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商品”助力泰國鄉村發展

人民網曼谷12月14日電(記者孫廣勇)在泰國東北部烏隆府的烏隆直轄縣汕拋鎮儂布村,一片綠色的稻田中,高大的椰子樹下,掛着“烏隆府殘疾人同心互助協會”的大屋子內,十幾位村民有說有笑聊着天,但每人手裡的活沒有閒着,有的在編織塑料手提袋,有的在縫紉傳統染布短袖。

微風吹來,村民的笑聲傳得很遠,一隻名叫“糯米”的狗趴在主人呵蓬旁邊,幾個孩子跑來跑去。甘亞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告訴記者:“在這裡編織的手提袋送到曼谷大商場,賣的錢足夠養活兩個孩子上學,小女兒也經常來這裡玩,還幫着大夥拿東西,從小就學會了依靠自己。”

“兩年前,在泰國政府倡導、企業協助下,尚泰集團找到殘疾人協會,看到我們有編織塑料手提袋的手藝,就提供資金購買更好的原材料,還請設計師進行設計,讓手提袋更好看、更時髦,然後收購我們編織的手提袋送到曼谷去賣,幫我們找到了市場,創造了工作機會。現在,我們每人每月都有5000-7000泰銖(1元人民幣約合4.5泰銖)的收入,”會長坦差諾告訴記者。

600多公里外,在曼谷市中心繁華的尚泰世界購物中心的“好商品Good Goods”專賣店裡,坦差諾和村民編織的手提袋擺在顯眼位置,既質樸時尚的氣質吸引了不少顧客

專賣店裡除了烏隆府的手提袋,還有北欖坡府的靛藍染色棉,清萊草藤包,素可泰的草藥按摩油,春蓬府椰子殼藝術品等等,傳承了泰國手工藝文化,加上設計師的設計,款式更加時尚。尚泰集團執行董事披猜說:“該項目面向全國各地鄉村特色產品,我們從設計、質量和市場各個方面提供幫助,通過銷售帶動傳統產品的知名度,從而改善鄉村民衆生活,就是中國諺語中的授人以漁。”

記者在“好商品Good Goods”專賣店轉了一圈,看到既有時裝類,也有手工製品,還有食品類,來自全泰國幾十個府的300多個品種琳琅滿目。“這個錢包既是泰國傳統布料,還有泰國嘟嘟車的圖案,我買了好幾個送給國外的朋友,”正在挑選的顧客甘乍娜說。

來自烏隆府的手提袋貼上了“好產品”商標、安裝了時髦的提手,價格是490泰銖;邊沿加上了清邁特色布料的帽子,價格是790泰銖。“在樣式和質量上經過提升的傳統手工藝品,價格都是以前的兩倍,專賣店一天能夠銷售30000泰銖左右,收入全部返還給村民和手工藝者,”經理素南塔告訴記者。

專賣店門口還有一個“坤湄吉品牌的糯米皮肉攤位,幾位廚師忙碌着。攤主吉拉蓬告訴記者:“出現新冠疫情後主要在網上銷售糯米皮肉丸,聽說有“好商品”項目,於是提交了申請,大約半個月後尚泰集團的工作人員就聯繫自己。攤位從9月份開始在“好商品”專賣店銷售,與其他美食輪流擺攤,每個月來一週,每天能賣幾千泰銖,更重要的是更多顧客瞭解到我們的品牌。”

參加“好商品Good Goods”項目的很多產品是泰國的“一村一品”,爲了推廣泰國世代相傳的傳統手工業和特色農業產品,泰國於2001年推出“一村一品”計劃(One Tambon One Product,縮寫爲OTOP ),政府扶助每個村鎮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特有材料,發展富有文化內涵的傳統產業,生產特色產品。但是傳統的產品面臨如何提高產品時尚感、開拓更大的市場的問題。泰國內政部鄉村發展廳官員納帕甘告訴記者:“好商品”項目在“一村一品”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在專業設計師的幫助下,使產品提高檔次、緊跟流行,幫助那些交通和信息不發達地區的傳統手工藝得到傳承,同不同地區的匠人合作,推廣泰國本地的手工藝文化,又加入當代設計元素,使傳統得以推陳出新。而且銷售收入全部返還手工藝者和村民,提高了基層民衆的收入,使農村得到可持續發展。”

“這個項目真的是幫助社會、創造就業,僅“烏隆府殘疾人同心互助協會”參與這個項目的就有幾百人,涵蓋烏隆府所有20個縣的殘疾人,有些學了手藝在家裡做,還有50多人共同工作生活在這個中心,除了編織手提袋,還有染布、種蘑菇。除了每人每月幾千泰銖的收入外,還有基金足以滿足中心50多人的日常生活,”坦差諾說。

“以前在家裡沒有活幹,和親戚一起生活,最多是養幾隻雞,到了這裡每天編織5、6個手提袋,賣給“好商品”項目,從以前集市上的100來泰銖漲到400-500泰銖。能自食其力,還有朋友聊天,我對生活又有了信心,很感謝這個項目,”憨厚的呵蓬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在東北部另一個府,烏汶府薩頌村,製作銅鑼是當地的傳統手藝。在政府支持下,傳統工藝得以傳承,年輕人跟着師傅學手藝、作銅鑼,參加“好商品”項目後,產品不僅在泰國銷售,還出口到海外,“每月都有好幾萬泰銖的收入,”老藝人猜瓦告訴記者。

“看到參與項目的村民們逐漸富裕起來,生活越來越好,我們也很有幸福感,”兩年來走遍泰國很多邊遠地區,和政府一起積極推動“好商品”項目的尚泰集團執行董事披猜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