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進中伏,記得“吃1物,做2事,忌3事”,健康也平安
今年公曆7月25日,農曆的六月二十是未月庚寅日,是小暑後的第二個庚日,爲中伏的第一天。
庚寅這個組合中,庚屬金、寅屬木,金制木、木也耗金,因此這個組合金的力量並不強。金氣不強,火便肆虐。
所以中伏的氣溫會比初伏要高一些;寅是火的生地、金遇火成水,代表中伏的天氣以高溫、高溼爲主。
中伏天氣熱,雨水多,要注意保養好自己,守候好家人,記得“吃1物、做2事、忌3事”,順利度過中伏這20天。
吃1物:
關於三伏吃什麼,各地的習俗各不相同。有些地方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也有些地方是“頭伏雞子、二伏狗,三伏老鱉無處走”。
當然,也有些地方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總的來說,是說三伏時節天氣炎熱,人的胃口不好,要想辦法吃些好的補一補。
無論是熱湯麪、狗肉還是羊肉湯,重點都是“溫補脾胃、助昇陽氣,排出溼寒”,只要選對食物,也不拘吃什麼。像山藥、紅棗、銀耳,以及鴿肉、鴨肉及牛肉等,都是不錯的溫補食材,可以搭配着多吃一些。
做2事:
一是泡澡:古代的貴族們會在三伏天去泡“湯池子”,就是泡溫泉。夏季自然界陽氣強旺,人體的陽氣也達到四季高峰。此時,體內的積寒躲入後背膀胱經和各關節處,很容易被趕出體外。
但如果自身陽氣衰弱,推動無力,就必然錯過排寒的大好時機。中伏前後,人體肌膚腠理開泄,此時進行溫泉療養或泡熱水澡,都有助於調整人體陰陽平衡,輔助宿疾恢復,更能借助外力排寒袪溼。
二是出汗:中伏天氣高熱高溼,不少人“吃多動少”,容易形成脾虛溼阻體質,身體倦怠、不思飲食等,出“動汗”能很好地善。
動汗就是人主動出的汗,無論是勞作、運動,還是喝熱水、吃熱飯,以及吃辣食等出的汗,都屬於動汗。能促進體內氣血運行,把體內的溼氣和寒氣一併排出體外,對體虛體寒之人特別友好。
忌3事:
一忌貪涼:越是天熱,越要注意不能貪涼,空調屋的涼風涼氣容易積攢溼寒,冷飲冷飯容易損傷脾胃;涼水洗澡洗腳容易致寒氣入體、傷及人體陽氣等。
夏季天熱陽氣強,自然不覺得有什麼,等到了冬季陰強陽弱之時,就會生出諸多不適。所以中伏天熱,也要記得空調高1度,少食冷涼,不洗冷澡等。
二忌情緒大起大落:中伏時節陽氣旺,人的氣機容易上升,肝火旺盛;並且天熱汗多、氣耗較多,氣陰兩傷也使人對情緒的控制能力下降。
中伏本來溼熱,加上肝火、氣耗,就導致人出現情緒失控,暴躁易怒等情況,容易引發更大的問題。
可以多食些清心泄火的東西,比如西瓜、綠豆、苦瓜等;要及時補充水分,幫助身體散發熱量、清解暑熱;同時,適當運動也有助於平復情緒波動。
三忌睡眠不足:雖然夏季提倡“夜臥早起”,但熬夜、睡眠不足則會導致體內陰陽失調,使氣血消耗加倍。
古代人講究“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半夜十一點到一點之間爲子時,是陽氣初起、膽氣初發,安寧深眠能助長陽氣,滋養身心。
中午十一點到一點之間爲午時,是人體陰陽交替、氣血交換的時段,小睡片刻有助於養護心經,恢復體力。
中伏頭一天是未月寅日,未月建未,以未日爲建日,到寅日就是危日,要記得不登高、不涉水,不做危險之事,特別是少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