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不可少?能預防和治療疾病?小心兒童保健品的那些“忽悠”!

新華成都8月15日電題:必不可少?能預防和治療疾病小心兒童保健品的那些“忽悠”!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翟永冠董小紅

9歲的成都男孩浩浩,遇到了這個年齡和性別不該有的尷尬,他的胸部竟然開始發育了。經醫生診斷,孩子是因爲吃了過量含有激素的保健品。類似浩浩這樣因爲服用保健品帶來身體損傷的例子並不少見。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增高的、補鈣的、益智的……形形色色的兒童保健品被愛子心切的家長們送進孩子的口中。和老年人往往被套路購買保健品不同,兒童保健品多是家長主動選擇,虛假宣傳、隨意忽悠讓家長心甘情願慷慨解囊。

小標題)服用保健品反造成身體損害 有的孩子同時吃好幾種保健品

“起初是孩子不願意去上游泳課了,也不說原因。直到有一次出去吃飯時,孩子把湯倒在了身上,卻死活不讓我脫上衣,才發現孩子的乳房竟然發育了。”浩浩媽媽李女士告訴記者,經兒科醫生診斷,是因爲吃了不少補鋅的保健品導致激素紊亂,生長加速。

與浩浩相似,6歲的天津孩子林林因爲尿急尿頻住院治療,醫生診斷爲高鈣尿症導致的尿路感染。林林父母說,孩子每天都吃從國外買來的補鈣產品。醫生評估後認爲,林林是因爲鈣攝入量過多導致高鈣尿症。長期高鈣會影響鐵、鋅等微量元素吸收,造成免疫力低下、貧血、厭食等症狀。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科醫生朱華說,因濫用保健品導致兒童身體損傷來求醫的案例並不少見,問診發現,不少家長都是擔心孩子營養不足,或者覺得應該提高免疫力就給孩子服用,有的孩子長期服用某類保健品,有的孩子甚至同時服用多種保健品。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的兒童保健品名目繁多,補充微量元素的、保護腸胃健康的、健腦的、增強免疫力的……記者在多地的藥店母嬰店等看到,深海魚油、DHA、蛋白粉等兒童保健品被放在醒目位置,價格從十幾元到幾百元不等。有銷售人員稱,牛初乳、蛋白粉等產品在家長羣體中備受推崇,葡萄糖酸鈣、葡萄糖酸鋅口服液等補充微量元素的產品非常暢銷,口味酸酸甜甜的,小孩子都喜歡。

“只要是對孩子有益的東西,我們都願意嘗試。”成都家長宋先生說,他現在給孩子買的各種保健品都是一些育兒圈、朋友圈推薦的,包括深海魚油、益生菌、蛋白粉等,半年都吃不完,有新的還會繼續買。

(小標題)不少產品號稱能治療和預防疾病 涉嫌虛假宣傳

廣告法明確規定,保健品的廣告不能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不能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不能聲稱或者暗示廣告商品爲保障健康所必需等。但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兒童保健品在銷售時會暗示家長產品是健康所需或具有預防治療功能,涉嫌違法

“用於治療缺鋅引起的營養不良、兒童生長髮育遲緩”“用於預防和治療因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引起的各種疾病”“用於治療因缺鈣引起的疾病”……這樣宣稱有治療或預防作用的兒童保健品比比皆是。一些家長告訴記者,總是擔心孩子身體弱,看到這樣的廣告就想試試。

一些實體店銷售人員更是極力誇大保健品的功效。“提升免疫力”是萬能話術,不好好吃飯就要補鋅,睡覺不安穩要補鈣,個兒不高也要補鈣,維生素、蛋白粉是必不可少……有家長告訴記者,孩子近視,自己曾購買了一款號稱進口的美國葉黃素兒童護眼保健品,銷售員說“能有效抵抗孩子視力下降,提高眼部免疫力”,“花了幾千元,孩子吃了半年,一點效果也沒有。”

成都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孩子平時愛動課堂上老是安靜不下來,一家母嬰店銷售員推薦了一款補充鐵鋅硒等微量元素的兒童保健口服液,稱“能改善孩子多動的個性”。“一千多元買了3大瓶,孩子吃了一個月狀況一點沒改善,後來去醫院診斷髮現孩子是多動症,需要立即接受正規治療。”

還有一些根本不適合兒童的保健品也宣傳對孩子有好處。比如,紅景天是一種不適合青少年服用的產品,此前,國家食藥監管部門發佈的案例中,有銷售商宣稱“堅持服用一段時間後,以往上課犯困的現象得到很大改善,學習效率也有所提高,全天都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和精神面貌”,欺騙和誤導消費者。

(小標題)市場監管待加強 家長應理性消費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兒童保健品市場規模達425.7億元,其中嬰幼兒保健品規模約178.9億元,佔比42.02%。

今年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了《假冒僞劣重點領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提出要開展特殊食品監管專項行動,聚焦“一老一小”,加大對保健食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的抽檢力度。

一些基層執法人員表示,實際工作中對於虛假宣傳等“普遍違法”的問題,難以依靠監管做到完全禁絕。公開投放的廣告容易監管,但銷售員推銷時吹噓保健品的醫療功效,很難監管。

受訪專家表示,監管只能解決部分問題,要避免兒童保健品濫用,還需要家長提高科學素養。天津市兒童醫院營養科醫生楊軍紅表示,合理飲食、正常發育的孩子一般並不需要額外服用保健品。過多攝入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都可能產生負面作用,有的保健品還含有激素,過量服用會對孩子成長造成損害。“如果確有必要,最好到醫院做相關檢查及營養評估,然後有針對性地調節飲食,科學進行藥物治療及添加營養補充劑。”楊軍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