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成文:高考選拔諾獎人才無異於"打賭"
導讀:2012年教育部提出重點研究異地高考;教育投入有望達到GDP4%;高考改到週末舉行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中國高考的過去、現狀以及未來。一年一度的高考來臨之際,本站高考頻道遴選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7個主題,邀請行業專家、意見領袖從理性的角度來剖析,冠之以“高考七日談”。[詳細]
採訪嘉賓:洪成文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導,現任北師大高教所常務副所長、國家教育考試評價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中國人得諾獎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本站教育:中國作爲一個人才大國,刻意去追求諾貝爾獎是否合適?
洪成文:追求諾貝爾獎沒有錯,但是刻意的話,則另當別論。中國有句古訓:可遇不可求。中國何時能夠出現諾貝爾獎獲得者,是早晚的事。但一定要在將此變成一個目標,非要在三年五年完成,則是可笑的。
本站教育:諾貝爾獎能否作爲評價人才培養、教育成敗的依據?
洪成文:當然不全面。教育的目的,不可能簡單地歸結爲培養大科學家,包括諾貝爾獎得主。話又說回來,如果我們總是出不了科學巨匠技術達人,那麼我們的教育制度一定是有問題的。
本站教育:諾貝爾獎已走過百年曆史,在獲獎的幾百名科學家、作家及社會人士中,鮮見中國人的身影。中國的諾獎之路困難重重,有哪幾方面的原因?
洪成文:我認爲至少有三個原因:第一,科學人才培養的社會環境有問題。科學人才的出現與經濟發展有高度相關,不可以企求經濟上“一窮二白”,卻要出現科學教育人才培養的繁榮。改革開放初期以及之前,我國的經濟和政治環境,顯然不完全具備科學人才繁榮的社會環境。第二,除了環境外,科學巨匠與個人旨趣也有相關。有學者認爲,國外不少科學家,不是因爲他們需要養家餬口而酷愛科學,相反,他們多數人衣食無憂,富貴家庭出身。成功與生計無關,成功與他們對科學興趣的無功利性有關。第三,我國科學研究目的過於功利化。從科研項目的確定,到科研項目的開展,都是爲了完成某既定的任務而完成的。科學研究,只有到了贊助者沒有價值和目的預設的時候,纔有可能向着科學本身的軌道前進。
本站教育:文理分科制度有利於培養頂尖人才嗎?爲什麼?
洪成文:當然不是。文理分科的目的不是從人才培養角度設計的,而是以高考招生錄取的方便爲出發點的。與我國不同的是,法國高考十幾科,美國ACT 幾十科,說明什麼呢?文理分科,不是對不對的問題,而是思維和操作手段的簡單性之反映。
本站教育:從小學-中學-大學,中國學生一直奔波在考試,分數之中。有觀點認爲,高考制度阻礙了中國創造式人才的誕生,更別提諾獎獲得者了。高考對於選拔頂尖人才利大還是弊大?
洪成文:高考的目的有很多,創造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只是其一。在衆多目的的博弈之中,培養創造性人才這個目的有可能被社會公平和簡單管理所取而代之。解決的思路有兩種,一種是合理適度考慮社會公平,加大拔尖創新人才選拔的力度,在二者之間尋求動態平衡。另一種則是在高考這座大橋邊上架浮橋。讓這樣的浮橋成爲拔尖人才脫穎而出的直通車。沒有思想的大解放,所謂的浮橋出不來,創造性人才的選拔也就困難了。
本站教育:一位國外大學校長在到訪中國時曾說,什麼時候你們中國消滅了高考制度,你們國家就有望衝擊諾貝爾獎。這種理論是否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
洪成文:不知道這位校長是哪個大學的,也不知道他研究什麼,所以他的話,至多是言論罷了,能不能讓中國教育決策者“信其言”,說的直白一點,令人懷疑。說的尖刻一點,則可以稱其爲“口無遮攔”的勇士。
高考不一定能選拔出諾獎潛在得主
本站教育:有專家預測,未來中國大陸培養的第一個科學方面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很可能就是在所謂“應試教育的軌道”上考上大學者。沒有高考制度,中國人離諾貝爾獎也許還更遙遠。您怎麼看待這個觀點?
洪成文:這是一個老話題,也是個新話題,但說起來容易,證明起來卻比登天還難。今天一定要我們做出判斷,則無異於“打賭”。
本站教育:高考制度選拔出來的最優人才可謂“狀元”。中國校友會網站發佈最新的《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顯示,1977———2008年我國各地區大部分高考狀元職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與社會期望相差甚遠,他們當中大多數沒能成爲各行業的“頂尖人才”, 職業發展較少“出類撥萃”,高考選拔的人才爲何後勁不足?
洪成文:高考狀元多數不能出類拔萃,這個判斷也好理解。爲什麼高考狀元,就一定是拔尖人才?誰說的?理據是什麼?高考,究其實質,反映的是一個人的考試能力,記憶能力,或者說反映的是考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拔尖人才,僅僅依靠IQ是不夠的,還需要相當水平的EQ 和SQ (靈商)。
爲人才鬆綁 應努力吸引科學家留在中國
本站教育:對比英美日等諾獎頻出的幾個國家,他們的高考制度,有哪些值得借鑑?
洪成文:考錄分開,是他們的主要經驗。
本站教育:我們也曾經大力學習國外的素質教育,依舊沒能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如何在教學中保證學生的實踐能力?
洪成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沒有涇渭分明的非此即彼。其實,國外的素質教育,也不是排斥考試的;我們的考試,也還沒有發展絕對排斥素質教育的地步。以我的觀點,我們需要的是在考試方面,鬆綁,多鬆綁。在素質教育,要加強,要真誠地加強。任何企圖在兩類教育面前採用非此即彼的簡單思維,都不利於我們的教育問題的根本解決。
本站教育:何祚庥院士曾經在一次節目中談到,諾貝爾獎獲得者絕對不是學校可以培養出來的。什麼樣的環境才適合人才的成長,能夠有機會誕生諾獎獲得者?
洪成文:這個判斷,我們不好反對,因爲何先生是院士。但是統計學的結果是清楚明白的——獲得諾獎者,學校培養出來的,比起校外自學成才的,佔有絕對優勢。這一點,讓我說來,一定是何先生一時激動而出現的小“口誤”罷了。
本站教育:如果我們要把獲得諾獎當做一個目標的話,現在我們該怎麼做纔有可能接近諾貝爾獎?
洪成文:需要這個目標,因爲我們沒有理由不要這個目標。我覺得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是基礎性的工作有二:第一,要在東西方優質教育特點的融合上大做文章;第二,要把中國教育培養中國人成爲諾貝爾獎獲得者修改一下,修改爲在中國工作或曾經工作過的科學家。什麼樣的政策有利於吸引全世界的科學家,讓他們願意呆在中國,纔是我們急需解決的。
同題問答:
本站教育:您最關注的一項高考改革措施是?
洪成文:高考公平問題,擔心錄取工作爲社會腐敗分子所侵蝕。他們的無孔不入,與我們的消極抵抗,力量對比懸殊。此問題一天不解決,聖潔的高考和錄取工作,就有可能被玷污。
本站教育:西方等其他國家的人才選拔制度,中國有哪些可以借鑑的地方?
洪成文:讓培養者負責選拔。比如高校和導師。有一種社會病在擴大,即總有一些人喜歡“操別人的心”。我國人才選拔制度爲社會諸項制度和政策所綁架的現象,日趨嚴重,值得警惕。
本站教育:您理想中的高校錄取方式及制度應該是怎樣的?
洪成文:我的理想簡單而務實,讓高校的錄取迴歸到本源上:高校管高校的;社會管社會的。當然,高校管高校的前提是錄取政策公開合理,錄取程序更加規範,錄取結果,能經得住歷史的邏輯檢驗。
本站教育:高考給你的人生帶來的影響是怎樣的?
洪成文:巨大的變化,知識改變命運嘛。對於今天少數企圖棄考的高中生,我送上一句話:上大學,不能確保你成功。但不上大學,你一定會遇到更多的麻煩。
《高考七日談》七大話題:
互動調查:說出你對中國高考改革的期待
教育部2012年1月20日印發《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點》的通知,要求研究高考改革並制定發佈改革方案,規範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規範高考加分。中國高考在發展中一直備受爭議,關於高考改革,你有什麼建議?本站高考特此發起2012中國公民高考調查。6月10日,本站高考頻道將推出調查報告,分享中國公民對本次調查的意見。歡迎參與。
>>點擊此處進入調查
聯繫我們:
我們歡迎廣大網友就以上話題發表自己的獨到觀點,歡迎來稿。我們將選擇其中的文章刊發。聯繫方式:lihongying@corp.netea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