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錦囊·出海季|智能硬件出海,如何殺出重圍?
生成式AI給了智能硬件許多想象空間,谷歌、Meta都紛紛入局。面對海外競爭,其中的佼佼者智能眼鏡、寵物智能用品等To C產品,如何打動消費者?如何突破同質化?
9月25日(週三)19點,【CEO錦囊】出海季邀請到了「CATLINK」CMO王敏君、「Rokid」海外電商總經理邵華強,和我們一起聊聊:智能硬件出海,如何殺出重圍?
在這場直播中兩位嘉賓主要討論了以下問題:
1、寵物硬件和智能眼鏡這兩個賽道的市場情況和人羣特點,這幾年有什麼變化?
2、「CATLINK」和「Rokid」的出海策略不太一樣,請兩位分享下各自出海的時間點、目標市場,以及觀察到哪些差異化表現?
3、「CATLINK」和「Rokid」的產品都是直接面向消費者,兩位怎麼理解產品和用戶的關係,如何面對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4、兩家公司做出海都有一段時間了,請問各自通過哪些渠道進入目標市場並找到精準用戶?
5、兩家雖然品類不同,但都是面向To C市場,各自在銷售渠道、售後方面的經驗有哪些?
6、智能硬件前期的研發和生產成本較高,你們如何考慮自己產品的定價?
7、隨着出海的企業越來越多,如要做智能硬件出海,請兩位給三條錦囊妙計。
以下爲兩位嘉賓和36氪的對談,部分內容經過整理編輯:
36氪:寵物硬件和智能眼鏡這兩個賽道的市場情況和人羣特點,這幾年有什麼變化?
王敏君:雖然很多人認爲這是一個好市場,但當媒體大肆宣傳時,可能並不是進入的最好時機。全球寵物市場的趨勢都差不多,寵物主人的類型大概有兩種:一種是把寵物當孩子來照顧,另一種是把寵物當作朋友。此外,老年人養寵的趨勢也在上升,因爲老齡化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總的來說,養寵人羣主要還是偏年輕,尤其在35歲左右,女性在這個羣體中占主導地位。
關於變化,我想從CATLINK 的成立聊起。我們在2017年成立,這時市場上只有海外的自動貓砂盆,比如Litter Robot和Catgenie。這些產品主要是自動的,能解決寵物主每天清理貓咪排泄物的問題。我們很快意識到這個需求並開始研發,推出了全球首家IoT設備的智能貓砂盆。到了2019年,整個行業開始向智能化轉型。你會發現稱重傳感器已成爲智能寵物用品的標準配置,用於識別貓咪的重量。現在大多數出海的智能產品都是中國製造,整個出海市場也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在亞馬遜平臺,出海的智能貓砂盆品牌增加了非常多。
邵華強:我們現在正處於可穿戴AI硬件的浪潮中,像眼鏡、吊墜這種產品已經吸引了大量的投資。比如Limitless Pendant 融了約三億美金,AI Pin也融了不少。但這些產品在市場上的表現並不理想,尤其是CIP產品受到了很多批評。從用戶層面看,智能眼鏡的男/女性比例大概是9:1,很多男性的動手能力較強,他們會自己改造產品。往更大範圍看,在可穿戴設備這個品類上,女性用戶對美的需求遠遠大於男性。她們會考慮產品是否能讓自己看起來更美,或者不會顯得怪異,或者是否舒適。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爲行業可能還需要十年的時間。
目前,AI的應用主要是通過APP或網頁,但最好的載體可能是耳機和眼鏡。眼鏡這個品類尤其受歡迎,因爲可以一直佩戴。耳機是一維的,只能聽,而眼鏡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包括視覺和聽覺。在智能眼鏡這個大類中,又分很多小類。有些眼鏡只帶了一個聽筒,本質上是個眼鏡形態的藍牙耳機。華爲和小米的產品都屬於這一類,它們可以接入簡單的AI功能,比如語音交互。深圳的製造商在這方面有優勢,因爲成本較低,可以快速出貨。但引領行業的還是技術紮實的企業和產品,比如Meta和雷朋合作的Ray-Ban Meta眼鏡,在基礎功能上增加了攝像頭,使我們從語音時代進入了拍照時代。很多用戶用它來拍攝短視頻,或通過拍照來識別和搜索信息。
中國廠商想追趕這個趨勢面臨一些挑戰,之前快手嘗試過類似的產品,但失敗了。Snap也嘗試過,但銷量只有幾十萬臺。歸根結底,基礎設施的投入是關鍵。現在開源的AI能力讓中國廠商有能力追趕。不一定需要從零開始研發大模型,可以接入GPT或其他大模型。
36氪:「CATLINK」和「Rokid」的出海策略不太一樣,請兩位分享下各自出海的時間點、目標市場,以及觀察到哪些差異化表現?
王敏君:我們的策略很簡單,哪裡的成本低、資源方便,我們就先進入哪裡。沒有首選北美市場,是因爲東南亞離我們更近,物流成本更低,一星期就能到,而且我們有東南亞的資源。所以產品成熟後,我們在2019年選擇出海東南亞。先是泰國,然後是日本和韓國,接着是整個亞洲市場。之後在2021年進入歐洲市場,2022年正式進入北美。今年會把重心放在北美,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首先,東南亞市場中,泰國的養貓人羣成熟度比國內高。他們非常喜歡貓,而且通常養多隻。我們的多貓識別產品非常符合當地市場需求。北美用戶在養寵理念上有所不同,他們更傾向於聽從獸醫的建議。我之前在北美出差時,發現他們對寵物的照顧比較隨意,除非獸醫建議,否則他們不會限制寵物的飲食。北美的寵物種類很多,年齡段分佈也很廣。
其次,北美用戶對智能用品的接受度沒有亞洲用戶高。北美80%的寵物用品銷售還是以線下爲主,大部分門店賣的都是非智能產品,他們確實需要時間去了解和接受。還有,北美市場的寵物基數很大,不只有貓,還有狗、馬、小寵。很多人問爲什麼我們不做狗的產品,因爲狗的情緒比較外向,主人可以很容易地感受到狗的狀態。而貓不同,它們的情緒更內斂,主人需要通過智能用品來監控它們的健康狀態。所以,智能用品在貓市場上更有需求,這也是爲什麼我們選擇專注於貓的智能用品。
邵華強:古話說得好,天時地利人和,這在商業上尤其重要。以Rokid爲例,我們在2020年順勢推出了一款紅外測溫眼鏡,可以在3米外測量體溫。這款產品在海外市場大受歡迎,我們由此進入海外市場並建立了銷售渠道。那一年,儘管市場環境艱難,我們還是實現了盈利,並取得了逆勢增長。這告訴我們,把握趨勢非常重要。
第二點,我認爲人是公司最重要的戰略。我們在這方面也走過彎路,比如海外電商質檢,如果用錯了人,會浪費很多時間。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執行團隊,即使產品再好,市場趨勢再對,也難以成功。馬雲說過,執行是最重要的。再好的想法,如果執行不到位,也是徒勞。
最後,產品本身的質量也非常關鍵。我們的產品屬於改善生活品質的類別,不是剛需,而且價格相對較高,所以我們主要面向發達國家市場。在北美,我們的用戶主要是科技從業者和動漫愛好者。在歐洲,我們的用戶更多的是體育迷,因爲歐洲的體育文化非常深厚。
總的來說,我們在海外市場的經驗告訴我們,把握趨勢、找到合適的人、以及產品本身的質量,是成功的關鍵。
36氪:「CATLINK」和「Rokid」的產品都是直接面向消費者,兩位怎麼理解產品和用戶的關係,如何面對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王敏君:我們之前的團隊比較小,所以跟用戶的距離走得非常近。我們會收集用戶的反饋進行產品迭代。例如,我們的貓砂盆有個功能是監測寵物的大小便,這個就是去年通過一個用戶的洞察來分析的。此外,泰國用戶在多貓識別技術的研發上提供了很多幫助。根據反饋我們優化了多貓識別算法,使之變得更加精準。
我們也會根據貓的品種和不同寵物主的需求進行產品優化,比如有適用於矮腳貓的小白系列產品,以及面向不同頻次、時間段出差人羣的智能貓砂盆。我們的核心是從貓的數量和寵物主人的使用場景出發,無論是出差還是在家,我們都致力於解決他們的問題,不斷迭代和優化我們的產品。
此外,因爲用戶想了解他們寵物一年的健康狀況,我們每年都會推出寵物健康數據報告。比如去年有一個客戶,他的貓咪因爲年紀大去世了,寵物主希望得到貓咪使用產品期間的所有數據,把它保存在區塊鏈上。我們導出了所有數據發給他,這正是我們用心做產品,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體現。
邵華強:對於智能眼鏡這個市場來說,每家公司都會根據自己的目標場景和用戶羣體來定義產品。比如,有些產品加了攝像頭,有些則沒有,都能滿足一部分用戶的需求。像Ray-Ban Meta,它有攝像頭和麥克風,可以進行第一人稱的拍攝。而我們的產品去掉了攝像頭,只做顯示,再加上一些傳感器,就可以做空間計算。基本上,所有做硬件產品的公司都是從用戶需求出發的。
我們之前也踩過坑。如果完全從技術出發,不考慮實際使用,那這款產品可能根本就沒法用。六年前,我們剛開始做智能眼鏡。當時團隊想做出一款全能產品,既有顯示又有攝像頭、麥克風,還想做成一體機。最終做出來的一體機重量達到了100到150克,根本沒辦法長時間佩戴,並且一體機的連接線很容易出問題。後來,我們把這款產品改造成紅外測溫的,才把價值千萬的存貨賣掉。
所以,從一開始就要想清楚產品滿足什麼用戶,能在什麼場景下解決什麼問題。就像蘋果的Vision Pro,雖然蘋果有號召力,產品確實不錯,但買單的基本都是行業內的人。普通用戶很難接受,有些可能是爲了炫耀,但實際體驗後發現承受不了。
總的來說,智能眼鏡的市場教育還需要時間。Meta的成功也是因爲它找到了一個相對共性的需求,並給出了一個好的解決方案。
36氪:兩家公司做出海都有一段時間了,請問各自通過哪些渠道進入目標市場並找到精準用戶?
邵華強:Rokid是一家技術和產品驅動的公司,我們確實會傾聽用戶的聲音,但也加入自己對產品的理解。我們不會盲目的相信市場,因爲市場其實也有一定的欺騙性。因爲我們自己也是產品的使用者,本身能代表很大一部分用戶羣體,很多開發的功能也是基於我們自己的需求。比如我們不會因爲用戶說想要一體機我們就去做一體機。因爲即使我們做了,用戶可能也不會買。我們曾經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發現這樣做並不實際。因爲智能眼鏡這個行業非常前沿,我們基本是在引領討論,很多媒體也會關注我們的產品。
智能硬件的毛利率並沒有那麼高,所以我們不會大規模地做廣告。但我們會在品牌建設上做一些工作,例如參加展會,或者通過衆籌和媒體報道吸引行業內外的關注。產品衆籌對我們這個品類非常友好。今年上半年我們剛結束了最新一代的衆籌,籌到了大約1000萬人民幣,這是今年行業最高的衆籌金額。很多用戶通過衆籌平臺瞭解到我們的產品,並認可我們的品牌和產品價值。另外,一些大客戶和渠道商也會主動聯繫我們。比如日本的都科摩公司就是主動找到我們,希望將產品引入日本。包括一些全球頂級的數碼渠道商也會主動聯繫我們。
總的來說,我們會通過各種渠道來進入市場,包括衆籌、媒體報道、行業展會和與大客戶合作。
王敏君:我非常認同邵總的觀點,我們也是通過產品力來推動業務的。首先,CATLINK的目標市場非常明確,就是養貓的愛貓人羣。這個羣體相對容易找到,也有一些社羣和私域的特性,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是通過連接當地的養貓社羣和資源來做代理,這樣切入市場是比較快的。
我們產品一開始的價格比較高,大概是兩千多人民幣,所以購買的人羣基數並不大。但隨着價格的下探,我們的產品慢慢開始普及。
其次,一些市場已經有早期品牌完成部分市場教育了,我們要做的就是慢慢滲透。比如,美國的市場在2017年已經有了Litter Robot等自動貓砂盆品牌,他們之前是在全球銷售的,所以我們在進入北美市場時,已經有一定的用戶基礎了。對於我們這樣的品牌來說,這種市場教育和傳播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們的產品能夠藉助這些先行者的努力,更快地被市場接受。
36氪:兩家雖然品類不同,但都是面向To C市場,各自在銷售渠道、售後方面的經驗有哪些?
王敏君:由於貓砂盆體積較大,所以主要還是通過線上渠道銷售。去年和今年,線上銷售都是我們的核心業務。在歐洲,我們的智能產品已經進入了3C和寵物用品渠道。寵物智能用品是一個新興領域,市場對這類產品的認知度還不夠高。但隨着銷量的提升和用戶數量的增加,線下市場對智能寵物用品的接受度在明顯提高。傳統的寵物用品主要還是通過線下門店銷售,寵物智能用品則主要靠線上。以北美市場爲例,亞馬遜仍然是最主要的銷售平臺。
我們主要有兩種銷售模式,一種是代理,另一種是自營。以代理爲例,泰國有當地的代理,他們負責處理所有本地的售後問題,我們只需要提供一些售後配件,這種模式相對簡單,我們主要提供支持。而自營模式,尤其是美國這邊就比較複雜。我們沒有在美國的團隊,所以需要向在北美做得很好的企業學習,比如EcoFlow或者追覓。他們會通過電子郵件、電話等方式提供服務,這些服務通常由業務流程外包(BPO)團隊來支持。
渠道方面,2022年我們考慮過衆籌,但衆籌平臺要求很高,比如Kickstarter要求產品必須是全球首發,但我們的貓砂盆在國內市場和東南亞已經賣得很好了,所以並不符合全球首發的條件。後來嘗試過獨立站和亞馬遜。一開始的規模比較小,我們會通過數據分析來驗證可行性和投入產出比(ROI)。
之所以放棄了獨立站,專心做亞馬遜平臺。主要原因是ROI不划算,我們沒有足夠的預算去做。比如,獨立站的運營要求比亞馬遜高,需要海外倉庫的人員配置,組織架構更復雜,並且需要流量投放、網紅推廣和網站製作。而亞馬遜只需要運營人員和FBA操作以及簡單的客服就能維持。還有一點,當時亞馬遜上的競爭較少,整體趨勢也比較好。
售後方面,國內我們會提供上門維修、清洗,甚至以舊換新的服務。在海外,這些服務我們暫時做不到,我們會盡量通過溝通來解決問題,比如直接退貨或換貨。所以我們的售後成本相對較高,因爲產品體積較大。我們的核心目標還是解決客戶的問題,出發點是幫助客戶。
邵華強:我們的產品主要是在線上銷售,但也在線下有一些合作,比如在美國和山姆會員店合作,在日本和DOCOMO的4S店合作。這裡有一個經驗分享,線上線下的SKU最好分開管理。因爲線下渠道通常需要更高的利潤率,如果線上線下的SKU相同,線下渠道可能會因爲線上的低價而受到影響。這樣分開管理,可以避免線下渠道因爲線上的促銷活動而要求退貨,從而減少協調管理上的麻煩。
我們的推廣策略相對簡單,主要是邀請一些媒體或KOL進行深度的產品測評和使用體驗。因爲這類3C產品比較新穎,用戶需要更深入的瞭解產品能解決什麼問題,以及產品的特點。同時,我們也會參加一些大型展會,比如即將到來的黑五購物節,雖然在這上面的投入不會特別大,但這些活動對於用戶體驗產品非常重要,因爲能夠親自體驗產品。
線下的代理渠道方面,我們和王總的情況差不多,但我們有一點優勢:本地團隊。很多產品能直接發到當地的前置倉庫。今年我們還沒有上電話服務,目前主要還是通過郵件來解答一些問題,同時注意前置倉庫的問題。不過,我們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用戶運營團隊,我們有全方位的用戶運營渠道,包括Facebook、電子郵件等。
總的來說,我們的用戶羣體雖然還沒有達到手機市場的量級,但目前的營銷和銷售策略已經足夠覆蓋我們的目標客戶。我們主要關注的是大型展會和重要的銷售節點,以確保我們的產品能夠觸達潛在用戶。
36氪:智能硬件前期的研發和生產成本較高,你們如何考慮自己產品的定價?
王敏君:2022年到2023年上半年,國內的智能寵物用品還不是很普及,市場趨勢非常好,競爭者不多。我們的競品一開始賣4000多人民幣,因爲老闆是做供應鏈出身的,他一算毛利率太高了。如果再打個折,把價格從4000多降到2000,我們就能直接進入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來。所以,我們當時定價的邏輯很簡單,直接砍掉一半的價格,用2000多的價格打入市場。
到了2023年下半年,競爭變得激烈。尤其是第四季度之後,大概有十幾家大品牌進入市場,包括亞馬遜以及一些沒有品牌的獨立站賣家。今年,智能貓砂盆在北美市場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價格也在不斷下降。我們現在的價格已經降了200多美金,個別競品促銷期間的價格甚至能降到100多美金。主要還是以硬件成本爲核心考量,海外市場還會考慮一些物流、平臺成本,以及參考競品的價格。
邵華強:Rokid在ToB和ToC領域都有佈局,因爲現在沒有標準範式,我們會根據用戶的反饋來調整,尤其是B端的反饋。ToC這塊我們確實有定價權,因爲中國掌握了整個產業鏈。我們在海外的售價會比國內高一些。從品類上來講,我們不做純語音和只有攝像頭的產品,我們主要做觀影類。
一款智能硬件的核心成本結構,軟件佔大頭還是硬件佔大頭?客觀來講,如果我們計算毛利率,通常只計算硬件部分,軟件成本會算到研發成本里。從行業的定價來看,像蘋果這樣公司上來就定3500美金,對創業公司來說是個很大的福利,留下了很大的空間。我們沒必要定3000萬美金的價格,但可以定1000美金,這個價格比較合適。我們會基於市場接受的範圍來定價,基本上也是行業內賣得最貴的。比如我們能賣到七八百美金,而一些二線企業只能賣到五六百美金,另外一些深圳的廠商賣到三四百美金,大概就這麼一個梯度。
36氪:隨着出海的企業越來越多,如要做智能硬件出海,請兩位給三條錦囊妙計。
王敏君:我認爲對於做智能產品的公司來說,有三條核心原則:
第一,無論你做什麼,財務賬目一定要清晰。對於首次出海的公司來說,可能會遇到很多成本計算不準確的問題,這可能是個大問題,包括物流成本等各種費用。海外市場的變化實在太多,這些都要考慮清楚。
第二,如果是智能產品,售後問題也很重要。你不能只是賣完產品就不管了,售後的成本也需要考慮進去。
第三,就是串貨問題。對於智能產品來說,可能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爲我們可以通過後臺設置來控制。但如果是非智能產品,串貨可能會非常嚴重。即使是智能產品,如果沒有設置好後臺的技術控制,也可能會遇到串貨問題,這會給消費者帶來很多麻煩。
總的來說,清晰的財務管理、關注售後服務以及控制串貨問題,這三點對於智能產品的公司來說非常重要。
邵華強:我分析了三個關鍵點,其實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天時”就是中國發展的這個階段。我們這些從業者,包括直播間的觀衆,都處於一個全球化的視野中,我們的目標是做全球生意。但全球市場有很多選擇,所以在進入市場前,一定要做好市場調研,瞭解趨勢。比如,如果你現在進入王總所在的行業,可能就是進入了一個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
第二,“地利”就是選擇趨勢。你的產品一定要創新,避免陷入價格戰。不一定要做大,但要找到自己的細分市場。有些產品雖然小衆,比如掏耳朵的工具,但也能賣得很好。如果你的產品沒有創新,只是跟隨別人,那就會很辛苦。
最後,“人和”就是團隊。如果你是老闆,要看你自己是否擅長組建團隊。很多時候,如果用錯了人,損失的不僅是工資,更是機會。即使你的產品很好,但如果執行不到位,也很難成功。
這三點我們都經歷過,都踩過坑。所以,無論是選擇市場趨勢,還是團隊建設,都非常重要。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觀看完整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