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手有米酵菌酸 住家採檢連假後出爐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出現直接證據。立委徐巧芯出示北市府3月24日時採檢寶林員工手部、砧板、環境的照片。(姚志平)

臺北市政府2日公佈委託臺大法醫所採檢寶林茶室結果,在A13店越南籍胡姓代班廚師手部檢體驗出「米酵菌酸」,證實毒素髮生在廚房。臺大法醫所長翁德怡表示,廚師只是間接媒介、不是帶原者,可能頻繁摸到某個食材而沾到毒素,且推斷「幾乎不可能」有人下毒。

衛生局3月24日前往寶林茶室採集2把刀具、1個砧板,以及胡姓廚師手部,只有廚師手部檢體驗出米酵菌酸。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指出,這就是很直接的證據,能指出寶林茶室提供的食物有毒。臺北市長蔣萬安更重話直指「寶林的責任你跑不掉」。

衛福部2日公佈寶林茶室新增1例食物中毒通報病例,爲1名13歲女童,在3月23日食用粿條後腹痛,就醫後已返家休養。寶林案至今累計30人食物中毒、2人死亡;原本在加護病房搶救的5人,1名49歲女性轉一般病房。至今在22人體內檢出米酵菌酸。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指出,食藥署3月28日已在信義A13店帶回8項環境檢體,最快今日會知道結果,但百貨公司每天均清潔,恐怕結果都是陰性,已請檢警自胡姓廚師家中帶回14項環境檢體,以釐清米酵菌酸來源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到底從何而來?預估清明連假後會有結果。

王必勝強調,如今重點已不是米酵菌酸,而是爲什麼會出現毒素?有賴科學還原毒素產生的來龍去脈,其共有三大要素,第一是細菌,要找出唐菖蒲伯克氏菌;二是介質,包括高度懷疑的粿條、椰子、澱粉等;最後是什麼環境讓它長出,例如食材是否沒有冰好。

至於爲何只有廚師手部檢體陽性?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牀毒物部部主任楊振昌表示,最大可能性是「食材被污染」,廚師每天接觸食材,下班後手洗乾淨了,隔天上班又接觸遭污染的食材,才導致驗出陽性,而刀具、砧板可能因爲洗的比較乾淨,才無檢出。米酵菌酸需經嘴巴吃進去纔會中毒,廚師有碰到沒有吃進去,所以沒中毒。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法醫科主任高大成則表示,遭米酵菌酸污染的食材很有可能是調味料,纔會造成有人食入濃度高而重症死亡、有人症狀輕微,如果真如他所預測,同一批遭感染的進口調味料極可能還有其他流入市面,必須全面禁用才能防止又有人誤食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