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貴公子!WeMo創辦人吳昕霈捨棄600萬年薪 玩出「共享機車」新經濟
採訪:吳佳穎
文/吳佳穎
現在大家琅琅上口的「共享機車」,其實2015年以前還是個陌生概念,而在臺灣打出這片市場的WeMo創辦人吳昕霈,來自新光吳家第三代。回臺前,曾服務於英特爾、麥肯錫,毅然捨棄新臺幣600萬年薪,回臺創業。
吳昕霈說,創辦WeMo就是想解決臺灣城市的問題,同時這是「新經濟模式」,市場纔剛起步,把新經濟市場比成海洋,目前的規模都還是「小蝦米」而已。不過從和泰iRent、GoShare也氛氛加入戰局來看,也證明了一個新市場被WeMo玩了出來!
▲共享機車WeMo威摩科技創辦人吳昕霈。(圖/WeMo威摩科技提供)
「一開始WeMo公司在民權西路上,還有部分是鐵皮屋,真的很有車庫創業的感覺!下雨時,雨滴打在鐵皮屋上叮叮噹噹的聲響,在辦公室內講話要用喊的才聽得見。」一位初期就加入的員工如此描述當時狀況。
吳昕霈透露,捨棄國外優渥的高階白領的工作,選擇在鐵皮屋摸索新市場,過程當然有壓力和不確定性,太太還跟他抗議過:「嫁給你時,沒說要創業,這簡直跟騙婚沒兩樣!」
▲共享機車WeMo威摩科技創辦地點是位於民權西路上的鐵皮屋,員工笑稱是「貨真價實的車庫創業」。(圖/WeMo威摩科技提供)
吳昕霈坦承:「其實外界也很多人來挑戰我說,第一你不是這個產業(機車行業)的人,第二你連機車都不會騎,憑什麼去創造一個共享機車的服務?」,但他相信自己觀察經濟變化的眼光。「一開始我們去看世界的大趨勢,科技進步、智慧手機普及,加上車聯網潮流、循環經濟、空污、少子化等議提,再從臺灣在地的特色着手找主題」。他用麥肯錫人的思考模式、步步推論,發現機車這一塊還沒有人試過,隱隱向他招手。
「我們看到手機已被創造出很多功能,但機車這個行業,幾十年來沒有大的變化。纔會想說,是否能帶給這個行業更乾淨能源、更智慧化服務,這個東西是不是有戲唱?」吳昕霈考量機車市場比較大,然後海外的拓展性也是有,就鎖定這個議題,透過跨產業、跨領域人才腦力激盪出「無站點式隨處租還的機車服務」(共享機車)。
吳昕霈是理性思考人,他說「是想周全了,才跨出創業這一步」,但殊不知,接下來驗證纔開始,他苦笑「跨出這一步後,發現之後跟前面想的那些,完全無關!」
創業第一年,公司都在兜產品、兜解決方案,即軟硬體的整合,把服務做出來。這個現在叫WeMo Sentinel (哨兵)Box的黑盒子,就是機車智慧的大腦,在環境中不斷運算、收集資訊,但當初從設計到量產花不到一年,大約6到8個月,速度在業界非常快。吳昕霈說:「歸功於臺灣有很多獨有的ICT產業一條龍,整個生態系非常完整。」 當時也在短時間內,創出讓合作機車廠非常驚豔的Keyless無鎖匙系統。
▲WeMo與機車廠合作,創造出用App即可隨地租還、無鑰匙啓動的共享機車服務。(圖/WeMo威摩科技提供)
他說,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弄一個黑盒子,他因爲兜過了,摸索出消費者要哪一套,要幾分鐘之內啓動機車離開等,這個「使用者體驗」就變成所謂的standard(標準)。所以纔會說,競爭的門檻不是在黑盒子的技術,而是資訊、數據去作什麼應用。就好像巧克力蛋糕也有個「標準食譜」,問題是再來可以進化成什麼?後續纔有戲唱。
吳昕霈分析,現在大家都可以很容易作出共享機車,但能否持續纔是重點。每個品牌都有定位,就像蛋糕市場,也可能有人會說要來做低價市場、有人要作高端時尚、有人在意講故事要講得很漂亮、也有人追求傳統,「本來競爭就是沒有一定」。
「其實一切纔剛起步,真的是連那個市場都還沒到一個規模。有人會問我說,三家的競爭好像怎樣怎樣。我覺得,都講太早。」吳昕霈說,如果市場像牆上的白板一樣大的話,其實業者現在只是白板筆點出的幾個點,還在填滿這張白板的過程當中,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把市場做起來。
▲WeMo創辦人吳昕霈。(圖/WeMo威摩科技提供)
「真的可能未來10年、20年都做這件事,如果能夠那麼順利的話。」他分析,因爲這是一個完全新興的產業,不是隻在講共享機車,而是整個移動產業的大趨勢變革,沒人知道真正答案是什麼。
吳昕霈表示,目前我們只能說,以我們的觀察去勾勒出一個藍圖,希望往這個方向前進,是移動產業Solution Provider,未來肯定是不會只是「車子還能怎樣」,而是「移動服務可以幹嘛?」,臺灣有這樣的科技實力,可以在這個部份輸出Know How。因爲科技很難說,說不定5年之後,無人車到處都有,也有可能,跟科幻電影裡拍得一樣,大家靠磁浮黑科技在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