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政府冷冰心態 難以重燃已「冷竈」的經濟
最近,全國工業總會發表「2017年產業白皮書」,在白皮書中直指國內產業環境不但存在着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的限制,而且面對着政府失能、社會失序、國會失職、經濟失調、世代失落、國家失去總體目標等「六失」之威脅。此外,加上一例一休制度造成全民皆輸、廢核政策影響供電穩定,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引發社會各界質疑等爭議,導致國內陷入投資下滑、薪資停滯、人才流失、企業外移等困境。
工業總會所提出的建言即爲「投資環境」,以肩負產業發展需求的立場,定期針對政府經濟政策提出鍼砭,責無旁貸。然而,我們從歷年工業總會產業白皮書之內容加以觀察卻又發現,其批判力道似乎「忍無可忍」不斷提高,顯示產業各界對政府經濟政策的日益不滿。若政府持續採取冷冰冰的心態漠視產業白皮書背後所反映的問題,並未嚴肅以待加以落實解決,則未來恐將難以重燃熱烘烘之經濟,甚至淪爲「爭食餅屑」夢魘。
亦即「投資環境」良好與否,是政府職責之所在,其心態謙卑與否,已成爲產業各界評估是否投資的指標。誠如不久之前,鴻海集團總裁郭臺銘及被派在夏普擔任社長的戴正吳在面對記者詢問時提及,雖臺灣是我們熱愛的地方,但其不論前往美國白宮討論投資建立中小尺寸面板,或是投資重整日本夏普電子公司事宜,可以感受美國各級政府在招商上所呈現的積極態度及日本政府部門與企業之互動密切;相對而言,國內各級政府在招商上,則是顯得「冷冰冰」態度,迄今爲止似乎感受不到政府呈現「熱烘烘」氛圍。
其實,這種冷冰態度早已司空見慣。臺灣從2000年起迄今歷經三次政權輪替迄今,雖此一期間政府不斷承諾改善投資環境,甚至大張旗鼓辦理各項招商活動,但我們卻又發現,不但民間企業投資意願或水位持續下降,而且吸引外商投資能力與金額更是直線下滑。依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組織(UNCTAD)「世界投資報告(World Investment Report)」所公佈的資料統計顯示,近年以來臺灣吸引外人直接投資金額排名大概在全球的最後5名左右,2016年所幸美光集團併購華亞科技,始讓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略微回升。
換句話說,工業總會所直指的國內投資環境不斷惡化,並非一朝一日突發現象,而是經年累月堆陳結果。歸咎其原因,除從1980年代中期起生產要素成本大幅上揚外,乃是臺灣在政治轉型過程中,藍綠政黨因意識形態糾葛惡鬥不斷,而使得許多與改善投資環境相關的法規增修延宕,導致部分經濟政策更替頻繁搖擺不定,加上勞資關係在政客操縱下對立,衝擊廠商投資信心;再者,行政效率不彰,尤其環境影響評估時程冗長,更是牽絆廠商投資機會。
再者,政府在經濟政策上因考量選票過度重視分配,而忽視成長,更是產業各界抱怨所在。亦即政府不但未能擴大經濟大餅,卻又高舉公平正義旗幟,一味迎合民衆,透過各種措施反商仇富,造成投資停滯、企業外移,甚至導致創業萎縮及人才流失,其結果使得經濟呈現成長貧血、就業不足、薪資倒退,社會陷入「均貧」危機。
無庸置疑,經濟持續發展是臺灣謀求生存的命脈。面對數十年來全球經濟最急劇的變化,尤其中國大陸快速崛起所帶來的挑戰,我們更加需要有質佳量足的投資,始能引領檯灣經濟衝破難關。雖投資佔GDP的比重並非最高,但卻是最核心的要素,此乃近年從新興國家至先進國家致力推動重返製造政策原因所在,我們豈可反其道而行之?
平心而論,臺灣缺乏極誘人的投資條件,如果政府無法認清此一事實,持續採取「冷冰冰」心態,其結果恐讓企業投資「冷冰冰」,臺灣經濟則將陷入越燒越冷困境。在此同時,我們希望政府部門能夠重視投資活絡是促進經濟活動的氧氣,亦即需要以更加謙卑的心態瞭解臺灣產業各界真正需求爲何?以及認清投資成長低迷沉?根源爲何?唯有如此,始能對症下藥加以解決,讓已經「冷竈」的臺灣經濟重燃,進而引領國家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