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雞排/來電就知口味 宋耿郎的手機藏秘密
他幾乎拿起手機就能喊出對方姓氏,例如「王先生,你還是要1份雞排1份雞皮,不辣,對嗎?」又如「李小姐,妳這次一樣要蔥味雞排2塊、甜不辣1份,小辣嗎?」
他深知,前幾年博士雞排賣的不只是雞排,還有「博士」2字;熱潮消退後,他除了要求雞排口感,也要求服務品質。
「雞排是入門門檻頗低的生意,大至連鎖店,小至路邊手推車,許多人都在賣雞排,我若因成名而忽略品質,終究難以生存。」宋耿郎強調,成名後的這些年,他的工作不曾改變,「除了前制醃肉交給代工廠,其他不管是剪肉、炸雞肉、接訂單、騎摩托車外送,我沒有一項不做。」
對於雞排的口感,他亦再三試驗。「我炸雞排的手藝,最初是跟宜蘭一家雞排店學的,但老闆只教我一塊雞排要炸幾分鐘;自己慢慢摸索後,才發現其實每批雞肉不同,炸的時間必須要靠經驗拿捏。」
宋耿郎指指掛在攤子上的食用說明,「我常提醒客人,拿到雞排後要放置3分鐘,等待『後熟』再吃。」那是他從牛肉後熟作法得到的靈感,「雞排入油鍋後,只炸到9分多熟,起鍋後利用餘溫讓其熟透,如此才能保住肉汁,吃來不會太澀太柴。」
他說話的過程中,又接了幾通電話訂單。特別的是,他幾乎拿起手機就能喊出對方姓氏,例如「王先生,你還是要1份雞排1份雞皮,不辣,對嗎?」又如「李小姐,妳這次一樣要蔥味雞排2塊、甜不辣1份,小辣嗎?」
問他如何辦到?他秀出手機,上頭密密麻麻的電話不只輸入姓氏稱謂,還記錄前一次訂單和口味,「立刻叫出客人名字,會讓對方覺得你很用心;而且一般人口味不太會改變,愛吃的品項也差不多,你能馬上幫他說出訂單,幫客人省電話費,客人慢慢產生信任感,自然常常會來買。」
見宋耿郎善於造勢,又善於經營客羣,不禁讚歎他不愧是博士生,行銷和服務心法都高人一等。他卻說:「其實,我也曾踢到鐵板。」2013年,逢甲商圈一位副總邀他進駐,他自覺名氣夠大,就連店面位置位於商場最內部也信心滿滿,「結果賠了30萬元作收,最後還是乖乖回到豐原和潭子。」
這是我第二次到臺中潭子工業區上班,之前同鄉告訴我工廠附近的這家雞排很好吃,我吃了之後也覺得喜歡,1周大約會買3次。而且老闆會說英文,菜單也都標註英文,對我們這些看不懂中文的外國人很方便。我這次再從菲律賓來臺中工作,和過去一樣1周來買3次,也會帶同鄉朋友一起來買。
更多鏡週刊報導【博士雞排番外篇之二】當房仲發傳單 自負鬥雞變「不要臉」【博士雞排番外篇之一】42歲擺攤 資優生背後的孔雀與魯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