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翁啓惠樂觀看生技:新藥一定有好幾個會成功
文/段詩潔
假如沒有翁啓惠,臺灣的生物科技產業不會長成今天這個樣子」,是很多人的共識。翁啓惠自擔任中研院基因體中心主任,鼓勵技轉及產業化,並延攬國內外人才,共同推動《生技產業條例》,成爲臺灣生技業的重要推手。
「臺灣生技業現在有20幾個藥走到三期臨牀,拿到藥證後就是量產、銷售。一定有好幾個會成功,所以期待是有它的道理。你說會落空?我不相信。」翁啓惠樂觀看待臺灣生技產業,但他強調,問題是這些產品真的有市場嗎?價值有多高?能不能在國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假如有,只要1、2個藥成功,就能奠定臺灣生技產業的基礎。
他認爲,全世界能發展高階生技的國家不到10個,而且都是在教育、創新上非常完整的先進國家,只要臺灣有1、2個藥成功,就能證明臺灣生技可從頭走到尾。他也指出,生技產業之所以有前景,因爲華人佔了全世界4分之1人口,但使用的醫藥或健康產品都是西方世界研發出來的。基因不一樣、生活習慣不一樣、對健康的概念也不一樣,甚至醫藥的使用劑量都不一樣;光是照顧這四分之一的人口,就有相當大的市場,更何況拓展到不同人種。
「臺灣在生技的研究很有活力,我只是當啦啦隊。假如政府看得到,應該去培植,不是隻停留在學術界」。怎麼樣讓學術跟產業銜接,與國家發展目標一致,要靠政策引導;翁啓惠認爲,臺灣生技業素質高,會超越新加坡、南韓、日本。
他解釋,新加坡雖然很敢延攬人才,只是製造了一個平臺,並沒有深耕。南韓政府拚大企業模式,但生技業的特色在於變化太大,不能走大企業;美國重要的藥都是小公司發明出來的,臺灣中小企業是有名的,很適合發展;日本走傳統制藥較保守,臺灣更顯創新,「臺灣的活力看來看去是最強的,就是要有環境和制度支持,少批評,多鼓勵,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