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睏」來襲,昏昏欲睡提不起勁...中醫師授3招趕走疲勞、提振精神!

常見的春困症狀,包括疲勞、精神差、昏昏欲睡、身體乏力等。 圖/123RF

春天是萬物欣欣向榮的季節,但許多人卻感覺精神不濟、愛睡覺,恐是犯了「春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韋任說,常見的春困症狀,包括疲勞、精神差、昏昏欲睡、身體乏力等,建議此時節應早睡早起、適時紓解壓力、多運動伸展,少吃生冷、甜膩食物,有助遠離春困,讓人神采奕奕。

嚴重會腰背痛 影響腸胃道

陳韋任表示,唐朝詩人孟浩然「春曉」一詩中第一句「春眠不覺曉」,指的是春天睡覺時,睡到都不知道要醒來,這是對「春困」最貼切的形容;詩人杜牧的「清明」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則形容春天是從秋冬轉變的時節,外在溫度、溼度上升,人體肝氣須往外發散,但又感到溼氣重等不舒服情形,因此出現鬱悶、提不起勁的感覺。

春困好發於成年人,陳韋任說,好發時間爲每天上午9點至11點,或是中午過後、晚餐前,尤其是下午4、5點,常感覺疲勞、精神不濟、昏昏欲睡,嚴重時會影響腸胃道功能,例如食慾下降、脹氣、排便不順等,甚至有腰背痠痛、心情鬱悶、沒耐心等合併症狀。

四大族羣容易春困。 資料來源/陳韋任

四神湯、生薑 助溼氣代謝

一年四季在於春,陳韋任指出,春天是生機盎然、蓬勃發展的季節,人體也是如此,春天時身體調整應符合宇宙萬物運行,不僅要遠離春困,更應將身體調整到可因應一整年的生活與工作。首要早睡早起,保持規律生活;其次應適時放輕鬆,心情不要太拘束;第三要放慢腳步,做事不要急躁,多到公園散步,或進行四肢伸展拉筋等運動。

避免春困,飲食也要注意。陳韋任說,平時均衡飲食,少吃冰涼、甜膩或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冰品、含糖飲料、湯圓等,避免阻礙消化功能,使春困愈來愈嚴重;可以吃含有薏仁、芡實、淮山、茯苓的四神湯,一週吃二至三次;烹調食物時,可加入生薑,增加水分、溼氣代謝。

便秘多喝水 別吃茯苓淮山

中醫師吳明珠表示,春天宜養肝,隨着氣溫回暖,脾氣容易上升,肝火旺,因此春養肝應着重「清肝火」及「健脾去溼」,可使用茯苓、淮山、薏仁、蓮子、陳皮、赤小豆等除溼食材。例如在薏仁蓮子湯中加入茯苓、陳皮,也可煮山藥排骨湯,但煮久一點,把薏仁、蓮子、淮山等食材煮軟,讓湯汁成牛奶色,以達除溼目的。但便秘的人不適合用茯苓、淮山等食材,必須多喝水、多吃青菜。

吳明珠建議,春天時要多吃菠菜、韭菜、青蔥等綠色蔬菜,顧好脾胃可補「肝氣」,調味宜清淡,少吃生冷食物,薑母鴨、麻油雞、麻辣鍋等燥熱食物也要少吃。

陳韋任提醒,如果春困症狀嚴重已影響生活作息,或症狀雖不嚴重但已持續一週以上,最好還是到中醫科就醫,由中醫師依個人體質給予處方,以有效改善症狀,如本身體質較爲燥熱,甚至出現皮膚紅腫、搔癢時,就必須採用其他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