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疲憊、睡不飽?五招趕走「春困」現象

春寒料峭,天氣多變、多雨,許多人老是感覺睡不飽、身體很重、頭暈、疲累、想睡,恐是「春困」上身。中醫師吳明珠表示,春天常下雨、溼氣重,人體易遭溼氣侵犯,脾胃不好、肝火旺,容易出現「溼困」亦即「春困」現象,建議多吃綠色蔬果、多運動、睡眠充足,按壓穴位調理,可去溼健脾又養肝。

許多人老是感覺睡不飽、身體很重、頭暈、疲累、想睡,恐是「春困」上身。 圖/pexels

在春暖花開的春天,不少人會有「春困」現象,甚至發生便秘、軟便等腸胃問題。吳明珠指出,值此季節變換之際,常下雨、飲食重口味,人的脾胃及血液循環易受影響,溼氣很重,若脾經的陽氣不足,就無法代謝體內蓄積的溼氣,尤其老年人的脾胃較虛弱、循環差、大腦供氧量不足,就容易出現怕冷、易累、頭昏、嗜睡等春困症狀。

中醫講究時令養生,吳明珠說,春天對應臟腑是「肝」,肝在五行中對應「木」,木是所謂的肝經,肝藏血、主疏泄,與情緒、內分泌、緊張、焦慮有關,因此,春天宜養肝,可以改善春困的不適症狀。

預防改善春困五良方

一、多吃綠色蔬食

春天易肝火上升,常有血壓高、暈眩、口乾舌燥、口苦等狀況發生,此時必須清肝、疏肝理氣,補肝血肝氣。飲食宜清淡,多吃綠色蔬菜如地瓜葉、芹菜等,更推薦吃蔥、姜、蒜等辛香料,可去溼除穢氣,幫助血液循環;少吃太油膩及辛辣食物如麻辣鍋,因飲食太燥熱,肝臟代謝就會不好。

二、晚上11點前就寢

養肝,睡眠充足最重要,應養成早睡早起習慣,有好的睡眠品質,每天晚上最好11點前入睡,睡足六至八小時,中醫理論,晚上11點到翌日凌晨1點血液走膽經、1點至3點是走肝經,此時要讓肝好好休息,才能讓肝臟代謝修復力好,就不會因缺氧而嗜睡。尤其肝「開竅於目」,如果隔天起牀眼睛酸澀,代表肝血不足,就需要多睡一會。

三、戶外踏青賞花

春天要「養陽」,宜儘量到郊外踏青、爬山或賞花,活動筋骨,幫助肝經運行、血液循環,有利精神放鬆,消除視覺疲勞,呼吸新鮮空氣,也能產生愉快的心情。

四、多運動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的注意力、專注力最集中,可以做伸展操或快走運動,疏經活血,幫助排掉體內的廢氣、吸收氧氣,讓大腦興奮起來而不昏沉。

五、按壓三穴位,保肝安神

太沖穴:肝經的起始穴,位於腳背大拇指和第二拇指骨中凹陷處,可以在泡腳時順便按壓。具疏理肝氣、清熱明目、舒緩情緒、助眠等功效。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及兩耳連線的交會處,具安神、助眠、緩解頭痛等效果。

印堂穴:位於額頭兩眉頭之間,具安神、助眠、緩解頭痛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