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當醫師要打斷腿2/醫糾鑑定匿名制挨批「黑箱作業」 錯誤審判撕裂醫病關係!

記者羅志華、孫於珊/臺北報導

整形外科醫師黃慧夫被控業務過失導致病患截肢,纏訟12年才獲得無罪清白,期間「衛福部醫事審議委員會」卻做出2次結論相反的鑑定結論,又因醫審會匿名制,法官無法傳喚鑑定人出庭作證,最後由沒有醫療專業的法官,根據鑑定報告外行審理內行」,黃獨自舉債打官司,從醫熱情也被消磨殆盡,他痛批:「錯誤審判,是撕裂醫病關係元兇!」

▲黃慧夫感嘆官司消磨了他年輕時從醫的熱情。(圖/記者黃彥傑攝)

黃慧夫曾公開說:「以後兒子要當醫生,我就打斷他的腿」,獲得清白後態度較爲緩和表示,如果孩子真的想從醫,「我會建議他到國外去,不要像我被訴訟折磨。」黃慧夫表示,「醫師有時要在短時間內對病症做出判斷,司法人員針對過去已發生的事實辦案,若做了錯誤的審判,也該被檢討」。

▲黃慧夫舉債打官司,靠自己爭取清白,痛批錯誤判決是撕裂醫病關係的元兇!(圖/記者黃彥傑攝)

黃慧夫受訪時表示,「病家無辜的」,即使病患或家屬在訴訟中口惡言,他都能接受,但司法人員在未詳盡瞭解醫療事件的情況下,做出錯誤的起訴、判決,加深病家對醫師的誤解,「是撕裂醫病關係的元兇!」而本該是最具公信力的醫審會,竟在本案2次鑑定得出相反結論,還因匿名制,讓法院想傳鑑定人出庭也找不到人,更讓黃慧夫質疑醫審會根本「黑箱作業」。

鑑於醫療糾紛專業性,「2017年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分組決議中,在實踐修復式正義項目內,建議醫療糾紛調處中,以修復式正義爲精神替代糾紛解決模式,藉由對話的善意,重建醫病關係,並啓動「多元雙向醫療爭議處理機制試辦計劃」。全國各地醫療院所較集中,較常發生醫療糾紛的法院,也會設置醫療專股專庭,法官學院也會開課,供法官瞭解醫療實務運作。

牙醫師鄧政雄建議用「初步鑑定與調解」減少醫療糾紛爭訟難題。(圖/記者孫於珊攝)

擁有法學碩士學位的牙醫師鄧政雄指出,法官也是人,依自身經歷的不同,對鑑定報告解讀可能不同,因此法官訓練非常重要,至於醫療鑑定制度牽扯範圍廣而複雜,在學術論文等文獻中探討非常多,醫界法界各角度說法都有,表示這是個兩難議題,若持續推動醫糾發生時的「初步鑑定與調解」,相信能減少後續司法爭訟。

所謂「初步鑑定與調解」,指的是衛福部近年持續推動《醫預法》的主要立法原則,「醫療事故即時關懷」與「醫療爭議調解先行」,雖然目前法案尚未完成立法,但各大型醫療院所、司法機關都已逐步在落實,以臺中地檢署爲例,主任檢察官黃政揚就指出,目前中檢在收到民衆提告醫療案件後,不一定會送醫審會,可能就近送彰基、中國醫、中山醫榮總做初步鑑定,有時會將案件送衛生局進行調處,透過第三方醫師介入、講解說明,讓民衆瞭解個案發生的真相,促進雙方溝通,提早結束訟累。

不過鄧政雄認爲,醫療糾紛處理的改革是一條長遠的路,現階段由醫審會作的鑑定仍被認爲是較爲中立客觀的參考,對醫師來說,做好自我保護,術前「告知」到位、診療「病歷」做好,最好還要「錄音」,面對醫療糾紛時才能不畏懼。

療愈!紓壓!心訣大公開

二手票券豐富你的生活

專題新聞

【專題新聞】

►兒當醫生要打斷腿1/名醫搶救傷患被控害截肢 纏訟12年獲清白嘆:醫生豬狗不如

►兒當醫生要打斷腿3/通常、可能VS絕對證據 法律與醫療專業決定醫糾勝敗

►兒當醫生要打斷腿4/近5年1048件醫療致死僅2%起訴 判決確定每案需費7.36年

►兒當醫生要打斷腿4/近5年1048件醫療致死僅2%起訴 判決確定每案需費7.36年

►兒當醫生要打斷腿5/法律人連病歷都看不懂 寒蟬效應讓醫審會維持匿名鑑定

►兒當醫生要打斷腿6/醫審鑑定「匿名才特別敢寫」 首要培養法官「看得懂、問得對」

►兒當醫生要打斷腿7/衛福部《醫預法》卡關 臺中院檢突破盲點醫病調解成功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