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約車跳車事件:一次溝通的偏航

杭州富陽不久前發生一起網約乘客跳車事件,女乘客發現司機兩次沒有按照導航行駛,就選擇了跳車“逃生”,此事一度讓網約車平臺站上輿論風口浪尖

警方最終公佈了調查結果。司機第一次偏離導航,根據乘客要求掉頭重新按照導航行駛;第二次偏離,是作爲本地人的他知道那裡新開了一條更近的路,而導航系統還沒有更新。警方並沒有發現有“搭訕”和其他違規行爲。

最終,網約車公司還是承擔了責任,對司機進行了處罰,他的違規,就在於沒有按照導航要求行駛。這個處理當然是合理的,也有利於網約車規範出行。但是,在網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爲,事件發生在下午4點,並不是風險更高的夜晚,而且乘客坐在後排,可以通過手機一鍵報警,沒必要冒險跳車。

這種指責並不可取,一個女孩子面對陌生環境的緊張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此事確實也反映出某種現實荒謬性。在我看來,最讓人遺憾的一點,是乘客完全可以通過交流來確認“路線偏離”有沒有危險,可以從司機的言行舉止來判斷他是否心存不良,但是她唯一依靠的就是導航。

網約車公司都不鼓勵司機和乘客“搭訕”。幾年前某網約車平臺剛推出這項制度時候,我曾參與一次問卷調查,發現“和乘客說話”竟然是司機的扣分項。如今標準的操作,是你上車時,司機喊出你電話號碼的後4位,確認你的乘客身份,然後整個行程都是沉默的,一切歸系統掌握。

這有利於公司系統在後臺監管,現在車內行爲全部錄音,發生糾紛也可以第一時間取證,對那些“不良司機”是一個很大的約束,有利於進一步降低那些聳人聽聞的小概率突發事件。但是,我們可能也在不知不覺間失去了一種可貴的東西,那就是“陌生人之間的對話”。

如何與陌生人相處,是城市生活核心素質傳統出租車有一些被詬病地方,比如車內環境糟糕,有些司機抽菸、話癆,開車也很野,但是他們也有一個優點:每個人都是一部“本地生活”的活詞典。你到一個地方旅遊,從機場市區一段路,從出租車司機那裡獲得的信息,要遠超過網絡搜索得來的那些攻略。

就以路線而論,在市區行駛,有的導航系統會推薦三條路線,上面都標註着每一條路線需要的時間。但是,在老司機的心中,可能還有好幾條路線,他們會通過使用小巷來避開擁堵的路口,也會知道哪一條路正在修路。不止一次,我發現傳統出租車司機選擇的路線比導航系統上那三條都快。

如果我們把乘車不僅僅理解爲“從A到B”,而是理解爲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理解爲你需要花掉的幾十分鐘時間,那麼,和司機聊一下天,要遠比沉默着聽導航語音播報更有意思,收益也很大。我現在選擇傳統出租車的次數比以前更多了,那些司機對生活的抱怨,對“城市歷史”的闡發,向我展示了一個立體世界

那位杭州女乘客的遭遇,在某種意義上講,不是一個交通問題,而是一個信任問題,也是一個“我們應該如何生活”的問題。如果陌生人之間的信任與溝通失效,我們都變成手機尾號後四位所代表的一個“物體”,對外部世界感到恐懼也失去好奇心,那麼,我們在整體上就已經“偏航”了。(張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