轉型發力

如果把整個教育系統比作一棵大樹,家庭是大樹的樹根,是一切教育行爲出發的原點學校是大樹的樹幹,決定了樹木的基本面貌。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們深知,要想真正做好學校教育,就必須要保持與樹根的連接暢通,才能讓營養源源不斷地作用於樹木的成長!

疫情時代,使“家校共育”成爲學校發展的最大變數之一,“成長型家長”將是學校在共育上最得力的合作伙伴。由1911學堂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一體化學校支持成立的“1911學生家長互聯網學校”,與學校站在同一戰線上,助力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叩開家校協同育人的“三扇門”,讓家校社的育人合力真正惠及到祖國下一代的成長中!

1911學堂打造專業家長學校,賦能家校共育

在家校共育中,學校更樂於與這樣的家長合作:他們賦予孩子能量,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不斷觀察、自省、學習和思考,能開放地看待問題,伴隨孩子一起解決問題。他們支持學校工作,能和學校一起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內在潛能,讓孩子能夠成爲他自己,更自信地面對未來的人生。這種家長,我們稱之爲“成長型家長”。

只有在更多“成長型家長”的參與下,家校共育才能取得良好成效,達到同頻共振、磁場相似、步調一致。

然而“成長型家長”的培養,非一日之功。專注於家長教育的平臺1911學堂,創新地打造了全方位、立體化的家長成長系統。讓好家長,與孩子的成長同步。

清華附中校長殿軍曾說過:家校共育的基礎是共同目標、價值認同、相互信任和協同育人。1911學堂與清華附中在達成高度共識的基礎上,基於清華附中一體化學校在家長教育、家校共育的多年實踐經驗,從權威教育指導理念出發,爲家長教育樹標準、立模板,結合學校的共育需求,提供了一套可落地的家校共育產品與服務。

教育進入後疫情時代,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們普遍認爲:家校矛盾相對從前更加突出了。厭學、兩極分化親子矛盾等現象頻出。

北京某著名中學,就曾對本校的家長羣體展開過問卷調查,發現有諸多令家長苦惱的孩子教育問題:比如孩子學習時容易浮躁,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靜心投入;過度依賴手機電子產品;孩子嫌父母管理過度,容易產生摩擦和衝突等。

這些學生學習上的問題,家長解決不了,便容易“轉嫁”到學校頭上。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學生在居家學習與在校學習間隨時切換,家長焦慮的心態不能及時轉變過來,教育能力又跟不上,便會因爲輔導學習等諸多現實問題,導致家校衝突的出現。

1911學堂團隊深植清華基因,創始人和多位高管有着深厚的清華背景,發揚清華的實幹精神和創新精神,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一體化學校的支持下,成立“1911學生家長互聯網學校”,首次突破性地提出了完備的家長教育以及家校共育解決方案。

成爲“1911學生家長互聯網學校”實踐基地的中小學校,可在本校開通由“1911學生家長互聯網學校”提供的專屬化線上學習入口,學校通過引導教師和家長,從電腦端、手機APP 端和微信公衆號渠道進入,學習定製化的專業家長教育和家校共育課程

這些課程由清華大學、清華附中近百位專家教授共同開發,從文化知識、心理健康、科學溝通、能力養成、素養提升等方面講授,提高家長們的子女教育水平和個人綜合素養,實現由“傳統型”家長向“成長型”家長的轉變。

此外,“1911學生家長互聯網學校”提供的家校共育線上課程和線下活動,致力於幫助家長提高和學校密切配合的意識,爲雙方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奠定一致的認知與能力基礎。

1911學堂培育“成長型”家長,優化家校合作生態

當下,教育具有“共建、共治、共享”的特點,家長參與學校治理的途徑越來越多,對學校的要求自然也越來越高。加之教育評價方式的改變,在對學校教育的社會滿意度評價中,學校很容易被一部分家長所“綁架”,使部分評價變成所謂的“社會訴求”,進而影響學校原有的辦學行爲。

進入後疫情時代,家庭再一次成爲孩子的學習中心之一,已不能再用傳統的眼光,將學校視爲孩子唯一的學習場所。家校共育也不再是學校單方面去指導家長,互相學習、合作、指導,纔是未來新常態

但學校作爲教育主體之一,在調動家長參與配合上,具有先天優勢,有必要也有職責去引導家長接受教育,不斷成長,以實現雙方的良好配合。

“1911學生家長互聯網學校”充分發揮學校的“主場”優勢,通過層層升級的實施機制,既激活家長的自我成長需求,也賦能學校,爲學校的辦學水平加分。

其一,1911學堂在全國中小學校中,擇優與達到一定辦學條件的學校,聯合共建“家校共育創新班”。學校可根據學生家庭的綜合情況,選拔學生和家長加入,1911學堂協助創新班制定成長規劃,並定期提供培訓輔導。

其二,根據1911學堂的學分記錄和優秀家長認證,協助中小學校舉辦家長表彰活動。學校每學年在校內實踐場地舉辦優秀家長表彰大會,以此鼓勵更多家長成長。

其三,在幫助中小學校響應國家“推動家校共育發展”的政策上,1911學堂助力學校快速建成家長教育、家校共育特色名校,實現同高層學校的交流和家校共育成果展示。

更有助於學校發展的是,“1911學生家長互聯網學校”及實踐基地體系內的1000+專家導師資源、全國三十餘家清華附中一體化學校的教育資源以及實踐基地的教育教學資源,皆在平臺上打通、共享。成爲實踐基地的中小學校,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教育資源,打造自身家校共育品牌,突破現有家校共育瓶頸。

後疫情時代的家校共育機制,重在目標一致、功能互補和密切配合。更多“成長型”家長的出現,有助於避免家、校雙方不必要的“內耗”,形成步調一致的合力。

因爲後疫情時代恰恰更需要家校共育,原因在於:家校合作,能爲在“家-校切換”成爲學習常態的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着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家校共育,有助於教師瞭解學生的家庭教育環境,在家庭不完整程度越來越高的當下,更好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家校聯合,有利於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及時配合學校,促進雙方信息交流、意見交換……

對於有着前瞻眼界的教育工作者們來說,毫無疑問,未來,家長的整體素質會越來越高,他們不止於看孩子的分數,對於孩子的發展,也會更有越來越多元的要求。1911學堂及其“1911學生家長互聯網學校”平臺的出現,及時滿足了後疫情時代家校共育轉型的需求,爲家長接受教育,爲家校之間建立良性互動機制,搭建有效交流平臺,提供了關鍵助力。勢必爲中國家校共育的成功轉型,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