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手作琺琅鎏銀茶器,一杯一盞間的東方雅韻!

一葉藏秋意,自在半盞茶。一片葉子,蘊藏着秋天的氣韻; 一盞清茶,蘊藏着四季的味道。

茶席之上,茶器衆多,比如細膩溫潤的瓷,又或是古雅大方的紫砂。而銀壺銀盞,則好像是匠人採擷了一縷月光,將如練的月華悉數給予了自己正在製作的這套茶器。

煮水以銀壺爲貴

泡茶以銀壺爲尊

嗜茶之人,早早就發現了銀壺的妙處:無損茶香。 純淨柔和的銀壺,能煮出“若絹水”,故而有了那句:“煮水以銀壺爲貴,泡茶以銀壺爲尊”。

難怪,陸羽在親自對比了衆多茶具後,最終把銀壺奉爲“至潔”,把它當成了心中的“白月光”。

今天,山海風物市集爲大家推薦一款適合日用的銀壺——瓷胎畫琺琅滿花鎏銀銀壺。

點擊購買☟

瓷胎畫琺琅滿花鎏銀壺以純手工精工打造,壺身採用“非遺”宮廷絕技,讓繁花纏枝紋在壺身綻放。色調清麗而雅緻,正如詩中形容:“月光如水水如天”。

中國陶瓷藝術非遺傳承人

中國陶瓷藝術發展中心會員

鄭永煌大師手作

瓷胎畫琺琅滿花鎏銀茶具,是從泥土到美器的蛻變。古有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今有匠人制瓷,五進五出窯爐,方得一把好壺。

特選德化高嶺瓷土燒製。德化瓷土礦儲量豐富,鐵、鈦等雜質含量低,質量好。

胚子以陶藝爲基底。胎質緊密如羊脂般柔滑,線條流暢姿態輕巧。

比起普通瓷器的製作,這套茶具多出一個步驟:素燒。素燒過的瓷器,更不容易損壞。

用它製成的茶具,在充分激發出茶香的同時,也不吸香不吸味,能讓茶的一絲一味悉數進入你的口鼻。

在瓷都福建德化,民間匠人們都擁有一雙魔術手,能把尋常的泥土礦塑造成精美的茶器。

別小看了這樣一隻茶壺,它要從窯爐內“五進五出”。首先,經過拉胚成型後,它就要進一次窯,做定型素燒。

再修坯、洗坯、上釉,這些步驟完成後,便將茶具二次送入窯中釉燒,這是決定陶瓷表層好壞的關鍵環節。這套茶具,需在1380度的高溫中燒製12小時。

出窯後,匠人們會進行篩選,將次品剔除,再給其餘器具進行第一次上銀漿。這是非遺技藝的傳承,特別考驗匠人的手法。第一遍所上的銀漿叫“粗漿”,粗漿之後,茶器要第三次入窯,進行烤銀。

第一遍鎏銀後,還需要打磨,然後才能第二次上銀漿。反覆二次上銀漿的作用,是使銀表層更細膩。這時,茶具第四次入窯,讓鎏銀定器定型。

完成鎏銀後,要在瓷器表面用金線勾勒圖案,並在圖案內做色彩填充,一筆一筆形成滿彩。這個步驟十分耗費時間精力,特別考驗老師傅的畫工。待圖案色彩乾透,纔是最後一次入窯烤制。

一杯一盞一茶事

盡顯東方雅韻

出窯後,還需進行選瓷和打磨。只有把這些步驟全部走完,一個成品纔算完成了。

眼前的銀壺雖然不屬於手工捶打的傳統銀壺,但卻兼具銀器與瓷器之美。只見壺身的光澤 皎潔靈動卻不喧譁,恰如詩中所言:“色帶長河色,光浮滿月光。”

壺蓋花團錦簇,錦蝶飛舞,叢中的銀鈕佇立其間。一動一靜,一樸拙一清麗,兩相皆宜。

觀之,它有銀壺的熠熠光輝;叩之,它有瓷器的泠泠清響。

喜歡瓷器的人,都繞不開德化這個地方。德化白瓷千變萬化,如此的仿銀壺卻甚是少見。

它以瓷爲骨,以銀爲衣,只有用虔誠的匠心才能做出這樣一把好壺。

一杯一盞一茶事,品茶人清心凝神,靜穩沉着。無論是在山川丘壑之間,還是閒庭別院一角,擁有這套瓷胎畫琺琅滿花鎏銀茶器,你便可以擁有一席雅緻茶局。如果你被這套茶器的誠意打動了,就來山海風物市集,將它帶回家吧。

點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