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全球網路治理難題多? 臺灣公民社會有望孕育良方

雖因疫情無法親自赴臺,拜科技進步所賜,讓我得以在近期於線上接待副總統賴清德,歡迎賴副總統成爲我們公司更名爲Meta後親臨臺灣辦公室的首位貴賓。我們邀請賴副總統親自體驗元宇宙,並針對一些重要議題進行交流,我們特別聚焦在網路治理的法規,以及如何有效管理數位平臺上多樣化的內容。藉此機會,我與大家分享Meta對臺灣與世界各地網路治理的努力與看法。

近幾年,全球網路治理議題似乎讓大家心中的疑問越多越多,政府該扮演的角色爲何?民主國家皆努力探究如何在尊重言論自由、提升網路社羣的安全以及促進創新之間取得平衡?公民社會該如何積極發揮力量,讓企業與政府負起責任?當全球各國仍苦思這些難題時,我相信在臺灣民主與言論自由的強大基礎上,有極大的潛力發展出值得全世界學習的網路治理模式。

事實上,世界各國的政府對於言論自由與內容管理有截然不同的期待。美國總統拜登呼籲全球組成「科技民主聯盟」,基於言論自由、透明、問責等民主價值,建立開放、易於連結的全球網路環境。我們也與世界各地的民主國家合作,探討如何針對平臺責任發展平衡、合理且周全的法規架構。臺灣是亞洲的民主燈塔,在許多面向都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典範,尤其是如何在數位世界中兼顧言論自由與網路安全,以及堅韌的公民社會力量如何在公共治理上發揮功能,臺灣已有不少成功經驗。

臺灣的公民社會長期以來扮演重要角色,特別在對抗COVID-19疫情與打擊不實訊息上,獲得世界肯定的亮眼表現,源於公民、政府公部門與企業建立三方互信的合作關係,在去年我與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企業領袖對話時,唐鳳委員更稱之爲獨一無二的「臺灣模式」,對此我們深感認同。

公民社會在「臺灣模式」中發揮關鍵的功能,讓我們支持公民社會在治理上持續扮演更有意義的角色,不僅是對抗病毒與假訊息,在網路內容管理相關的公共對話上,臺灣公民社會的聲音是至關重要的核心基礎。我們堅信,公民、政府公部門與企業三方協力且互信的「臺灣模式」,亦可推展至網路內容管理上,成爲全球網路治理的典範,爲世界各國帶來正向的啓發及影響。

以「臺灣模式」爲基礎,若能研擬出合理適當的網路治理框架,闡明公民、政府與平臺各自擔責與共同合作的角色,發展出相互平衡、可持續且可預期的運作方式,促成開放、穩定、透明,且不斷自我進化的網路治理機制。

其中,最重要的是確保公民社會在網路治理架構上發揮影響力,積極監督網路平臺與政府單位,一方面提升企業的問責性、督促平臺降低有害內容造成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權衡政府執法的準則如何堅守民主社會的言論自由,避免因過度執法而破壞三方平衡,甚或傾向於威權主義?──在涉及基本民主價值的議題時,我們不認同私人企業或政府單位單獨做出過多的決策。

此外,我們在公共政策上向來反對「閉門造車」。多年來,我們持續與臺灣的許多公民團體保持緊密聯繫,主動積極聽取各界專家、立法倡議者及國內外社羣的意見,改善並強化我們的《社羣守則》。舉例來說,我們制定打擊成人與兒童性剝削的政策,不允許平臺上未經同意散佈的私密影像,或散播兒童性剝削的內容。

爲了遏止不實訊息的傳散,Meta在過去幾年與臺灣事實查覈中心及 MyGoPen 合作,展開第三方事實查覈計劃。事實上,Meta是臺灣事實查覈中心最早亦是最堅定的支持者,因爲我們也從臺灣事實查覈中心的茁壯成長的歷程及獨立查證的精神上,見證「臺灣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今年Meta更舉辦多場圓桌會議,邀請公民社會專家、學者及政策制定者等多方利益關係人,就網路治理進行更進一步的交流請益並凝聚共識。這些都是我們如何確保平臺上的網路安全,同時保障言論自由、促進數位公民社會發展的方式,這些努力不僅爲了讓大家在當前網路世界更自在暢遊,更爲了我們在未來的元宇宙中更安心翱翔。Meta企盼透過共同發展合理的法規架構,讓臺灣在未來的社羣科技世代中,持續展現可貴的民主活力與高度的公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