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鑑談》廢除注音符號,可行嗎?

立委葉宜津民進黨臺南市長初選政見發表中,主張廢除注音符號,改用羅馬拼音,以和國際接軌。此語一出,立刻有人反駁,是不是乾脆連中文一起廢掉算了?或許葉宜津的主張,背後有意識型態作祟,不過,廢除注音符號的呼聲早有所聞,而且平心而論,未必與意識型態有關

注音符號是民國初年爲了推廣白話文而制定的中文拼音系統,具有劃時代意義。因爲在此之前,讀書人用的是所謂「反切」系統,亦即選用既有的兩個漢字,分別取子音母音拼讀,例如「得」是多則切,「東」是德紅切。這種拼音的問題是,至少要懂一些漢字才能讀,而且語音隨着時代在變,古人的拼音現在讀起來不見得正確,像「東」用德紅來拼,會變成二聲,已經不是現代漢語發音了。注音符號統一了發音,解決了反切系統不精確的問題。

遺憾的是,注音符號本身仍然不夠精確,譬如ㄞ實爲ㄚー,ㄠ爲ㄚㄨ,這些特地制定的雙母音不但多餘,也可能誤導學子的拼音觀念。再者,注音符號係爲國語量身訂作,不適用各地方言,更難與世界接軌。尤其外國人華語,若放着現成的拉丁字母不用,專程學一套注音,又是爲了學會就丟,實在不太划算。據說在臺灣的華語教學,會同時提供老外兩套拼音系統,而老外多半選擇習慣的拉丁字母。有位精通中文的美國朋友說,他雖然知道有ㄅㄆㄇㄈ,但沒有學,因爲並不需要。

很多人反對廢除注音符號,其中一個理由,是認爲用注音符號發音比較準確,這是一種迷思。中國大陸採用拉丁字母做爲漢語拼音,他們的發音也沒有因此變得像外國人那麼奇怪。

還有一種反對的理由,是把廢除注音符號與去中國化聯想在一起,說得更精確一點,是去中華民國化,因爲注音符號是中華民國的產物。確實很多所謂文化臺獨人士,有這個企圖。然而,注音符號不過一百年曆史,它僅有拼音而幾乎完全沒有文字功能。既然它不像歐美的拼音文字承載那麼多文化的訊息,是否具有保留的價值,不無疑問。

真正使注音符號難以廢除的原因,是習慣,尤其國內大多數人都使用注音輸入法,要改掉非常困難。但是,對於從零開始的學童而言,並非不可行,重點在於是否能得到多數家長的認可。

個人認爲,注音符號可以廢除,但與其使用羅馬拼音,不如採用漢語拼音,才能真地與世界接軌。漢語拼音行之有年,還能廣泛使用到漢語系統的各地方言。重要的是,如今老外普遍將之與漢字對應,已是不爭事實,即使再痛恨老共,也必須坦然接受。

所以,如果主張廢除注音符號,是基於實用的目的,與意識型態無關的話,那麼也應該能接受改採漢語拼音的看法纔對。

作者觀鑑談爲合作媒體劉新圓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