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快變「死海」 全部填成平地只需百年

渤海水質惡化,圖爲北戴河附近的海景。(圖/本報資料照)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渤海是中國唯一的內海面積僅7.7萬平方公里,面積雖不大,但曾經是中國大陸的「漁業搖籃」,但如今沿海各省競相發展,熱火朝天的大面積填海建設重化工等工業區,就連主管官員也表示,渤海基本上已喪失漁場功能

根據大陸媒體報導,平均水深僅20公尺不到的渤海,隨着環渤海經濟圈的崛起,渤海水質一落千丈。從2006年到2010年,環渤海經濟圈GDP由人民幣5.5兆飆升到8.7兆,增幅58%;海水污染面積則從1.189萬平方公里(約佔15%)增加到1.699萬平方公里(約佔22%)。

據表示,當地的錦州灣就曾出現過海底重金屬鋅超標2000多倍、鉛超標300多倍、排污口附近7平方公里海灘無任何生物,等等被稱爲「死灘」的現象,如今渤海魚汛早已消失,就連大陸國家海洋局官員也公開評價,「渤海作爲漁場的功能已基本喪失」。

報導引述「2010年中國環境公報」顯示,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差,爲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爲無機氮、活性磷酸鹽石油類、鉛和鎘。在這些污染物中,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所佔比例較大,其中無機氮超標率高達95%。這兩種污染物主要來源爲農業污水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屬於營養物質,可依靠海水自淨能力進行分解、轉化。至於鉛、鎘等重金屬以及石油類,則都是工業污染所造成,比例相對較少,但海洋自身卻無法分解,對環境危害更大、影響可長達數十年甚至上百年。

報導指出,環顧渤海經濟圈各路「諸侯」都有各自的發展規劃天津在打造濱海新區,河北在建設曹妃甸開發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均已進入國家戰略層面遼寧也規劃出「五點一線」沿海戰略。

在環渤海沿岸處處熱火朝天的建設高潮中,重化工成爲環渤海三省一市較勁的焦點,例如石化已成爲天津的第一大產業;山東「黃三角」雖是高效生態經濟區,但核心城市東營濱州濰坊也都大張旗鼓推出石化項目煉化產能更是接近億噸級;東北大連沿海一帶也是化工廠密佈。

以天津濱海新區的南港工業區爲例,這座「世界重要的重化產業基地」到2023年總投資將達8000億,可提供20萬個就業機會,而這20萬人就能創造出1萬億元人民幣的產值,簡單說,就是「目前天津2010年GDP就是1萬億,一個南港工業區就可再造一個天津。」因爲立即的經濟效益太高,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何各地都對化工項目趨之若鶩。

由於大型重工業項目依海而建,所以就必然佔用大面積的溼地和灘塗地。報導指出,僅2008年渤海沿岸三省一市各臨港產業區港區已經規劃或正在施工圍海項目達28個,圍海面積爲807平方公里。有人測算,以此速度,只需90多年渤海就會被填爲平地。而填海行動中,被稱爲「地球之腎」的溼地、灘塗首當其衝,加速渤海水質的惡化,因爲農業和城市污水中的主要污染元素氮、磷在這裡沉降、過濾、分解。如果溼地和灘塗因填海佔用而大量消失,污水將會直排入海,喪失緩衝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