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房貸灰犀牛迫近還在扯有無「限貸令」

新青安房貸引爆房市熱潮,央行祭出房貸的「限貸令」,緊急爲過熱的市場降溫。本報資料照

近期不動產貸款暴增,引發央行關注,央行總裁楊金龍親自出馬邀請34家國銀和信合社高階主管「喝咖啡」,希望業者們自主管理,而有「限貸令」之說。惟行政院長與總統罕見的前後公開否認有限貸令的存在,漠視迫在眉睫的金融風險。

自去年下半年起房市火熱,房價飆漲,房屋貸款激增,依據中央銀行統計,本年6月底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佔總放款比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升爲37.4%,接近歷史高點之37.9%,顯示銀行信用資源集中不動產貸款情形有待進一步改善。

帶動本波房市狂飆的主因,就是去年財政部8月推動「新青安」貸款,將貸款最高額度由過去的青安貸款方案的最高800萬元提高至1,000萬元;貸款年限也由30年延長至40年;寬限期亦由三年延長至五年;利息補貼則由原公股銀行減半碼,再由政府額外補貼1碼,共計1.5碼優惠,補貼三年。

引用財政部8月20日公佈新青安房貸7月統計資料,核貸戶數與核貸金額雙創次高,7月單月核貸戶數7,876戶,核貸金額新臺幣623.32億元,自去年8月開辦累計一年來,新青安核貸戶數達7.3萬多戶,累計核貸金額也突破5,000億元大關,達5,472.3億元。

有「銀行不動產放款天條」之稱的銀行法第72-2明文,除有例外規定外,商業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之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之和之30%。引用媒體報導,金管會7月底統計,全體銀行平均比率是26.61%,佔比28~29%者有五家,27至28%則有八家,等於佔比逾27%者有13家,已經逼近放款上限。各家銀行爲避免牴觸上述規定,已開始嚴格審查貸款人資格;或是提高貸款條件(如推升房貸利率);甚至已有銀行停止收件,藉此限制房貸的總數,此舉已嚴重干擾房貸申請,許多購屋者被迫選擇延後交屋,而且已波及建商的融資。

府院堅稱沒有限貸令,並批評金融行庫因應過當了。爲緩解申貸問題,政府有意優先讓無自用住宅民衆購屋貸款,以及推動都市更新、危老重建、社會住宅等配合政府政策相關取得貸款,要求銀行持續放貸。業界指政府開啓「人道走廊」,但此舉治標不治本,因前者就是新青安也是貸款驟增的最大原因;其餘都更、危老、社宅的土建融金額也相當可觀,相信各家銀行很快就會觸及放款天條。

若要解決房貸困境,政府有幾個選項。首先,提升該法第72-2條中的分母金額,也就是增加銀行的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然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可能性極低。

另一個可能就是透過修法放寬30%的上限,銀行貸款就可順利解套。然而,該條立法意旨係爲避免銀行之資金,過度集中於建築放款,致發生資金排擠效果,以適應產業發展所需,亦避免銀行因爲不動產市場價格波動,進而影響其經營穩健性。恣意提升門檻將使金融業的風險大增,修法乃是下下策。

美國學者米歇爾(Michele Wucker)創造灰犀牛一詞,指顯而易見且高機率發生,卻被視而不見的既存威脅。央行已見到信用資源過度集中不動產貸款,且這隻灰犀牛即將釀成大禍,並提出警示且邀集金融業關注。執政黨高層卻置若罔聞,還在瞎扯沒有限貸令。其實他們並非看不到該風險,而是居住正義政見跳票,只好用補貼購屋的新青安來安撫人民。

本文以爲,問題的最佳解方,就是廢除新青安補貼房貸政策,不但讓房貸問題解套,還可防範房地產泡沫風險,不過此顯然不是執政黨考慮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