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2020退市風雲錄:暴風、樂視作別 新規“出世”

(原標題:A股2020退市風雲錄暴風謝幕、樂視作別 新規“出世”鉅變山雨欲來)

2020年,不僅是註冊制碩果累累的大年,更是退市制度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年。

今年以來,A股市場退市企業數量合計16家,其中千山藥機、凱迪生態、樂視網、暴風集團等或“劣跡斑斑”,或經營惡化等典型風險個股紛紛告別A股市場。

儘管相比美股等成熟市場每年8%左右的退市率而言,這一退市數量“微不足道”,但同往年退市情況來看,數量已大幅提升。近五年來,2015年至2019年,A股市場退市企業數量分別僅7家、1家、5家、5家、10家。

此外,*ST金鈺、*ST剛泰等企業的終止上市決定已經下達。因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ST金鈺、*ST剛泰均收到了上交所關於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相關事項的監管工作函,目前兩隻股票均已停牌。

而這一系列舉措,只是A股市場常態化退市的起點。

12月14日,滬深交易所對《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下稱《股票上市規則》)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等多項配套規則進行修訂(以下合稱“退市新規”),並對外公開徵求意見

業內人士看來,隨着註冊制大幕緩緩拉開,各項頂層設計規則逐步完善,A股市場即將邁入退市新“常態”。

“退市制度的修定主要有兩個目標,一是爲了適應註冊制改革和新經濟發展的需要;二是爲了統一整合A股市場的退市制度。這都是爲了更好地適應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需要,提升在中國資本市場配置社會資源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受訪指出。

隨着註冊制大幕緩緩拉開,A股市場即將邁入退市新“常態”。視覺中國

年內16家企業退市

2020年,是資本市場成立三十週年,同時也是A股市場退市進程頗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今年合計16家A股企業退市,創下了A股退市數量的新高。

對年內退市的16家公司來說,因面值原因而退市的公司佔大多數,高達9家,佔比高達56.25%。其他7家公司中,千山藥機、金亞科技、樂視網、龍力生物、保千里6家是因暫停上市後首個會計年度繼續虧損被交易所採取終止上市措施,而暴風集團則是因無法按期披露年報

自2019年7月28日,暴風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馮鑫先生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後,暴風集團就此陷入絕境。今年年中,暴風集團更是自爆公司員工僅剩10餘人,同時存在拖欠部分員工工資的情形

因未與相關審計機構簽署協議、尚未完成聘任首席財務官的工作等原因,暴風集團遲遲未能完成2019年年報和2020年中報的披露。2020年7月8日起,暴風集團被暫停上市。9月21日,暴風集團進入退市整理期,成爲首隻跌幅20%的退市股。11月10日,暴風集團正式揮別A股,結束了五年的上市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五年前,暴風科技上市時,曾一度被市場視爲新經濟的典範,其股價在40個交易日內漲停37次,打破了A股漲停紀錄,總市值一度超過360億元,動態市盈率超過250倍。截至其退市前,暴風集團還有63526戶股東

暴風集團的遭遇只是嚴格執行退市制度下,A股生態的冰山一角。根據wind數據顯示,16家退市公司在告別A股時,合計擁有134.36萬戶次股東,2020年也成爲中國股市歷年退市公司波及股東戶數最多的一年。

其中,樂視網是波及股東戶數最多的一家,其在退市時合計有280789戶股東被封印。

猶記得2010年上市時,樂視網還是風頭無兩的明星企業,尤其是2015年4月28日,伴隨着創業板牛市到來,樂視網股價飆漲至122元,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成爲繼BATJ後第五家市值超1000億元人民幣的互聯網公司。

一個月後的樂視網除權日,其總市值更是大漲至1526.89億元(盤中高達1656億元),一度超過了當時的萬科A。

而後,隨着樂視資金鍊危局出現,賈躍亭遠走美國,繁華開始落幕——2017年,虧損138.78億元;2018年,虧損40.96億元;2019年,虧損112.79億元。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樂視網的歸母權益爲-144.99億元。

由於公司2019年度經審計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期末淨資產均爲負值,樂視網股票於2020年6月5日進入退市整理期,並於7月21日正式摘牌。

而回顧其他因面值退市的企業,也同樣在公司經營、內控合規等方面存在較大漏洞。如今年8月退市的神霧環保,在終止上市前控股股東就出現鉅額資金缺口,隨後這一危機被傳遞到上市公司,神霧環保非經營性資金情況佔用浮出水面。

9月16日退市的千山藥機,被證監會認定其2015年、2016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同時存在2017年未按規定對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公司資金履行臨時報告義務等相關情形。值得關注的是,曾拋“賭博論”的千山藥機董事長劉祥華還被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

眼下,還有一衆已被“披星戴帽”的風險警示股正徘徊在退市邊緣。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截至12月29日晚收盤,A股市場合計有7家企業股價不足1元,其中除了*ST剛泰、*ST金鈺已經鎖定退市外,*ST鵬起、*ST歐浦、*ST富控、*ST天夏、*ST宜生等企業也岌岌可危。

其中*ST宜生已連續11個交易日股價不足1元,*ST天夏連續10個交易日跌破面值,*ST富控、*ST歐浦、*ST鵬起則停牌至今。

退市新規迎新變局

邁入2021年,A股退市制度還將迎來“新變局”。11月28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公開表示,對於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殭屍”,要增強退市剛性,決不允許“久拖不退”。

12月14日,深滬交易所發佈退市相關規則修訂徵求意見稿,其以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爲方向,完善退市指標,簡化退市程序,拓寬多元退出渠道,進一步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以期對上市公司“退市難”問題進行破局

具體來看,新規中的交易類指標,將原來的面值退市指標修改爲“1元退市”指標,同時新增“連續20個交易日在本所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於人民幣3億元”的市值指標。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除了上文提及6家企業當前已跌破1元面值外,還暫無企業觸發3億元總市值的標準。因此,3億元市值退市門檻在市場上也引發了“難以觸發”的質疑。

董登新便認爲,“市值退市”標準與1元退市標準雙劍合璧、相互呼應,可以更有效地發揮投資者“用腳投票”的作用,但“目前所有A股中,沒有一隻股票市值是低於5億元的,包括所有垃圾股市值都是高於5億元的。因此如果將‘市值退市’標準提高至5億元,則能發揮更大威力和功效,讓垃圾股的炒作徹底絕跡。”

但在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看來,註冊制背景下,3億元市值門檻並不低,企業供給正在增加,“最多5年,快的話3年,就會出現3億市值以下企業。現在偶發交易量在4萬股以下的企業已經出現了,日成交10萬股以下很普遍了,錨點出現後,就會形成磁吸效應。”

此外,退市新規中的財務類退市規定也有所更新。其中,引入“扣非前後淨利潤孰低者爲負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的組合指標取代以往單一淨利潤指標,多維刻畫、準確識別“殼”公司,直指部分公司挖空心思盈餘管理規避退市的扭曲現象,也與IPO發行從關注“持續盈利能力”到關注“持續經營能力”相呼應。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背景下,退市將不再簡單考察企業利潤,還要看其是否具備持續經營能力,虧損與否不再是退市的主要關注點,退市監管將更關注“殭屍企業”和“空殼企業”能夠得到及時出清。

事實上,在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出爐後次日,A股市場208家風險警示公司中144家出現下跌,佔比近七成。

“新發布的退市新規,整體對市場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並非是所謂的放鬆標準,對於年報方面也是進一步嚴禁縱容造假。”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分析道。

李湛指出,針對財務方面,此次退市新規在註冊制下已不再考察單一財務指標,以組合指標予以替代,退市標準的思路發生轉變,在新舊規銜接的時候,不再以舊規的標準考察公司各項指標,是符合退市制度改革方向的。

具體來看,優化財務類退市指標主要是包括三類,包括淨利潤加營收組合指標、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審計的淨資產爲負值、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即上市公司如第一年觸及淨資產爲負、淨利潤和營業收入的組合指標(扣非前後淨利潤爲負且營業收入低於人民幣1億元)或審計意見類型任一指標,其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第二年如再次觸及淨資產爲負、淨利潤和營業收入的組合指標之一,或者年報被出具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其股票將直接終止上市。

記者對目前A股市場中4000餘家企業2018—2020前三季度的年報進行梳理髮現,28家企業2018、2019連續兩年的扣非前後淨利潤爲負且營業收入低於人民幣1億元,佔A股市場企業總數的0.68%。其中18家來自主板,5家中小企業板,4家科創板,1家創業板。28家企業中有4家企業在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了扣非前後淨利潤從負到正的轉變,分別是*ST新億、ST凱瑞、亞太實業、綠庭投資。

而2019年經審計淨資產爲負值的上市公司則有32家,2020年前三季度淨資產爲負的有35家,其中26家企業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淨資產持續爲負;此外,2019年還有258家企業審計報告被出具非標意見,包括38家企業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暫無企業被出具否定意見。

董登新分析認爲:“多財務指標組合的退市標準,將重點考覈上市公司持續經營的能力。能夠把那些沒有主業、沒有可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公司、皮包公司和殭屍企業徹底趕出市場。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制度突破、制度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