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生物製藥研究所所長蔡士昌:建立無後顧之憂的健康循環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生物製藥研究所所長蔡士昌。圖/顏謙隆
規模小、產值低、受限政府制度與法規的鬆綁,這些都是臺灣生技業共同的現象,作爲產業與學界中間的角色,想提出一個重點,就是在面對生技的市場面、投資資金面要有認知,生技產業是一個長期投入的產業。
以我身旁的友人爲例,常看到電子業跨行投資生技業,如以現在的電子業的標準,投入在三年內就要有回收,就要看到利潤與希望,無法達成獲利目標的人甚至必須再去募資,導致他們覺得生技業是一個風險很高的行業。
我想包含政府、民間企業也許都需要改變他們這個短期的思考,以一個建造這個產業健康環境的投資觀念來投資,也許是比較好的做法,這是首先要說的。
第二,以美國爲例,可以思考讓國內的產業投資學術研究,譬如說,產業界對臺大研究所或醫學院的老師call for proposal,經專家審覈通過,由業者提供經費進行開發,老師只要做驗證確效就好,然後由產業界來審視這個提案是否值得繼續投資,這樣產業學界直接的連結,對整體的發展也是不同的方向。
第三,就我所看到的,大部分生技產業的從業人員的薪資都偏低,當然這正是因爲產業回收期長所致,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所以,如能投入前就認知到,生技產業是需要健全環境的建立、長期投入的產業,就不會有錯誤期待而能放心地走下去。
第四,培養跨領域人才,最近大家都在談AI,臺灣在這方面的技術在世界上有它的基礎存在,資訊業如果和生技業結合,就能產生跨領域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