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盜版避風港”,短視頻侵權該終止了
“5分鐘帶你看完一部大片”,合法嗎?近日,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等70多家影視傳媒單位和企業發佈聯合聲明,對網絡上出現的公衆賬號生產運營者針對影視作品內容未經授權進行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行爲,將發起集中、必要的法律維權行動。聲明同時呼籲,短視頻平臺與公衆賬號生產運營者提升版權意識,避免誤入侵權泥潭;呼籲社會各界對侵權內容予以舉報、刪除、屏蔽,形成“先授權後使用”的良好行業生態。
近年來隨着自媒體和短視頻平臺的高速增長,短視頻成爲互聯網知識產權侵權高發地帶,熱門電視劇、綜藝節目、院線電影更是被侵權的“重災區”。12426版權監測中心發佈的《2020中國網絡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顯示,僅2019年至2020年10月間就累計監測疑似侵權鏈接1602.69萬條,獨家原創作者被侵權率高達92.9%。專家指出,5G時代來臨,短視頻產能將進一步釋放,創作者和網絡服務商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尊重並保護版權,才能營造出健康的短視頻產業發展環境。
熱門電視劇、綜藝節目、院線電影成爲被侵權的“重災區”
近年來,我國短視頻行業發展迅猛,短視頻因碎片化、趣味性等特點受到越來越多網友的喜愛。據最新統計,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8.18億,佔網民整體的87.0%。在各大短視頻平臺上,專業從事影視素材“搬運”的賬號層出不窮。只要在短視頻平臺隨便檢索一部熱播影視劇,都會出現大量重新剪輯搬運後的短視頻。電視劇《山海情》熱播時,一些視頻賬號將每集精華內容剪輯合併,以“合集”形式發佈在某短視頻平臺上,總播放量過千萬;某博主將電視劇《覺醒年代》剪輯成數段短視頻發佈,該賬號上傳的作品集全部由各類影視劇截取而成。
相關監測數據顯示,熱門電視劇、綜藝節目、院線電影是被侵權的“重災區”。從短視頻侵權量排名前10的電視劇來看,《人民的名義》短視頻侵權量26.93萬條,《甄嬛傳》短視頻侵權量26.11萬條,《亮劍》短視頻侵權量17.67萬條。記者發現,在某短視頻平臺上,十餘個影視類賬號將《人民的名義》原劇每集壓縮剪輯爲幾分鐘的“精華版”,以“全集”“集錦”“合集”等形式發佈,播放量少則兩三百萬,多則千萬甚至過億,均未標註視頻來源。
因爲侵權問題,一些網絡服務商還曾與影視公司對簿公堂。2019年3月8日,“華數手機電視” App擅自播出電視劇《花千骨》的56個片段,總時長約200分鐘,法院判決華數公司賠償愛奇藝經濟損失10.5萬元。2019年8月,“圖解電影”軟件未經許可提供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連續圖集,法院判決該軟件運營方賠償原告經濟損失3萬元。除短視頻外,與之相關的音樂、圖片等領域的侵權糾紛案件也頻頻發生。2021年1月11日,快手App因提供《千與千尋》《阿麼》歌曲使用,用戶通過該平臺拍攝視頻時可以選擇上述歌曲作爲視頻背景音樂,法院判決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賠償原告華宇世博音樂文化(北京)有限公司經濟損失。
2021年4月9日,53家影視公司、5家視頻平臺及15家影視行業協會發表聯合聲明,對影視作品內容未經授權進行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行爲發起維權行動。專家指出,“搬運”是指將他人制作的短視頻直接下載到自己的賬號裡,並在短視頻平臺上進行傳播;“切條”是指將原本完整的影視劇長視頻分割成一條條短視頻,在線進行分享、傳播等的行爲,甚至造成“短視頻追劇”現象。SMG版權資產中心副主任姚嵐秋認爲,這些行爲不僅侵犯了影視作品權利人的複製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合法權益,某些短視頻還以混剪取代全篇,損害影視作品的完整性、曲解影視作品內容的主旨原意。“影視創作者的原意被任意剪輯的短視頻歪曲,甚至產生南轅北轍的歧義,打擊了原作者的創作積極性,將影響影視行業的長遠發展,破壞影視行業的健康生態。”
在短視頻領域,法律維權者面臨着界定難度高、取證週期長、追究責任難等痛點,如何釐清平臺在侵權過程中的責任也是維權難點之一。我國2006年出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中引入“避風港原則”,參考國際通行做法,構建“通知-刪除-轉送-反通知-恢復”的網絡著作權侵權處理流程。同時,《條例》引入“紅旗原則”,即網絡服務提供者在“知道”或“應當知道”服務對象提供的作(制)品侵權的情況下,未主動刪除或斷開鏈接的,仍構成侵權。
據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教授陳紹玲觀察,近年來版權保護環境大爲改善,幾乎所有平臺都不存在未經授權的熱門、完整影視音樂作品,相關短視頻被傳播平臺儘可能地壓縮到了有限時間之內。但隨着新型網絡傳播形式的出現,基於合理適用規則的複雜性,僅靠網絡服務商來界定短視頻是否侵權,存在着一定難度;法律實踐過程中,“紅旗原則”在短視頻領域的適用難度也非常大。現有的法律規則誕生於長視頻侵權氾濫的時代,對短視頻的適用存在難度。“網絡服務商必須守土有責,通過鑑別視頻時長、監控分類分區排行、嚴格執行‘通知-刪除’等方式,盡最大努力過濾明顯的侵權行爲。”陳紹玲說。
專家認爲,“避風港原則”的產生有其歷史的合理性,但目的並非限制和減輕網絡服務商應當承擔的侵權責任,更不是在版權保護領域開闢一個不受管轄的“盜版避風港”。部分平臺存在“默許侵權者使用,坐等權利人通知刪除,甚至延緩刪除”等濫用“避風港原則”的現象,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目前,我國正在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協同各短視頻平臺嚴格監管、把關,保護原創作品、保護影視創作人員的創作熱情。2018年,國家版權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信部、公安部聯合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2018”專項行動,明確指出,未經授權不得直接複製、表演、傳播他人影視、音樂、攝影、文字等作品,不得以用戶上傳爲名、濫用“避風港”規則對他人作品進行侵權傳播。去年的 “劍網2020”專項行動中,四部門開展了視聽作品版權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短視頻領域存在的侵權盜版行爲,嚴厲打擊通過流媒體軟硬件傳播侵權盜版作品行爲。
2020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進行了第三次修訂,並將於今年6月1日施行。其中,“電影作品、電視劇作品及其他視聽作品” “電影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統一改稱爲“視聽作品”,爲短視頻等新類型網絡作品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爲,《著作權法》的修訂有助於減少劣幣驅除良幣的現象發生,而各大短視頻平臺應當在版權保護的過程中主動“站好崗、放好哨、把好關”。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數家主要短視頻平臺正積極制定相應規則制度,進一步監督約束並糾正侵權行爲,營造風清氣正、合法合規的創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