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到全球第一:做大做寬,不如做專做深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2024 年,許多企業面臨巨大壓力,有的入不敷出、面臨虧損,有的現金流緊張。

在這個內卷時代,怎樣才能做好一門生意呢?

全球知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認爲,做生意的訣竅是找到“競爭最小”的領域。

做大做寬不如做專做深,秉持這樣的理念誕生了很多隱形冠軍。 傑克就是一個隱形冠軍,他所在的行業雖不爲衆人所知,卻與全世界每個人息息相關。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服裝貿易交易量站在世界巔峰,而在中國巨大服裝生產量的背後,稱霸全球的還有中國生產的縫紉機。

傑克是縫製設備行業的領導者,以全球化先鋒的角色橫掃全球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樣站在世界之巔。

如果用簡短的標籤概括傑克的特質,有兩個顯著標籤: 全球化先鋒、全球隱形冠軍。

一、飛球飛球,飛遍全球

1986年,只有16歲的阮積祥高一輟學,跟着兩位兄長前往東北開啓了艱苦的補鞋生涯。補鞋辛苦且飽受屈辱,但正是忍受住了這樣少有人能吃的苦,一個月下來收入不菲。

別人在城市補鞋一個月能掙三四百,阮積祥遊走在東北大、小興安嶺的大山裡,變坐商爲行商,挨家挨戶以掃街方式補鞋,一個月穩定收入1000多元,多的時候一個月2000多元。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就攢下兩萬多元。

補鞋兩年,阮積祥跟隨大哥回到浙江台州,年僅18歲的他開始了生意上的摸索。阮積祥先後做過裝飾燈具、化妝品、打火機、服裝等小生意,不過這幾番折騰都未能成功。

1988年,阮積祥的大哥阮福德開設了一家縫紉機廠,阮積祥跟着大哥積累了縫紉機的生產、銷售、管理等經驗。

1990年,改革春風“吹綠”沿海城市,阮積祥開始獨自開店,在臺州路橋市場銷售各種品牌的縫紉機產品,先後開出五家商貿店,並通過獨家代理制度及區域保護政策,很快成爲當地最大的縫紉機商貿公司,積累下一千多萬原始資金。

1995年,阮積祥三兄弟正式創立了台州飛球縫紉機有限公司,廠子就位於村子裡廢棄的小學裡,面積只有200多平方,工人也只有10多位,三兄弟家中幾乎全員上陣參與生產,銷售員是阮福德和阮積祥兩個人。

1995年,飛球營收121萬元。當時,公司起名飛球,寓意很簡單,“飛球飛球,飛遍全球”。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三兄弟開始了他們全球化的征程,也開始了一路飛昇之路。

1995年,傑克前身台州市飛球縫紉機有限公司

結果是,從1995年到2023年,傑克的產品和營銷網絡遍佈全球170餘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經銷商超過8200家。傑克的銷售額佔全球行業總量30%,佔全球行業八家上市公司銷售總額39%。而傑克的營收,國外佔比也超過了60%,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全球化先鋒。

所以,說傑克以一己之力挑戰全世界並不爲過。那爲什麼是傑克,這家來自浙江台州的公司,可以挑戰全世界?傑克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就隱藏在一次一次的週期穿越中。傑克從1995年到2022年,以四次關鍵增長奠定了全球隱形冠軍的位次。而傑克的關鍵增長之路就是傑克的全球化之路。傑克是中國式增長的典範,而傑克的全球化也是多數中國企業全球化的縮影。

二、國際貿易階段,借船出海

1995年,浙江台州已經有大大小小一二百家縫紉機廠,當時的補償貿易如火如荼,只要能夠生產出來產品就可以通過外貿公司銷往國外。飛球創立之初,也通過外貿代理公司將產品銷往國外。

不過和其它企業不同的是,當時大多數的企業只把眼光盯着海外市場,而阮積祥三兄弟卻一邊把產品往外銷,一邊開拓國內市場。

阮積祥也是傑克歷史上第一個走出國門推銷產品的銷售員,那個時候他甚至連一句英文還不會說。

傑克早期雙品牌國外參展

1998年,一場震撼世界的金融風暴席捲了亞洲,衆多國家的貨幣貶值、股市崩盤,經濟陷入困境,緊接着就是市場萎縮,出口和內銷都藏着隱憂。

當時的傑克還以生產家用縫紉機爲主,而工業用縫紉機的前景良好,轉型迫在眉睫。1999年開年,傑克便召開了一次三天三夜會議,頂住壓力要轉型生產工業縫紉機。

在這個階段裡,在外貿業務中飛球遇到了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當時,飛球的產品委託外貿公司到美國參加展會。國外參展投入不菲,但最後一臺機器也沒賣出去。

外國參觀者看到飛球的展臺後都低聲私語,不知道他們在談論什麼。這些參觀者壓根不向前靠,更別說詢問縫紉機的價格、性能,以及達成合作意向了。

阮積祥和他的委託代理外貿公司通過熟人才瞭解到事情的真相。原來,外國人一看到飛球展臺,看到飛球的拼音“Feiqiu”,念起來跟外國人罵人的話“FUCK YOU”發音相近,因此大家都避之不及。

這纔有了飛球改名傑克這一典故。而傑克的名字緣起,也是阮積祥愛人拉着他走進影院,觀看《泰坦尼克號》時得到的啓發。在成功拿下全球各國的商標權後,飛球正式更名傑克。

改一個透着洋味兒的名字,看起來簡單,背後卻有諸多的思考。改名傑克的背後,不是技術問題,從根本上講是業務轉型的問題。從家用縫紉機到工業縫紉機,衝向全球市場競爭是必由之路,而不僅僅是把目光盯在國內。

其次,傑克(JACK)這個名字在全球範圍的叫法都是一樣,直接發音,好聽易記,沒有歧義,而且在英文中還有“王者風範”的寓意。最重要的是,這背後也表露出了傑克從誕生之初便要把產品賣向全球的一個決心。

1999年三天三夜會議,傑克轉型工業縫紉機,2001年,飛球正式改名傑克,2002年,傑克迎來了歷史上的第一次關鍵增長,銷售額快速突破1億元人民幣。

這個階段也是傑克走向全球化的第一個階段——國際貿易階段,也可以稱之爲“借船出海”。

這個時候的傑克是有什麼產品就賣什麼產品,更多時候是通過國際貿易公司、參加各國的展覽會等方式,找到優秀的代理商作爲合作伙伴,將產品銷往海外。

三、國際化階段,“走出去”“引進來”

“走出國門去”,這是阮積祥關於出海的堅定認知。第一步,先走出去,不怕出現問題。第二步纔是走出去遇到困難怎麼辦。

在他的認識裡,只要堅定信心,任何問題都能在實踐中解決。而且只有走出去才符合傑克快速發展的訴求,因爲從2002年到2004年,傑克雖然還是在增長,但增長速度明顯乏力。

加上行業裡先後有其它公司登錄資本市場,傑克一邊在推進重走長征路的思想整風和二次創業等活動,走出國門也成爲當時傑克謀發展促增長的核心訴求。

2004年開始,傑克的第一代駐外代表鄭海濤率先走出國門“開疆拓土”,進入到印度,並在印度設立辦事處。

之前的傑克是有什麼產品就賣什麼產品,這種貿易方式,說到底無法真正瞭解客戶需求什麼。

在印度設立辦事處後,傑克逐步與印度最大的縫紉機代理商建立起了合作關係,並聘用當地的員工,走進客戶的工廠,鏈接更多經銷商,把營銷活動深入到客戶界面,售後服務響應也更加及時,並逐步將管理推進到本地化,本地化管理越來越精細。

緊接着,傑克在巴西、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亞、埃及等陸續開設辦事處或分公司,持續深耕,不斷擴大全球化貿易的版圖,將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一拿下。

而拿下這些市場的同時,傑克也在結合當地市場情況,開創新品類、開發新產品,通過自主開發、自主定價,引領當地市場。

走出國門,與客戶更緊密接觸也奠定了客戶需求什麼產品,傑克就生產和銷售什麼產品的基礎。而在瞭解客戶的基礎上,傑克也在不斷推進人才的國際化。在這個階段,傑克也開始大力引進國內外的行業明白人,尤其是日本一些傳統縫紉機企業的技術專家。

國際化,銷售人員走出去,產品、服務便會隨之走出去,而技術和人才引進來,也保證了研發創新和組織能力的沉澱,這就爲傑克的國際化提供了一個良性的進程。

四、全球化階段,跨國併購買船出海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的倒閉,從而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

作爲裝備製造業的一部分,縫製產品是彈性需求產品,在金融危機期間,大部分服裝企業減少投資甚至停止投資,這使得2008年對縫紉機制造產業而言是個大蕭條之年,金融危機對行業的打擊直觀呈現在產業鏈上,行業龍頭企業因爲多元化等原因出現經營危機。

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在行業低估期,傑克卻開啓了歷史上的第一次海外收購。

2009年傑克一心想要收購德國百年名企百福,最終卻因爲文化的差異受到當地商務部門的審查阻礙而功敗垂成。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收購德國百福失敗後的3個月,傑克很快迎來了一筆新的收購,成功併購了德國拓卡和奔馬兩家知名企業。這次收購也標誌着中國縫製設備行業民營企業的海外收購首次成功。

2009年,傑克收購德國奔馬公司

德國奔馬,是世界著名高精度自動裁剪設備生產企業,有着90多年的歷史,在裁牀行業有着“奔馳”的稱譽,主要生產自動裁牀、自動鋪布機、裝布換布機等產品,與傑克的產品有很強的互補性。

爲什麼要收購國外的企業呢?

依然要從人才引入說起。阮積祥到日本考察,後來引進了多位日本工程師。他從內心佩服日本人的匠人精神,並在公司內部大力推行工匠精神,希望能從根本上改善縫紉機的工藝技術,培養產業工人。

但人才的引進,要克服太多不確定因素,引進日本人才的綜合成本遠遠超過人才價值本身。爲此,傑克想走曲線道路,通過先收購日本企業,然後批量引入日本的技術人才,並實行傳幫帶。

考察的結果是,日本企業擁有一套獨特的市場經濟機制,封閉性極強。一系列因素使得中國企業收購日本企業充滿挑戰。在通過中介機構接觸了多家日本企業之後,傑克發現收購難度極高。最終,傑克不得不將眼光轉向歐洲,尤其是德國。

中國製造基礎薄弱,各行各業都是如此。對於中國企業來說,要想實現技術的躍升,甚至發生質的改變,單純依靠自己跨不過時間這道門檻。併購國外的企業,不僅能夠借力品牌優勢,提升國際聲量,更能實現技術的融合和創新。中國具有巨大的市場,但中國企業的眼光一定瞄着全世界。

而從結果上看,傑克收購拓卡、奔馬兩家公司,很快便得到驗證。2008年經全球經濟危機,2009年傑克逆勢增長。

2010年,包括收購公司在內的傑克獲得了141%的增長,奔馬公司在收購後的第一年便扭虧爲盈。而傑克也在這一次穿越行業週期中,縫紉機銷售數量躍升爲全球第一,傑克成爲全球的隱形冠軍。

五、跨國協同,深化全球佈局

傑克在2010年實現超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建立了戰略產業鏈,實現了多方協同,夯實了傑克向更大臺階邁進的核心能力,同時收購奔馬和拓卡兩家公司爲傑克提升了巨大的國際聲量,提升全球行業的信心。

而收購奔馬後,傑克開始完善國際產業鏈,並逐步推進全球“一個奔馬”的戰略,將可標準化生產的部件轉移到中國生產,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大大降低生產成本。而對定製化需求、工藝要求更高的部件繼續留在德國,利用德國經驗豐富的專家工匠,發揮德國深厚的技術積累。

同時利用奔馬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提升綜合競爭力。而傑克更擅長渠道的佈局,奔馬的產品通過傑克的全球渠道快速進入全球市場。這樣傑克使中國成爲奔馬第二本土市場,奔馬也助力傑克走向中高端市場。

2014年,傑克推出China No.1的全球化品牌傳播策略,將傑克中國第一的理念快速傳遍全球。同時將快速服務100%的理念也在全球推行,建立起全新的品牌形象。

2015年是傑克成立20週年。2015年7月19日,傑克召開全球經銷商大會,同時推出新品——世界首款“會說話”的縫紉機。

來自印度、德國、印尼、伊朗、巴西、越南、俄羅斯、德國、土耳其等全球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160多位經銷商,共同見證傑克20週年慶典及新品發佈,這一款產品也成爲全球的爆款產品,全球累計銷量超過230萬臺。

2017年和2018年,傑克再次併購意大利邁卡、威比瑪兩家公司。爲什麼要再次發起併購?

併購的背後是傑克對於行業的深度佈局,目的在於發展自動化,開始逐步深化全球化佈局。

在這一階段,傑克的全球化也進入全面深化階段。

首先,全球渠道的不斷擴張,營收也在2018年再創新高,營收達到41億元人民幣。

其次,傑克的生產、研發、營銷、服務、文化方面在全球層面實現多方位協同。14個研發中心分佈在德國、意大利、中國的上海、北京、武漢、深圳、杭州、西安等不同城市,服務於不同類型、不同行業的客戶需求。

第三,傑克在全球各地的本地化營銷、技術、服務團隊也越來越完善,建立起全球各地的本地化營銷、技術、服務團隊,從早期的考慮如何邁出國門賣產品,逐步開始深化,邁出國門做營銷,邁出國門搞創新,邁出國門做服務。

第四,通過幾次的併購和管理探索,傑克積累下了一套獨特的跨國企業管理經驗,包括尋找國外優秀的經理人來實現高效的管理,通過文化的融合消除天然的壁壘,資產的運營效率大幅度提高,真正實現跨國協同,全球化品牌。

六、全球領航,引領行業進入無人區

2018年之後,縫紉機行業再次迎來下行週期。2020年疫情來襲,行業整體下滑。而這個時期,傑克開啓了歷史上第二次轉型變革。

從原來的產品生產銷售型企業向成套智聯解決方案服務商轉變。相對於1999年,這一次的業務形態的轉變難度更高,因爲這個時候傑克已經是行業龍頭企業,其一規模巨大,其二轉型並沒有可參考的同類企業,傑克已經進入了行業的無人區。

在這背後,是傑克的超高研發投入,每年投入營收總額的7%以上作爲研發費用,傑克一個企業的研發投入佔整個行業的50%以上。

全球建立14個研發中心,架構1000餘人的研發團隊。從硬件、軟件和人工智能領域協同並進,針對不同場景先後推出,服裝面輔料倉儲、數字板房、智能驗布、智能裁剪、吊掛縫紉、後道分揀以及服裝互聯網平臺的軟硬件一體解決方案,併爲服裝產業提供軟硬件一體化的智能倉儲物流解決方案、工商業儲能解決方案等。

轉型,表面是業務結構的變化,但從深層次看是全面的變革。因爲變革,本質上是要躍升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而支撐這一新的發展階段所需要的企業的核心能力並不相同,且這個過程註定是一個緩慢爬坡的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

傑克從2020到2021年,先後發起了戰略、組織活力、營銷等變革,通過增渠道,促活力,再次抓住行業週期,實現超行業倍速的增長。2021年增長72%,銷售一舉突破60億元,在行業內創造新高,同時也奠定行業內一騎絕塵的位置。

這個時候的傑克也真正進入了無人區,要通過自我的探索,向行業外,向全球的頂尖企業看齊,從管理、技術研發創新、營銷、規模等各個方面不斷自我突破,不斷實現自我超越,形成價值鏈,成爲全球化品牌,引領行業向前發展。

七、中國式全球化,奠定中國式增長

傑克的全球化歷程和中國大多數的企業的全球化歷程一樣,從借船出海到買船出海,最後有能力之時自己造船出海,並抓住機遇一躍登頂,實現跨越式領先。

這就是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基本發展軌跡,家電產品、3C產品、汽車產品、高鐵等各種工業產業產品都是如此。

起步晚,但是發展速度快,在滿足了中國本土廣闊市場後,出海國外,佔領海外市場,最終成爲全球化品牌,並一步步向高端突破。

而這背後是企業能力的躍遷,企業的發展是分階段的,不同的發展階段要有不同的能力支撐。而企業所達成的增長規模是衡量一個企業進入不同階段的關鍵指標。

同時,增長的背後是更大的全球視野和雄心壯志,全球化是大多數中國企業的必然選擇。但是,企業的全球化也是分階段,不同階段的全球化策略與路徑將構建企業的不同增長範式。

中國製造要突破本土市場,走向全球化市場,中國企業需要越來越強的品牌自信,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將中國的專業服務帶到海外;需要提高產品在全球市場中的市場份額,提高品牌的溢價,最終通過核心價值鏈的控制,實現躍升。如何達成這些?

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路清晰明確,那就是持續不斷地創新和拓展數字化應用,在時間窗口內構建絕對的戰略優勢,實現彎道超車。

從製造到創造,構建這些戰略優勢需要通過持續的專注能力,需要開放的視野。企業要實現高新技術和全球質量的領先,構建綜合成本的領先優勢,並持續不斷地提升管理水平,以科學的管理理念形成全球競爭力。

此外,中國的製造企業要在世界舞臺綻放,不可避免地要在同行間展開併購,以專業化構建規模化。兼併收購是加速資本集中、迅速擴大規模的一種重要途徑。

通過對企業原有業務的拆離、重組,企業賣掉不相關的、效率不高的部分,使經營集中於主業。這是中國製造想要站在世界領先位次所必需的一躍。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好文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