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炎裕專欄-「尖牙股」變「媽媽股」的投資意涵

尖牙股變成媽媽股(MAMAA):Meta(原臉書)、Alphabet、Microsoft、Amazon和Apple;也有人認爲應該是變成漫畫股(MANGA)較適合:Meta、Amazon、Netflix、Google和Apple。更有人認爲特斯拉纔是正港明日之星,把科技巨頭公司名稱玩起字母排列遊戲。

克萊默主持的《瘋狂錢潮(Mad Money)》是NBC散戶解盤報牌節目,克萊默是以金融傳教士自居,BARRON'S雜誌曾報導吉米克萊默每年大約報出7,000檔明牌,當然影響力最深遠的就是尖牙股:2013年克萊默創造「FANG」名詞,由Facebook、亞馬遜、Netflix、Google組成,理由是這些公司「具備市場徹底稱霸的主導地位」。2017年再加入蘋果,成爲「FAANG」,象徵美國最受歡迎且表現最佳的五大科技股,也幾乎是過去10年高科技巨擘的同義詞。

字母變動遊戲背後的有幾個投資意涵,第一個是被大家注意到的是網飛(Netflix)被剔除新的組合內,克萊默挑選微軟替代,主要理由有兩個:一是Netflix市值(10月底約3,000億美元)遠遜於其他巨擘;另一個理由是串流影音競爭激烈,特別是迪士尼在疫情階段全力投入,雖然今年網飛挾韓劇「魷魚遊戲」帶動訂閱成長,但未來可能沒有「具備市場徹底稱霸的主導地位」。

第二個是注意「新領域」纔有徹底稱霸的可能:Meta市值超過9,000億美元,改名後股價短線止跌,雖然臉書各項爭議難解,但改名後「元宇宙」議題後,五年內他的聲量最大,加上持續大幅投資不計未來回收,祖克伯要的是穩定現有長期投資法人機構的信心,只要長期持股不鬆動,市值就有機會回升。

類似狀況如特斯拉的SpaceX跨入低軌衛星、擬開發火星;亞馬遜積極推動太空旅行等,這種科技大廠掌握先進者優勢,再加上網路傳播力量,瘋狂天才掌握了新世紀科技世界運行法則,可能是巴菲特永遠無法理解的。

第三個是網路軟體業務遠比硬體高成長高利潤:10月29日微軟市值2.49兆美元超越蘋果的2.48兆美元,成爲全球市值最高公司。今年前10月微軟股價上漲約50%,而蘋果同期漲幅約12%。同樣是網路霸主的亞馬遜和Alphabet市值也分別達1.7兆美元、1.97兆美元。再者,比較80年代美國科技霸主INTEL與Microsoft發展策略:Microsoft躍居成全球市值第一大,而INTEL還在信心喊話重返晶圓代工策略,股價與市值仍持續下探,還點名挑戰臺積電,我們對臺積電有信心但會擔心未來全球員工管理。

第四個是科技巨擘仍持續高速成長:長期資金都愛投資科技巨擘,這些大廠持續透過併購壯大,因此靜態分析這些巨擘基本面實屬多此一舉不自量力,現在網路言論普遍訕笑臉書改名「逃避問題」,但二年後Meta營運應該和現狀大不同,五年後可能又完全不同,最明顯範例是搜尋引擎谷歌(Google)在多次併購後展現超高速成長,例如2006年10月Google以16.5億美元股票交換買下YouTube,堪稱最成功的成長併購。因此,蘋果、特斯拉、臺積電等全球霸主股價根本不會有高估低估問題,只要市場持續多頭,這些企業市值就會持續成長。

第五個是隱私議題影響社羣媒體廣告收入:蘋果iOS14加入隱私新政策「App追蹤透明度(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ATT)」於4月26日上線,這項新政策注重用戶隱私保護,直接影響應用程式商廣告投放與效益衡量,今年下半年Snapchat、Facebook、Twitter及YouTube營收都受衝擊,預計損失至少98.5億美元(約臺幣2,745億元)。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臉書用戶龐大所以其受衝擊最嚴重;而Snapchat損失業務佔比最大,因爲其廣告主要重心在智慧型手機。

最後第六個是神奇的特斯拉議題:第三季起特斯拉股價大漲後市值突破1兆美元,股價大漲後,10月底財報果然優於預期,穆斯克以3,531億美元資產成爲全球首富,財產是巴菲特的三倍,金融市場股價走勢和基本面差距遠超過想像:穆斯克纔在第二季狂怒汽車晶片商囤積影響出貨,而且全球汽車廠商全部投入電動車,保時捷、福斯、雙B、福特與豐田電動車都影響不到特斯拉生產與銷售,特斯拉市值比排名第二至第十的車廠總和還高,赫茲租車訂單利多事件更能證明馬斯克對掌控股價的出神入化。但或許汽車市場不會有任何廠商「具備市場徹底稱霸的主導地位」,所以吉米克萊默本次調整,還是沒有把特斯拉(T)放到字母排列遊戲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