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海,真的要被時代拋棄嗎?

不管心理上能不能接受,北上海確實發展的慢。

上海現代化開發的起點是外灘、南京路,通常以國際飯店爲座標原點。

我們發現,南部確實更加成熟。

向北5公里是大寧,地段能級不如南部的徐匯濱江。

西北5公里是真如、甘泉,能級不如西南部的徐家彙、定西路。

向東北5公里已經跨過瑞虹新城,到達和平公園、東外灘一帶,能級大致相當於後開發的浦東。

標在中央活動區規劃圖上,能級一目瞭然。

簡單來講,向南五公里基本在CAZ內,向北5公里基本出了CAZ。

向北10公里是寶山共康,向南10公里是前灘,能級差距更大。

巧合的是,西南10公里是漕河涇開發區地鐵站,西北10公里是桃浦核心祁連山路地鐵站。

漕河涇與桃浦,幾乎是外環內兩個極端。

東北10公里是三門路、復興島,最近互聯網企業過來,發展的還算不錯。

西南10公里西郊賓館、漕河涇一帶,發展更早更成熟。

15公里基本到外環,西南外環和北外環的差距不講了,肉眼可見。

北上海掉隊,主要是1992年後。

一些朋友認爲上海政治中心在康平路,本來西南部發展就早。

有一些道理,但是城市邊界的擴張主要還是經濟發展決定。

1957年上海地圖

1957年時,人民廣場是絕對的地理中心,南北均衡。

1988年,上海建成區地理中心還是人民廣場。

1988年上海地圖

1992年浦東開始大開發,上海整體上了快車道,南北差距才真正拉開。

北上海是如何跑輸的?以後會不會反超?

北上海跑輸,原因之一是黃浦打敗了靜安。

黃浦、靜安原來並駕齊驅,是上海這座城市的靈魂和凝結核。

黃浦選擇了向南,合併了南市、盧灣。

靜安選擇了向北,合併了閘北。

現在明顯黃浦發展更快,南市、盧灣、黃浦融爲一體。

在董家渡、老城廂買房的人,不會再覺得這裡是南市。

閘北的印記卻始終存在。

新房價格就能看出地段差距,整個黃浦都站穩了16萬,上海絕對的一線。

蘇州河除了蘇河灣其他地方只敢批10-13萬,二線價格。

上海的地段一環一環擴散,最核心的地帶北上海跑輸了,次級地段能級跟着下降。

西藏北路如果跟老城廂地段一樣,大寧就能對標徐濱。

九十年代南市區、閘北區都不太發達,爲什麼現在南市區完全融入黃浦,閘北卻還頂着新靜安的帽子?

有一個原因就是靜安閘北合併太晚。

黃浦2000年就吞併了南市,那是上海發展最快的黃金年代。

黃浦出錢南市出地,開發了一大批樓盤。

2011年合併了盧灣,老城廂一帶跟新天地慢慢靠攏。

盧灣、南市南部相對薄弱,又趕上了世博大開發,地段整體擡升。

完全參與了上海的黃金20年,黃浦全境中央活動區。

2015年底靜安才合併閘北,2017年上海開發速度就慢了下來。

該來的資源基本都來了,靜安-閘北組合錯過了攻城略地黃金時期。

爲什麼2015年才合併,可能因爲運氣吧,上海各區的發展運氣成分本來就很大。

再加上一些不能說的原因,靜安發展一直不太順利。

合併之前不夜城、大寧一帶就不錯了,華僑城蘇河灣已經奠定了一線豪宅地位。

靜安到底給閘北賦能了什麼?

黃浦2000年合併南市,現在主流購房者當時還沒成年或還沒來上海,完全沒感知。

2015年的事情大家基本都有印象,也影響了兩區的融合。

可能20年後,大家也不記得閘北的事情。

你覺得接下來這20年,閘北哪些地段能成長起來?

2025年哪些板塊漲起來

哪些板塊一分不漲 歡迎私信諮詢

靜安跑輸了黃浦,虹口、楊浦又跑輸了長寧、徐匯。

長寧的崛起 ,又是運氣太好。

改革開放後我們決定吸收外資,最終選址在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就了古北,成就了長寧。

爲什麼選這裡?

有個說法是,爲了不佔外商便宜。

外商在虹橋機場落地,往東走7公里,我們在人民廣場出發,往西走7公里,剛好在虹橋開發區這裡匯合。

野史的說法都挺野,不過選址長寧肯定跟虹橋機場有關,近水樓臺。

到現在長寧依舊是涉外氛圍最濃厚的區域,機場真的給了很大貢獻。

虹口、楊浦自然沒這個優勢。

徐匯運氣也不差,拿到了上海最早的地鐵1號線,1993年就通車了。

2號線本來要去楊浦,兩區各拿一條重磅線路也不錯。

偉人突然要搞浦東,領導只好讓2號線去了浦東,楊浦錯失機會。

直到2007年楊浦腹地才迎來第一條地鐵8號線,還是趕在世博前通車降低了運力,比徐匯晚了十幾年。

世博的故事不講了,楊浦濱江、北外灘一帶確實也是備選方案之一,後來就選黃浦、浦東、徐匯一帶,這運氣差距真沒辦法。

徐匯、長寧現在是發展最迅速的市區之一,差距越拉越大。

想想上海這段時間的機會,開放外資、上汽、互聯網、房地產、金融、世博會、央企總部、長三角一體化甚至現在的未來產業先導區,都跟虹口、楊浦、閘北關係不大。

現在互聯網企業去了楊浦,算是扳回一些運氣,希望未來擺脫墊底標籤。

南北兩區各自老大差距拉開,下游地段差距自然拉開。

南北小弟的差距,也影響了大哥們的發展。

1958年上海發生了一件大事,吞併了江蘇10個縣城,面積擴大8倍以上。

這些區域起點不如上海,但是版圖的擴張極大的影響了上海發展。

2000年上海劃了4個副中心,初心是做凝結核,帶動東北(五角場)、西北(真如)、西南(徐家彙)、東南(花木)各自的開發。

反過來講,各個片區的經濟實力,也決定了各個副中心的上限。

徐家彙的下游小弟,太能打了。

一號線下去有莘莊,向南輻射奉賢。

黃金時期上海版圖上四分之一的區域,居民進城第一站都是莘莊。

上海南站對接金山小火車,搶了金山客流。

九號線下去是七寶,向西收割整個松江。

五角場最多輻射一下淞南,真如輻射嘉定,腹地還是不如徐家彙廣闊。

沒辦法,合併的10個縣城西南部居多。

有小弟衆星捧月的支持你,你纔是中心。

上海的發達,根基還是江浙的繁華;徐家彙的成就,也離不開西南的大片郊區。

北上海本來有崇明島這個大殺器,空間極大,可惜2017年定位成生態島。

東外灘20年,還處於開發初期;前灘10年,全部建成。

前灘崛起有運氣成分,也離不開腹地的資源支持,廣大的浦東南部、閔行浦江、奉賢等,都可以將前灘作爲進城第一站。

上海南部的優勢,現在看起來是全方位的,從核心到邊緣,全面的領先。

歸根到底,還是得了地利。

天時大家共有,人和網上不能講,地利就成了拉開差距的主要原因。

看操盤細節,北上海犯了很多錯誤,諸如浪費了中原地區、三號線資源的抽離、東外灘拆遷困難等等。

其實很多都是土地資源不足導致的無奈。

地理條件,仍舊是決定城市命運最大的因素。

你覺得北上海未來會追上乃至反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