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哥論球/世界盃乃商業與職業足球歸宿
有人問奧運足球與世界盃差別在那?正好今天發哥應邀赴高苑科大主講世界盃足球年全球錢發燒專題,答案之一正是「世界盃乃商業與職業足球的歸宿」。且看發哥來段奧運足球與世界盃的歷史淵源典故分享:
▲2008北京奧運阿根廷在男足奪金的陣容只有梅西(左一)堪稱世界一級戰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提供)
奧運足球在1900年還只是表演賽性質,從1908年第四屆開始成爲正式項目,當年正是由倫敦主辦奧運會,結果東道主的英國隊奪得了首屆奧運會足球比賽的金牌。
自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奧運足球便因國際足總(FIFA)限制職業球員參加,使共產陣營的東歐國家以假藉「業餘」身份,實質卻是專職專業的身份參賽,雄霸了奧運金牌近三十年。直至1984年,國際足總纔有條件的允許讓職業球員參加,但仍然有所限制,即歐洲及南美洲曾經參加過世界盃的球員不得參加,而其他洲區的所有球員則不在此限。不過,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蘇聯等共產國家因爲報復的關係,杯葛了該屆奧運,所以,到了1988年漢城(今稱首爾)奧運,才真正集合了一些技術水準高的球員參賽。
而自從1992年開始,奧運足球的參加資格,不再限制歐美踢過世界盃的職業球員,一律改爲23歲以下的球員都能參加,隨後,爲了增加可觀性,國際足總於1996年的奧運會開始,再准許每隊加入三位「超齡」球員參賽,即三位超過23歲的球員可以參加。
現在的世界,男女平等,奧運會有男足的比賽,當然也有女足的比賽,女足被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比男足晚得多,直到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女足纔開始加入奧運比賽的行列,不過,女足奧運會參賽球員則沒有年齡限制,所有參賽國都可以派遣最強陣容出戰奧運。
儘管如此,至今,奧運男足仍然沒有集結世界上最好的球員出席,因爲國際足總不允許全面開放好手都參加奧運會,只爲維護世界盃纔是最高水準的足球舞臺。
世界盃的創辦正是挑戰着奧運會的龐大勢力。1904年5月21日,法國、荷蘭、比利時、瑞典、瑞士、西班牙和丹麥七個國家的足球界代表聚會巴黎,成立了國際足球總會(FIFA)。當成立二年後即1906年原本準備舉辦第一屆世界盃足球賽時,歐洲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工廠倒閉,工人大批失業,各國足協無錢組隊參賽。當時組織還很小的國際足總也同樣陷入經濟困境。沒錢辦事,成了世界盃足球賽流產的唯一根源。
在這股失業浪潮中,在大英國協,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的優秀足球員,爲了謀生,紛紛賣身於職業足球俱樂部,賺取微薄的工資。此風很快地殃及歐洲和南美的許多國家。
職業足球員的增加,大大削弱了這些國家業餘足球代表隊的實力,因爲早期奧運會限業餘選手參賽的原則,把許多優秀的職業球員排除在奧運會足球比賽門外,這些國家改派業餘代表隊參賽又吃大虧,因而不願參加;倒是匈牙利、奧地利等國以「售貨員」、「職員」等隱瞞職業球員的身分參賽,又佔盡便宜。喋喋不休的國際足壇,要求創辦一個允許職業足球員參加的世界大賽之呼聲日高。
1928年5月,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國際足總大會上,終於決定了1930年在烏拉圭創辦第一屆世界盃足球賽,它的誕生,是職業足球發展的必然產物,使得商業足球和職業足球運動員有了自身的歸宿。
▲踢世界盃的阿根廷十一人戰將不只梅西一人而已個個都是星級人物。(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提供)
自從1930年世界盃足球賽問世以來,這80多年來,FIFA國際足球總會像經營商業一樣,經營着世界盃大賽。隨着世界經濟的繁榮,足球技術水準的提高,比賽的增多,電視和衛星技術的運用,足球商業化的規模愈來愈大,經營的花樣愈來愈多,範圍愈來愈廣,世界盃足球賽已經成了一樁龐大的全球化商業。賽場內外,成千上萬美元的交易,廣泛地刺激着世界經濟的發展,它使世界盃得到空前的興旺,使主辦國家盈利幾十億美元,使足球明星財源滾滾,更使FIFA變成了世界體壇首屈一指的「大富翁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