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從十八洞出發》 創新手法講述扶貧故事

12月29日,大型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爲,節目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是一部反映脫貧攻堅標誌性文化創意作品

《從十八洞出發》是一檔具有紀實、理論特點的電視專題片,分爲《首倡之聲》《精準之方》《時代之魂》《曠世之業》《未來之路》五集,12月26日起在湖南衛視首播。節目秉承“把大片做到村裡去”的創作理念,邀請專家走出演播室,走到精準脫貧的新屋場和田間地頭。用鏡頭展現新時代脫貧後的美麗鄉村,敘說震撼人心的脫貧歷程。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管理司司長馬黎表示,《從十八洞出發》是一個重量級的作品,在脫貧攻堅題材的各類片子中,它讓人眼睛一亮,有脫穎而出的感覺。在創作模式上,專題片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其所採用的各種手法實現了跨界。作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理念,把嘉賓請出演播廳,把訪談搬進農家院,在田間地頭記錄滄桑鉅變,多層次勾勒出一幅脫貧攻堅的中國畫卷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認爲,這個節目是家國情懷人文關懷情動抒懷的高度融合。它是中國脫貧攻堅時代背景下的全景式展現;它用溫柔的鏡頭講述獨特的中國脫貧故事,同時還上升到人文情感層面,挖掘人物個性,凝練人物情感。《從十八洞出發》不光是空間上的出發,更是向人的精神深度的出發,讓觀衆融入其中形成共鳴。它是一部反映脫貧攻堅的標誌性文化創意作品,也是爲電視文化貢獻的一部標誌性作品。

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陳昌鳳認爲,這個節目有大視野,是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一個體現。把一個宣傳主流的片子做到這麼活,做到觀衆用戶的心裡。電影、新聞、綜藝等等形態的交融,還有像微記錄,訪談,走路,各種手段信手拈來、穿插其中,融合了時代最前沿的、最具有創新精神的媒體人的素養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認爲,《從十八洞出發》是一個脫貧攻堅的影視化總結,故事體的敘事,電影級的設置,場景化的策劃互動式對談,還有戲劇式的畫面,是一檔有教科書性質的節目。

中國教育電視臺總編輯、《教育傳媒研究》總編輯張志君認爲,《從十八洞出發》的特點是:大主題、小人物、小故事、小切口,深入淺出、引人思考、跨時空、跨圈層、跨領域的聆聽、互文義式言說詩意的閱讀、跨媒介的傳播,可以稱得上是一份“電波版的中國精準扶貧白皮書”。

《從十八洞出發》總策劃,湖南廣播影視集團(臺)副總經理、副臺長徐蓉介紹,節目播出後社會反響熱烈。有網友留言說:“第一期播出後真的是深深震撼到我了,脫貧是爲了每個人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有一部這樣能記錄脫貧和國家進步過程的節目真的太有意義了”。她還透露,《從十八洞出發》也是湖南廣電跨年大事件――“扶貧三部曲”的首發之作,接檔播出的還將有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電視版、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