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咖硒都共謀茶業可持續發展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記者玉龍茶葉聯通古今,綿延世界。我國作爲茶主產區和消費區之一,從根源補齊發展短板,不斷提升茶葉品質安全性附加值正日益受到國內外業界的高度重視。

記者近日在湖北恩施舉辦的2017年國際茶業大會上了解到,來自36個國家和地區的茶行業組織代表和茶葉企業匯聚“世界硒都”湖北恩施品茗論道共謀茶業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糧農組織政府間茶葉工作組秘書讓 盧克 馬斯塔基在大會開幕式致辭時指出,國際茶葉產業以及相關的價值鏈應當爲所有參與者提供可持續生計的機會,要做到透明、可追溯。讓 盧克表示,國際茶業大會展示了中國在領導建立一個充滿活力、負責任的茶葉產業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工作組期待着與中國等產茶國一道努力,建立具有包容性環境友好型茶葉產業。

英國川寧公司茶葉採購總監尼克 瑞威特在參加大會“國際茶業CEO論壇”時表示,在選擇茶葉供應企業方面,川寧公司特別強調合規和可持續。一方面,由於消費者環保、可持續發展意識強,茶葉各項指標對於監管當局、消費者都必須非常透明,比如需要提供數據監測報告、第三方認證等。另一方面,企業股東、社會公衆都非常看重社會責任,包括追溯供應企業是否符合道德準則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種茶、飲茶歷史悠久,經濟社會發展穩定,茶產業相關社會責任、道德風險相對較低,但茶業可持續發展面臨兩大挑戰。”道德茶葉合作聯盟(ETP)中國區經理覃泳江在ETP專題研討會上指出,一是勞動力短缺,二是茶業供應鏈複雜難以符合可追溯性等新要求。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爲從根源補齊中國茶業發展短板,應着力加強科學技術在茶葉種植、加工、貯存以及檢測等全流程的研究和應用,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科研院所”等模式打造標準化原料基地深加工基地、科技研發基地等,提升茶葉品質、安全性和附加值。

“只有生態環境改善了,才能保證有好茶、種出好茶;同時,只有科學種茶,才能促進生態環保的良性發展。”千壽茶創始人成曉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建議,要加大對優勢茶產區原生自然生態的追溯和研究,儘可能保持原生態、恢復原生植被及與之相適應的自然環境;通過大面積無性繁殖茶園採取茶林混種、仿生種養等方式有序改良茶園生態環境;構建立體生態種養,加強對相關病蟲害機理研究,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學農藥用量

“中國茶人還要創新發展理念,堅持茶科技和茶文化兩翼騰飛,跳出茶葉發展茶業,大力推進融 喝(品)茶、飲(料)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 爲一體的六茶共舞、三產交融跨界拓展、全價利用新業態。”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強調,茶企、茶人只有以誠信打開市場,以品質創造市場,以共贏拓展市場,才能實現茶產業和茶文化持續健康發展。

據瞭解,國際茶業大會是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牽頭,聯合中國業內五大社團、國際茶葉行業組織和舉辦地政府共同主辦的大型國際茶事活動。自2005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至今已連續舉辦六屆,本屆國際茶葉大會以“一帶一路 養生引領 共享互贏”爲主題,活動豐富,亮點包括品茶、推介、展示、論壇、聯誼、交流、歡樂、體驗等八個部分。

(原標題:國際大咖硒都共謀茶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