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燈泡VS.舞臺
小黃是某中小型外銷企業的業務代表,除了身兼業務主管的老闆以外,公司的訂單很多都是靠着他跟客戶敲定,但因理念和老闆有些不合,曾多次爭論表達看法,總覺得自己早已經能夠獨當一面。前些日子,雖然業績因爲疫情,多少受到影響,但靠着小黃的努力,總算勉強穩住訂單,近日結算業績,因爲不滿獎金的分配,憤而提出辭呈離開任職的公司。這幾天聯絡了幾位非常「麻吉」的客戶,雖然還是很熱絡,但談到生意相關的話題,反應卻不如預期。另外,小黃也聯絡幾家熟識的公司,探詢前往上班的可能性,但聽到的反應雖然是在炎熱的夏日午後,卻感到一陣由內心涌出來的寒意,曾經聽過的「人情冷暖」、「人走茶涼」竟然是這麼真實的體會。
臺灣因爲內需市場狹小,很多中小企業創立公司的第一天起,就是以外銷市場爲目標,靠的就只是一股拚勁,一步一腳印慢慢建立顧客關係,拓展人脈,經營公司。而這些公司負責人或總經理往往就代表一個「個人品牌」,其受信任的程度幾乎和其企業品牌相當,甚至有時候其知名度還超越其企業品牌。公司的業務人員,處理和客戶洽談,甚至敲定訂單的工作。就如同「燈泡」一樣照亮了整個公司,少了這個業務,就如同拿掉燈泡,馬上就沒有了光明。也因此業務人員往往感覺自己承受所有接單的苦勞與壓力,也因爲客戶都是跟業務聯繫,長久下來可能讓某些人感覺自己的能力和表現也像一塊「招牌」,足以和老闆一較高下,覺得升遷速度和加薪幅度遠低於預期,實際獲得和心理期望差距越來越大,導致心生疑惑,有時甚至決定離職另謀高就,或決定自行創業。離職或自行創業後,卻發現實際狀況和先前的預估有些差距。
簡單來說,職場上,每個人如同一顆顆的「燈泡」,而「燈泡」有晝光、有白光、有黃光,各自適合不同的場合 ; 「燈泡」有的大有的小,各自適用在不同的範圍發揮其長才。好的省電或LED燈泡,只要些微幾燭光(W)的照度,即可以有很好的照明效果。好的人才,公司給予支持就能發揮其能力併爲公司創造利潤或維持公司正常運行。但是,很多的「燈泡」,常常都可能疏忽了一件事,就是「燈泡」並沒辦法自己發亮,即使是可蓄電的燈泡,也無法長時間不充電。而每個部門就如同燈座,讓「燈泡」待在適當的位置,而企業就是安裝燈泡的硬體結構並扮演供應電源的角色。如果少了「燈座」,「燈泡」就不知其「定位」(position),不知其職責範圍,且沒有歸屬感 ; 而少了企業組織,燈座無法再供應電源,燈泡也就無法再發光發熱。
這是筆者依據個人經驗所體悟的「燈泡理論」。
我們常以「舞臺」或「跑道」來比喻職場,換工作視爲「轉換舞臺」或「轉換跑道」,但這個想法有時可能誤認爲個人不需要這個「舞臺」或「跑道」也可以一展長才。就如百年企業、產業百年─臺灣企業發展史書中的專論提到滾石唱片段鍾沂於2010年接受新京報專訪時指出「… 縱貫線,去年巡演了47個城市,唱了52場,門票收入超過43億,創下華人演唱會紀錄。如果沒有滾石唱片30年的資產,哪來的這個樂團 ?」企業品牌都是經過歷史堆疊和多年來所有員工的努力,即使像李宗盛、羅大佑、周華健、張震嶽這幾位會玩樂器、會創作、能唱歌,都有經典歌曲的巨星,自己就能夠發光發熱,透過滾石讓他們更上一層樓。我們一般從業人員更不應忽視「企業」在我們工作表現中所扮演的,在幕後默默支撐、供電的角色。
而企業從業人員也要期許自己當一個「可蓄電型燈泡」,平時和任職期間好好充電,切勿掉入自己就是發光體的謬思當中。若要離職,務必找到另一個有豐富供電能力的「燈座」,最重要的是,確定該燈座是在一個適合「燈泡」長期使用並有充分發揮功能的企業環境。如果是要自行創業,就要確認自己在原本充飽的電力完全耗盡以前,有能力建好自己的發電室或找到供電來源,最重要的是找到需要你照明,一展長才的地方,也就是找到客戶需要你的地方。