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頭皮發麻!黑色博物館展示犯罪證據 開膛手傑克「地獄之信」最具代表性
▲1888年震驚英國社會的連環殺人魔「開膛手傑克」,雖然後來有無數人宣稱「完美」破案,實際上,其犯案動機、真實身分至今仍是個謎。(圖/翻攝自推特/@HistoryExtra)
文/河森堡
第一家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人稱「黑色博物館」。倒不是說這家博物館的牆被刷得像烏鴉一樣黑,而是說它展示的內容和主題太「黑色」了。這間博物館的正式名字是「犯罪博物館」,是的,這是一間專門展示犯罪證據的博物館。
誰有權力開這樣一間博物館呢?當然是對犯罪最熟的人,警察。
這間犯罪博物館是英國蘇格蘭場(New Scotland Yard)開辦的,蘇格蘭場一開始是專門給警察研習和參考用的教學機構,並從2015年開始向大衆開放。
說到蘇格蘭場,愛看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的人肯定有所耳聞。其實當年柯南.道爾寫《福爾摩斯》時,蘇格蘭場就已是「英國倫敦警察廳」的代稱,並乘着偵探小說的東風變得舉世聞名。
倫敦的警察廳爲什麼叫「蘇格蘭場」呢?這是因爲1829年倫敦警察廳成立時,前門在白廳(Whitehall Place)―現今英國的國防部、外交部所在地,而開放給一般大衆的後門,也就是報案的地方,設立在蘇格蘭大街。蘇格蘭大街的英文是 Great Scotland Yard,後來倫敦老百姓一提起倫敦警察廳,就直接以「蘇格蘭場」做爲代稱了。
犯罪博物館到底陳列什麼呢?館內展示的都是歷史上一些知名犯罪案件的相關實物。比如鑄造僞幣的工具、僞裝成雨傘的步槍、用來走私毒品的易開罐、用硫酸來溶解屍體的全套工具等,件件看得人頭皮發麻,不自禁感嘆人類一旦喪失了人性,內心的黑暗完全沒有底線。
▲「地獄之信」。
衆多展品裡,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的「地獄之信」。開膛手傑克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臭名昭著也最神秘的連環殺人兇手。1888年,這位殺手在倫敦白教堂地區連續殘忍殺害、肢解了五名妓女,犯罪手法出乎意料地大膽,徹底挑釁英國司法界。2006年在BBC主持的民調中,開膛手傑克被英國民衆票選爲「歷史上最壞的英國人」。
而且,他犯案後就神秘失蹤,直到現在都沒有歸案。換句話說,開膛手傑克實際上仍然逍遙法外。他到底是誰?爲什麼要這麼做?
又是如何成功策劃殺害受害者並逃出生天?最後又去了哪裡?諸多問題如今都已永遠無從得知答案。
儘管後來有無數人宣稱「完美」破獲此案,但至今尚未出現具備絕對說服力的答案。開膛手傑克就像是從地獄而來,嘲諷了一下英國的司法制度,然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如果只是殺了五個人,開膛手傑克恐怕不會那麼有名。真正讓他聲名大噪的是,行兇期間,他居然主動寄信給警方。無疑是種赤裸裸的挑釁,卻也開了先河,後世很多連環殺手都玩起同一招,寄信給警方,故意提供一些或真或假的線索或謎題,與警方大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1888年9月到10月,英國媒體和警方相繼收到三封信。白教堂警戒委員會的一名成員10月16日收到了第3封信,這封信最有名。因爲隨着信件,還寄了個小盒子,裡面裝着半顆人類的腎臟。又因爲信的開頭幾個字是「來自地獄」,這封信也就被稱爲「地獄之信」。好萊塢曾於2001年上映了一部由大明星強尼.戴普主演的電影《開膛手》,說的就是關於開膛手傑克的案件。
這封開膛手傑克寄來的信,就陳列在倫敦犯罪博物館裡。據說從字跡來看,和兇手的前兩封信相比,這封潦草了很多,似乎表明兇手寫的時候很緊張。後來又有刑偵專家說,這是因爲兇手在寫信時,精神已瀕臨崩潰,所以字跡看起來也非常狂躁。凝視這封信,想到100多年前那一連串連環殺人案件,的確讓人毛骨悚然。
犯罪博物館也有展示光明面的展品。比如斯特拉頓兄弟(Stratton Brothers)使用過的面具。
1905年,一對老夫妻在自家商店裡被搶劫,70多歲的男主人慘遭殺害,65歲的女主人被毆打,奄奄一息。警方勘查現場時發現,兇手留下了兩張絲襪面具,代表行兇的很可能是兩個人。警方也在現場發現了一隻男主人平常裝錢用的皮箱,箱上有一塊油污痕跡,仔細查看發現油污留有兇手的指紋。警方將這枚指紋和嫌疑人斯特拉頓兄弟的指紋比較,發現和哥哥的指紋完全吻合。1905年5月5日,兄弟兩人以謀殺罪遭到起訴。
在那個年代,指紋尚未被全面用於指控犯人的證據,控辯雙方在法庭上針對指紋到底能不能當作定罪證據爆發了一場大辯論。今天如果和犯罪現場的指紋吻合,犯罪嫌疑人很難爲自己開脫,可是在當時,人們還沒意識到指紋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條碼」,還有很多人深信世界上存在着一致的指紋。因此在這場辯論中,除了用指紋當證據,還進行了大量調查,使用大量側面證據,總算讓斯特拉頓兄弟定了罪,把這對殺人兇手送上絞刑架。
這是英國曆史上第一次以指紋爲證據讓犯人定罪的案件,不過並不是世界上第一起。用指紋破案,早在中國的戰國時代已有明確的竹簡記載,現代社會的第一件指紋定罪案件則發生在1892年的阿根廷。
1897年,英國人愛德華.亨利(Edward Richard Henry)發明的「亨利指紋分析法」首次被印度的英國殖民政府採用。現今,指紋之外,皮膚、毛髮、DNA等更精確的證據,都已納入刑事偵察的範疇,攝影機、大數據、網際網路也佈下了天羅地網。開膛手傑克如果生於今日,他那套在100多年前看起來神秘莫測的犯罪手法,恐怕再也難逃法網。
參觀犯罪博物館的意義,一方面在於讓我們瞭解人性的黑暗和險惡,提高防範意識;另一方面也清楚地宣告着,犯罪的成本愈變愈高,難度也愈來愈大。
★本圖、文經時報出版授權,摘自《超級導覽員趣說博物館2》
★作者河森堡,本名袁碩,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現爲中國國家博物館講解員。在國家博物館工作八年。先後爲近50,000名觀衆講解超過3,000小時。知乎高人氣科普專欄作者,微博十大影響力人物。2017年被中國科學協會評爲十大影響力科學類格主。被媒體譽爲「2017年知識型網紅」,2016年《壹站到底》單期NO.1。着有歷史科普作品《超級導覽員趣說博物館》、《進擊的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